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林文增:路漫漫其修远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15:35  中国音乐报

  记者手记:最早知道林文增,是因为他是一位著名的笛子演奏大师,其演奏曾经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再次核实他的身份,已是中国歌舞剧院的院长了。从演奏家到管理者,林文增依然是那样的儒雅风范,依然是那样的帅气凛然。用他的话讲,他这个人学不会兜圈子,说话直来直去。几个小时的交谈,笔者发觉这位院长大人的思维非常之快,有时候在我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之前,他就习惯性地用手指了我一下,意思是“我明白了,这个问题我早就有研究”,接下来便是滔滔不绝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于是,在几个回合过后,我也习惯了他的风格,每个问题试探性地说出引子,剩下的就是听他讲了。

  唯一感觉好奇的是林文增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是由于他过于繁忙没有时间去摆弄那些先进的仪器,还是他跟不愿意跟这些所谓的新鲜玩意起急?直到采访结束,这个谜团一直还在。

  “我们的演员不知道什么是礼拜天”

  中国音乐报(以下简称中):最近剧院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林文增:我用一个字来总结:忙!而且是超乎寻常的忙碌,最近我们在排一部大型原创音乐剧《茉莉花》,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合练了。而在地方政府的盛情邀请下,中国歌舞剧院又参与了湖南长沙组织的一个剧目《湘女》。每一部戏的策划、创作、排演、演出都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工程。而我们的演员是固定的,这样两部戏的编导就要在时间上展开“争夺”。在这之余,我们还不能放弃商业演出,因为根据目前新的文化体制,每一个文化单位都要面临市场经济体制的考验,所以我们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还得兼顾商业演出。最近又是商演的黄金季节。

  中:商业演出所占的比例更多?

  林文增:这个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统计,如果你选择保持艺术家的清高而不去参与商业演出,全院几百口人怎么养活?你就要面临倒闭,面临着失去职业。所以说现在我们的演员非常辛苦,经常是全国各地飞来飞去,有时候连休息的时间都放到飞机上去了,下飞机就是排练、演出,我非常同情他们,但是又很无奈。现在正赶上全年最忙碌的时候,礼拜天休息对我们的演员来说已经算是“奢侈品”。

  中:时间终归是有限的,两者肯定会出现冲突?到那时该怎么处理?谁会为谁让路?

  林文增:毫无疑问,肯定是让位于商演,因为你是跟别人签订合同的,必须得按照合同办事,说9月23日演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天的演出也要准时进行。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正在排演自己的剧目,商演时间一下子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打乱计划,按照商演的要求来排练。这是很无奈的。

  中:您觉得这种无奈是好事还是坏事?

  林文增:现在还很难下定论,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如果不积极地面对新的文化体制去改变自己的状态,将很难生存下去。所以我提出一个概念是“经营艺术,经营市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艺术没有市场无法生存,只顾市场缺乏艺术,生命力就不会强。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培养一批既懂艺术又了解市场的内行人去管理剧院。

  “老百姓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中:这几年中国歌舞剧院一直不断有新作品问世,都得到了很好的口碑。衡量一部分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林文增:毫无疑问,只有广大百姓一致交口称赞的才是优秀作品,一小部分权威人士肯定的作品不能完全成为优秀作品,关键在于广大群众的看法。今年我们带《四季风情》去海南省的海口市连续演出了5场,观众在走出剧院时都感叹看这样演出就是一种享受,已经好多年都没有看到这样的演出了。站在我的角度分析,他们有可能并不真了解艺术,但是只要我们的作品能为他们带来快乐,带来视觉上、听觉上的冲击,这就足够了。其实这与党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非常吻合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摸索我发现,这个原则同时也契合了整个文化体制的需求,只有被广大老百姓认可或喜欢的作品,才会给作品带来一定的效益,否则就是圈内的自娱自乐。

  中:现在好多作品普通老百姓未必看得懂啊?

  林文增: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党中央为什么反复强调“三贴近”的原因,如果作品被多数人接受不了或者说听不懂,那么无论是作者还是听众都非常难受。观众会对自己的审美水平产生疑问,而作者也失去了再次创作的勇气。这对于两者而言都是一种打击。

  许多作品被冠以“高雅艺术”的名头,普通的观众似乎被这些所谓的词汇给吓晕了,既然听不懂还得硬生生地坐在那里,就感觉非常痛苦。“惹不起躲得起”,下次观众就不会再来买你的票了。所以久而久之在这些所谓“高雅艺术”的干扰下,舞台艺术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魅力,观众宁可在家看电视也不会买票进剧场。

  中:还有一种现象是一部作品投入了很多,但是没演几场便从舞台上消失了。

  林文增:这种现象而且不在少数。现在的演出市场并不是很成熟,一般人愿意花钱去看演出的很少,基本上还是企业买单或者地方政府买单,有的更甚至是自娱自乐。一个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邀请歌舞剧院去演出剧目,然后将演出的票赠送给亲朋好友或者客户,演出几场后便“刀枪入库”,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既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没有好的作品我们绝对不会盲目出击,只要出击就必须打造精品,争取久演不衰。比如早年我们的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已经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经典,至今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传唱。只要一部作品出来,我们就要做到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观众,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站在演员的角度,如果一直没有精品问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煎熬,毕竟有些演员是吃青春饭的,最好的状态也就那几年,如果再最好的状态下没能创作出观众喜欢的作品,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我的梦想是比得上‘百老汇’”

  中:在当前新的文化体制下,用什么样战略去赢得市场?

  林文增:邓小平同志有句很经典的话叫“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要想赢得市场首先应该从自身抓起,那就是实施人才战略。现在,中国歌舞剧院的人才战略就是“不分辈分,实力为先”,按照传统的习惯,无论是演奏员还是歌唱者,都得按资排辈,现在跟以前不同了,只要你有实力,刚刚大学毕业照样可以在乐队担任首席或者担任独唱演员。如今,乐队好几个首席都是刚刚大学毕业,这在前些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从演奏家到管理者,心态上肯定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林文增:变化倒不是很大,先前我还是演员的时候曾经代表中国赴美国演出,当时我跟杨丽萍的节目是最受欢迎的。转天美国的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说,中国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演奏方法(林文增当时是著名的笛子、排箫演奏家)。当鲜花、褒奖纷至沓来时,我的心态也没发生任何的变化,因为我觉得我代表的无非也就是一件乐器而已。当我跨入到领导岗位上时,更不会有什么心态的变化,因为我就是从演奏员一路走过来的,而且小时候既学过小提琴,也练过钢琴。所以对业务上的工作我可以说是“门清”,就算是某些个演奏员想偷懒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总体来讲,无论做演奏员还是做管理者,都非常得心应手,没有陌生的感觉。

  中:未来的梦想或者叫目标是什么?

  林文增:我希望咱们国家也能创作出在世界舞台上就演不衰的经典作品,像西方的经典作品,例如《歌剧魅影》、《西贡小姐》、《猫》等等,都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咱们的作品也能在他们的文化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比如说美国有百年历史的“百老汇”,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创造一个类似“百老汇”的音乐生产基地?我觉得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发扬“甘当铺路石”的精神,这个目标相信不会太远了。有句古话说得很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赵永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