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张胜友:二十九年后的经典“圆舞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15:22  中国音乐报

  因为之前的工作关系,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张胜友这个名字。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总栽。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出版人。他与音乐之间的故事让我很好奇。

  音乐的“门外汉”

  张胜友自称对音乐是“门外汉”。读中学的时候,语文和数理化成绩都非常好,让他最头痛的就是体育和音乐,他觉得自己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自嘲唱歌五音不全、发音不准,所以对音乐课非常害怕,考试的时候能勉强混个及格就谢天谢地了。

  害怕唱歌却还是很喜欢听歌,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农村的时候很喜欢电影歌曲,当时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刘三姐》、《人说山西好风光》、《我的祖国》等,还有很多歌剧作品,他不仅喜欢听歌欣赏歌曲而且更关注词曲作者。对乔羽、雷振邦、吕其明等人都很景仰。

  1976年的时候全国曾发起对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重新填词的活动,当时搞文学创作几乎是群众运动,发动大家一起搞创作。张胜友做为业余作者也参加了为国歌填词的活动。他在上大学之前也写过一些歌词,是大型组歌《古田颂》、《大寨红旗颂》的词作者之一。受毛主席发表的两首词《重上井冈山》的影响,张胜友还写了一首歌词《登山英雄赞》,歌颂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在当时反响也很不错。

  张胜友说这也许就是他最早跟音乐之间的一种缘份。

  此曲只应天上有

  张胜友说从内心里他是非常喜欢那些旋律优美、流行、抒情的音乐,可是文革时期听到的都是样板戏、革命歌曲等一些轰隆轰隆的音乐。

  1977年张胜友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有一天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突然听到从学校的广播里传出李谷一的《乡恋》,那优美的旋律、演唱的技巧让他呆住了,这么好听的歌,细腻的气声抒发感情的手法……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歌曲,当时脑海里跳出了那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他就呆呆地站在原地听完了这首歌,有种象被电击的感觉。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以前听过的是样板戏,革命歌曲,现在听到是这样的歌,当时他真不敢相信人间还有这么好听的音乐。等他呆呆地听完歌再去食堂吃饭时,食堂的门已经关了。

  复旦大学有很多外国留学生,在留学生的录音机里他第一次听到了邓丽君的歌,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听的是邓丽君的《千言万语》,他又遭遇了一次电击的感觉。后来又在上海看过了越剧《红楼梦》,那唱腔、那旋律……他听得如痴如醉。还有前苏联芭蕾舞剧《天鹅湖》,从上海的西北边赶到东南边去上海体育馆看演出。这些音乐都是他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他觉得自己的眼前突然打开了另一个多姿多彩、神密浪漫的音乐世界,而这个世界对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

  联欢会上的突发奇想

  1978年的“五四”青年节,要举行全市中外大学生文艺联欢晚会。在联欢会上,本来说是要跳集体舞,可是到跳舞的时候,留学生们却跳起了交谊舞。这是张胜友第一次接触华尔兹、圆舞曲,这些乐曲都是留学生用录音机播放的,他对那些音乐很陌生,但心里却充满了惊讶、好奇和兴奋。

  从那次开始之后,大学里就流行跳起了交际舞。这个时候张胜友发现中国没有大学生圆舞曲,他突发奇想自己能不能写一首大学生圆舞曲?这是在张胜友进入大学的半年之后就写下了大学生圆舞曲的词。这首歌表达了张胜友自己、也表达了当时的大学生的心态,他们的情绪、情感、理想……

  1977年高考入学的大学生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国家终于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从黑暗走向了光明。国家又重新开始重视文化,教育,知识,科学,新一代大学生被称为“时代的骄子”。“鲜红的太阳升起在东方,美丽的花朵争相开放,四海的同学欢聚一堂……”他一口气就写完了这首歌的歌词。

  这首歌最初由同学谱好曲后参加了上海市大学生文艺汇演,《大学生圆舞曲》在文艺汇演中得了一等奖。当时参加文艺演出观摩的有上海歌剧院,上海舞剧院的很多专家。专家看中了张胜友写的词,于是又组织两个作曲家重新谱曲,重新谱曲后又请了歌剧团的两位演员来领唱,灌制成了唱片,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首先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后来全国所有的电视台都做为每周一歌来播放。

  后来这首歌几乎成了复旦大学的校歌,每天早晨播放,周末在礼堂、广场跳舞时都要播放这首歌。张胜友很兴奋、很激动、很得意但又很腼腆,而他总是默默地站在学校的某个角落里听着自己写的歌,看同学们在翩翩起舞,心里就很欣慰。可是当女同学来邀请他一起去跳舞时,他又会默默地躲开。同学们对他都很仰慕,也不敢相信一个农村来的孩子能写出这么浪漫的歌曲。

  在两位作曲家的鼓励下,张胜友又写出了《扬子江圆舞曲》:“曙光拉开漫漫的天幕,晨钟拔动透明的雾纱,晨钟拨动透明的雾纱,江水哟,江水托出泱泱的旭日……”这首词也是表达了刚刚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国家启动了改革开放,国家向好的方向发展,表达了一种时代的精神。

  二十九年后的经典

  这首《大学生圆舞曲》曾发表在当时的《人民音乐》杂志上。一眨眼,离创作《大学生圆舞曲》的时间已经过去二十九年了。事情在张胜友的脑海中也已经开始慢慢淡忘,甚至淡出了他的人生。一个多月前,他突然想现在这首歌怎么样了?偶然之间上网一查,一搜索大吃一惊,《大学生圆舞曲》现在还在流传并且已经进入了经典曲目。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一本书——《祖国的颂歌》,建国五十周年群众合唱歌曲大全,这本书相对来说是比较权威的歌曲选集,收录的都是一些非常有名的歌曲,而张胜友的大学生圆舞曲也收录在这本书里。

  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合唱歌曲〈同一首歌〉》,大连出版社、蓝天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合唱歌曲精选取》等都已经把这首歌当做经典歌曲收录在书中。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这是张胜友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

  沉淀在岁月里的故乡歌谣

  张胜友的老家在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祖地。客家人从南宋开始由中原往南方迁徒,客家祖先一千多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直深深地感动着他。说起创作《土楼谣》这首歌时,他给我说了一个小故事。

  客家土楼做为客家文化的一种象征,是客家文化的一种积淀。客家土楼将做为我国唯一一个申办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现在正有电视台在拍客家土楼,自己能为家乡写点什么?做为客家人,他一直想为土楼创作一首歌,可是想了很久也无从下笔。

  有一次他从北京飞往厦门,当乘务员说飞机飞过黄河马上要飞越长江时。他的脑海里突然激活了客家先民从黄河跨越长江直至栖息在汀江畔的一幅幅图景,故乡的汀江是客家人的母亲河,于是他突然来了灵感:“漫漫黄尘兮山高路长,诉说着一曲千年惆怅,依依土楼兮圆圆方方,珍藏起多少客家梦想……”可是当时手上也没有纸,于是他就用飞机上的卫生袋撕开包装纸写下了这首歌词的初稿。

  一个多月后在飞往奥地利的飞机上,想到此行将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听歌剧,他又想起了自己的祖先,想起家乡,于是在飞机上他又如法炮制,再一次撕开卫生袋的包装纸把这首歌词修改完成,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情系《珠江》

  中国有三条大江,黄河、长江、珠江,这三条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张胜友现在正在给六集电视政论片《珠江》做总撰稿,我去采访他时,他刚从深圳回来。

  政论片旨在通过珠江抒写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因为珠江的地理位置原因,它处于一个开放与兼容的位置,它既继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又拥抱了海洋和西方文化的文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它是最先渴望开放、渴望强国的地方。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选择了广东、选择了深圳做为试验场所,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

  张胜友在撰稿的同时也给《珠江》写了主题歌《远航》:“等待了许久许久,等待也是一份情缘,当希望女神飘然而至,化作一道美丽的倩影,山也为之昂头,水也为之扬帆,莫道是前路漫漫浪急风高,请送去一声平安的祝愿!”

  用自己的情感欣赏音乐

  张胜友说自己可能不懂音乐,可是歌词还是写了一些,他在作家出版社当社长时曾做客新浪网举办过一次“我为儿童写歌词”的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已经结集出版,市场效果和社会效益都非常不错。他也喜欢很多的流行歌曲,他是用自己的感情在欣赏音乐,邓丽君的很多歌都很喜欢,象《千言万语》、《在水一方》、《夜来香》等。还有毛阿敏唱的《同一首歌》、《思念》,无论是从词到曲还是演唱都是尽善尽美。刘欢的《千万次的问》,韦唯的《亚洲雄风》……对《梁祝》《二泉映月》这样的音乐更是百听不厌。

  张胜友说自己在农村时非常渴望学习,拿到什么书都喜欢看,当时看到一些歌曲集也拿来来仔细琢磨,反复研究歌词,象《小二黑结婚》、《刘三姐》等。乔羽一直是他非常景仰的词作家,《我的祖国》的歌词非常诗情画意地把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民的安居乐业的情景表达了出来。

  而说到现在的有些流行歌曲时,他说这些歌缺少文化,歌词象大白话,白开水,所以很难传唱久远、很难成为经典。歌词比诗歌更有画面感更有音乐感节奏感,它除了要琅琅上口、抒发美好的感情、追求一种诗意一种境界之外,能成为经典的歌曲应该反映时代的心声,反映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一种时代的精神。

  张胜友说听音乐的时候,他会关了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里一遍遍地听,有的歌甚至会听上好几遍,听得如痴如醉。音乐是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精神境界一种升华。他就让自己进入那些美好的音乐场景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忘却了人世间的纷纷扰扰……文/蔡白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