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常平心,平常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14:43  中国音乐报

  如果,我问您,认识常平嘛?我想多数人会摇头,并不了解这个年轻的、普通的、执着的音乐人。

  常平,是个年轻人。1972年出生,35岁。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研究生,走完了学生生涯所有的道路。在学生时代中有20多年,在进行系统专业的作曲学习,是个年轻的音乐人。之所以会专门强调他年轻,是因为,坐在我对面、沐浴着阳光的常平,脸上是这个年龄的人少有的淡定和平静,在我们很短的接触中,他时而柔,时而刚,时而韧,时而坚,与他聊天,充满无尽的意味。

  常平,是个作曲家。常平涉猎多种音乐形式的创作,从相对简单的配器到乐队,从电子音乐、影视音乐、舞剧音乐到严肃音乐,从独奏到大型的室内乐、协奏曲、交响乐。他始终徜徉在音符的世界里。常平曾多次带着他创作的大型器乐曲,摘走了各种比赛的大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认可,纷纷接到各种大型活动的委约。就这样,他卖力地奔跑在音乐的创作道路上。

  常平,是个老师。读完博士研究生,学生生涯已“无路可走”,凭着优异的专业成绩,他留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教师。从“学生”转换成“老师”的常平,或许对专业教学没有太多的经验,或许还不很熟悉怎样和学生和谐的沟通相处,或许对于那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三尺讲台略感生疏。但是,我们能很确定的感觉到,他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他说,这是因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能在学校这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净土中继续感受音乐,实属幸事。

  常平,是个用心的人。能与音符做伴的人,都是很细心,很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常平默默地创作着,执拗的按照自己的方式,既不拒绝市场,但也绝不迎合市场;渴望得到理解和认可,但绝对不放弃自己的坚守,紧紧地把握着精神的脉搏和艺术的精神。

  如果,以上的这些并不能满足您,那么看了下面简单直白的对话,也许更能让您走近常平那颗平常的心。

  Q:从事了这么久的创作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何感触?

  A:我感觉,创作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感悟,对艺术的追求都会不一样。许多作品创作出来,整体的风格看似统一,但对于创作者个人来讲,他在创作的道路上,每面对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都希望能趁每次创作的机会改变完善自己,对自己能有个突破,甚至觉得自己有个满意的变化。那从听众角度分析,这种变化并不大,但是对于创作者自身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一个超越。尽管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却需要创作者自身付出很大的努力。

  Q:你是否已经建立自己的音乐风格?

  A:其实我并不急于建立自己的音乐风格,但是又无法回避的产生了自己的音乐语言,我更希望风格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要去刻意的追求。我愿望自己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给大家,甚至是有很大变化的音乐,我挺期待自己这样,但是这就需要我很努力的创作,要大家来欣赏、来评定。

  Q: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现有与以前的作品雷同的情况?

  A: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写协奏曲时,会发现于以前作品

  雷同的写法,但是我一般会采取别的方式打破这种模式,不愿意重复一种风格。但是这种情况是每个创作者再创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不段的挖掘自己的潜力,这也是创作者的乐趣。

  Q:你擅长写什么样的音乐,是否更偏好写乐队?

  A:不是偏好写乐队,一般委约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乐队。就我本身来说,我喜欢写各种各样的音乐,其实,每创作一部作品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委约要求写歌剧,我就会深入学习了解歌剧,挺大量的歌剧作品。我觉得,这样被迫的学习、很有针对性的学习会有更好的效果,收益也很大,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学习的很深入。也就会有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产生,既受到大众欢迎,又不失自身的特点。

  Q:有报道说你“更偏好写乐队”,这样是不是无形会限制你的写作风格?

  A:我本身并不喜欢这种框架,但是确实是更多的时间花在写大型的、乐队上。这也就不可避免的让大家对我的作品有了一个定位。但是,我并不拒绝从事流行歌曲的写作,各种风格的音乐都可以尝试,因为每一个创作领域都有学问,都有规律和经验需要积累。

  Q:你是不是成长在音乐世家?

  A:也不完全是,父辈并不是从事专业音乐的,但都是非常热爱音乐的,我也就从小受到熏陶,培养了对音乐的敏感性,比别人多一些和音乐接触的机会。在我心里,音乐始终很神圣,学了这么多年,有时会让自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仍然觉得它很神秘很抽象。它摸不到看不到却能让我们心情很平静温暖。音乐对我的心灵有很强烈的震撼。

  Q:创作这个工作对你来说是不是件幸福的事情?

  A:是很幸福的。音乐本身具有美,能从事这个行业是我的幸运,我会很骄傲的告诉大家:我从事的是这么神圣的职业。我现在做的这些事,花一生去做不会后悔,会很快乐、很充足、很满足。这些年还有以后的很多年,我都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享受快乐。这很幸福。

  Q:你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A:平心而论,创作时就想着怎么能触动别人的心。不管用什么样的技术,哪怕是较为简单的配器,我都会想怎样能触动别人的心灵。其实,音乐语言、技术含量、学术价值等等都不重要,甚至没有任何技巧可言也罢。在这些的时候,我出发点都是怎么样能通过音乐去触动别人。让大家听到我的音乐,心情就会平静、或忧伤、或澎湃,那才真是触动了某一根心弦的好音乐。

  Q:怎么才能让一部作品打动听众?

  A:要想感动别人,要先感动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情感经历都不同。所以需要创作者用心创作,用生命创作。当自己被音乐打动到12分甚至泪流满面,听众也许才能感动到8分,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要求自己每次的创作都要拿出全部的身心,才能保证让大家有所感触。

  Q:做人和音乐是够有很大关联?

  A:音乐和做人关系很大,音乐中很容易就能体现出做人的风格,做人也希望自己做个坦荡的人,排除很多的桎梏和阻碍的因素,才能完全的释放心灵,别人接受起来也会受影响。

  Q:你有没有遇到,听众与你没有共鸣的情况?

  A:这种情况当然也会存在。由于情感的差异,欣赏标准的差异,加之对一首曲子没有特别的印象,声音没有特别的色彩,必然产生的效果会不同,也是因为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大家都会找让自己身心和耳朵都愉悦的歌曲来听。

  Q:做一个好的创作者需要什么样的前提?

  A:创作要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无论动力是什么,这就像上了法条的玩具,原动力或为艺术,或为功利,或为虚荣心,都会有相应的动力产生,这也就要求创作者要不断勤奋的去学习,这是个根本的前提。但是,如果能热爱,这种爱自然就会给你动力了。

  Q:你曾说过“音乐创作,还应追求一种超越音乐之上的精神”,这该怎么理解呢?

  A:超越音乐之上的精神,是因为我认为音乐很神圣,在音乐背后,一定有高于音乐本身的一种思想,或者是哲理,比如对美的追求、对历史人生的感悟,这些都是对音乐起到支撑作用的,是音乐的灵魂。对一个创作者来说,音乐不能单纯的为了触动别人、为了被叫好,最好是大家听后能有思考,有回味,能把大家带到一种情绪里去,这样的音乐才更有深度,更有价值。

  Q:在第十二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比赛中,你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乐队协奏曲》获得管弦乐作品一等奖,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A:这首曲子在创作上,我也是借鉴了二十世纪以来在西洋管弦乐创作中“乐队协奏曲”的写作方式,因为这样的写法能充分发挥吹管、弹拨、打击乐、拉弦等各组乐器的炫计能力以及彼此的写作,注重风格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突出乐队高超演奏技术的同时,也同样追求一种打动人心的音乐力量。

  “现在还年轻,先踏踏实实做事,完善自己是首要任务。”常平反复说着这句话,虚心严谨的性格,注定常平会走的稳当坚实,也坚信,有一天,当我们再被问起是否知道常平时,大多数人都会点头,竖起拇指,称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作曲家,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常平吧!文/马筱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