不支持Flash

张宏光:最满意我的下一步作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10:24  中国音乐报

  Tipes:

  张宏光主要影视音乐作品:

  电视剧《汉武大帝》 电视剧《康熙王朝》 电视剧《孝庄秘史》 电视剧《绝对权利》

  电视剧《邓小平》 电视剧《皇太子秘史》 电视剧《法不容情》 电影《天下无贼》

  网络游戏《剑侠外传》

  主要歌曲:

  《向天再借五百年》 《精忠报国》 《美人吟》 《你》

  主要编曲:

  《春天的故事》《梅》《常回家看看》《花好月圆》

  《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两只蝴蝶》《青藏高原》《在那东山顶上》

  他是国内著名作曲家,中国歌剧舞剧院专职作曲,四季光芒音乐发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音乐总监,多年来一直被音乐界尊称为“幕后音乐高手”。他所创作的作品总有着大气磅礴、浑然天成的霸气,就如同他的人,谦和而不失气魄,朴却不失锋芒。

  父亲和哥哥成就他的音乐之路

  张宏光在文工团里长大,因为从小听父亲吹双簧管,受他的影响,十来岁的时候就磨着父亲开始学习双簧管。十四岁进入部队,在文艺宣传队担任演奏员。后来又调回沈阳军区杂技团。从那个时候,张宏光迷上了作曲,开始在沈阳音乐学院找老师专门学习作曲。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报考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那个时候,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的插班生的报考年龄不能超过十八岁,而张宏光就是在他十八岁那年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附中,尽管开始得有点晚,但那算是他专业音乐道路的开始。除了父亲从小耳濡目染的影响,哥哥张千一也是他音乐道路的一个领航人。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时,张宏光看到哥哥在北京所取得的成绩,羡慕不已。那时他就立志一定要离开沈阳到北京闯荡。1989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的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张宏光+韩磊

  在中国音乐界,有一个组合几乎包揽了全部“王的歌曲创作”,当张宏光和韩磊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就似乎是一种品质上的保证!长达十年的合作历程在他们之间不仅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连他们之间那种独特的默契和欣赏也为歌曲注入了极有生命力的血肉和灵魂。张宏光最了解韩磊的嗓音和声线。而韩磊最知道张宏光的情怀和意境,因此两人创作出来的歌曲被戏称为“绝唱”。

  张宏光+张千一

  在中国音乐界,有一对兄弟,他们一个作曲一个编曲,当《青藏高原》、《在那东山顶上》、红十字方队主题曲《寂寞飞翔》在张千一的手下挥笔而出时,张宏光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温暖细腻的编曲随即使作品锦上添花,他们之间的合作也被堪称“绝配”,手足情深的兄弟在音乐中流淌着相同的的血液。

  对话张宏光:

  《中国音乐报》(以下简称“中”):学习古典音乐那么多年,为什么最后会从事通俗音乐的创作?

  张宏光(以下简称“张”):主要是自己喜欢。大学的时候,一群同学在一起唱流行歌曲,那个时候是很时髦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专业技术的问题。我们前几届的学生都是在太优秀了,谭盾、叶小钢、郭文景……那一批学生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在古典音乐作曲的领域,我觉得自己想要超过他们实在太难了。当时年轻气盛,就想着与其自己超不过,不如令开途径,而且也确实喜欢比较喜欢这方面的创作,所以就下定决心“转行”了。但是还是很感谢附中、大学那几年专业音乐的基础,对我现在受益无穷。

  中: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最满意的是什么?

  张:当年有一位著名的导演说的话我非常赞同,有人问他对自己的哪部电影最满意,他说是“下一部”。人不能躺在自己成功的路上,那样是走不远的。我自己的作品自己很少听,即使这个作品已经在中国有很大的反响的时候,我也基本不去听。我怕自己会觉得有了成就感,对未来失去了追求。所以如果问我对自己那部作品最满意,我心中真的没有这个概念,只希望以后的会比现在的更好,这样音乐的道路会走得更长久。

  中:做音乐这些年有遗憾吗?

  张:遗憾肯定是有。上学的时候,比较早接触了流行音乐,那个时候很多心思都花在玩流行音乐上。所以现在区还是觉得自己古典音乐的功底不够扎实。那个时候年轻,经常会耍一些小聪明,可能别的学生做两天的习题我只做半小时就糊弄过去了,现在反思起来对后来的创作、编曲都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中:您的音乐风格大多都是大气磅礴哪种类型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这种音乐风格可能和性格有关系吧。但实际我是什么风格都写的,只是听众大多听到的,比较熟悉的都是那些大气磅礴的作品。比较细腻的、柔情似水的作品我也写了不少,恰恰这样的作品推出来的不多。作为一个作曲家,我不能给自己太多风格的限制,不能给自己下框。只有风格类型全面的作曲家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作曲家。单一的风格对创作是有限制的。

  中:《向天再借五百年》已经成为您的符号,还会再去写作这样的作品吗?

  张:尽管写了很多大气磅礴的作品,但是说实话有几首作品我自己也是很难超越的。比如《向天再借五百年》,我和韩磊说,‘如果咱俩再写出一个类似这样的作品也不可能了。’所以我们后来的作品也相对的有一些转变,比如《汉武大帝》、《等待》,我们就不再玩那种方式了,带一些柔情的元素在作品中。那种一泻千里的感觉是很难超越的。

  大家所认为的那些大气磅礴的作品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所能够达到的,而是靠编曲的手段、配器、乐队的把握、把音乐的氛围营造出来。这也是我学习专业作曲真正学以致用的最好表现了。如果《向天再借五百年》拿一把吉它来唱,那一定就不是我们现在听到的那个意思了,还是要看如何去烘托音乐的氛围。

  中:您做过很多的影视剧音乐,您认为中国影视音乐的“主题歌”与国外真正的“电影原声”的差距在哪里?

  张:在国外的一张影视原声碟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有些音乐的成分甚至超过了电影本身的意义,在国内的很多作品中,可能更注重片头、片尾的主题歌,当然,也不能笼统的这样说。现在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搞影视剧、电影音乐。我们只能说中国的影视剧和好莱坞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很多人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比我们要强,他们甚至可以不计成本,只要求好。但是现在我们国内的影视剧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比如剧组拍到最后可能投资的经费已经快没了,拿到音乐的部分可能很少,这样就会影响到音乐的质量。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几年,中国整体的影视剧音乐的创作提高得还是非常快的。有时候看一些同行写片子的音乐,都还是比较好听的。

  中:您怎样来界定音乐中的雅俗?

  张:音乐是多样化的。比如现在流行的这些网络歌曲,无论是雅、是俗,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包括《向天再借五百年》写完之后,韩磊对我说:‘大哥,你以后写东西别写那么复杂了。’他觉得我写得太雅了,也不好唱,怕大家接受不了。但是经过实践证明,这个作品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包括我哥(张千一)写《青藏高原》,他写的时候也觉得这首歌一般人唱不了,但是没想到最后流传到这种地步。我觉得音乐无论雅俗,首先要好听。如果不好听,你说你写的是雅的没有用。音乐首先是要给你人听的。

  中:现在您的主要精力在作曲还是编曲?与三宝他们在编曲和创作上的区别是什么?

  张:编曲的工作这几年占了我很大的精力。每一个成熟的作曲家,都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如果都相像,都类似,那就完了。三宝也是学院里出来的,他的作品也带有很浓的学院气息,这一点是我们的相似之处,骨子里都带有一些学院派的影子。我没有想过自己的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现在的音乐道路是就一个基础工作者。

  中:您的音乐受到张千一先生什么影响?

  张:哥哥是我的兄长,也算是我的半个老师。他对我的要求、对我的期望值很高。他甚至一直不希望我从事编曲的工作,他觉得我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编曲上而荒废了创作。我最怕给他的作品编曲,他总是会提出各种各样非常高的要求。给别人编曲我可以自由发挥,但是给他编曲,条条框框很多,他很严谨,所以对我的要求也就高,这是对我的一个锻炼。文/于玲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