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孔祥东:一切为音乐而存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14:18 中国音乐报
无论我做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音乐而存在 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的眼中,孔祥东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电视上、舞台上经常会看到他神采飞扬的弹奏钢琴,时而严肃地演奏《黄河》、莫扎特,时而又潇洒的弹起流行,但归根结底,他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钢琴家。然而这一次,孔祥东却不是以钢琴家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他因为一个更加伟大举动得到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一曲《Forever friends》唱响在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的晚会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孔祥东另外的身份——音乐创作者。也正是因为这个新的身份,引起了我们的好奇,约他做一次专访。然而,真正走进这位音乐家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的身份远不止此,实在有太多太多。 身份一:职业钢琴家 孔祥东钢琴家的身份我们并不陌生。1981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1988年“出国潮”最火爆的时候,他只身去了美国,在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回忆起那段经历,孔祥东说“其实当时出国就是想拼搏一下,奋斗一下。虽然当时我已经比一般学生的水平要高,获取了1985年全国钢琴比赛第一名、1986年莫斯科国际钢琴比赛铜牌奖和1987年西班牙桑坦德尔国际大赛第四名,这些条件都是有利于我出国的,但我很明白,自己不是为了一张绿卡,不是为了离开中国而出国”。如今,他的足迹已遍及世界各地,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阿姆斯特丹的荷京音乐厅、洛衫矶大使音乐厅、东京山托利音乐厅及悉尼歌剧院都回荡着他的动人的琴声。回国后,孔祥东也没有停下脚步,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留下了他音乐的脚步。 身份二:音乐创作者 经过了一年半的打磨,由孔祥东和奥运金牌作曲家莫洛德尔先生联手创作的《Forever friends》终于在8月8日天安门广场的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庆典上全球首演。从中国的传统民歌《浏阳河》中引伸出来的《Foever friends》带着强烈的中国元素,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的运用无不显示出中国的色彩,但整首歌曲又不失国际化的现代气息。孔祥东说,“我们只求一种大气壮阔,一种民族情感,更力图表达一种宽广的兼容性。”在这之前,他还与莫洛德尔先生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一次是两人在西藏拉萨采风之后合写的一部以西藏为背景的大型歌舞剧“西藏梦”,另一次就是2006年沈阳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他们为沈阳联手打造的歌曲《和谐花园》。 身份三:音乐教育家 回国后,孔祥东投身教育,1997年,在上海办起了“孔祥东音乐中心”,2004年更名为“孔祥东音乐结构”。今年,“孔祥东音乐机构”迎来了自己十周岁的生日。现在这个音乐机构有老师300多位,教育范围也从胎教、幼儿园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一直延伸到成人教育……他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可能增加中国的音乐人口”。孔祥东深信,提升国民素质,增加中国音乐人口的事业必须从孩子抓起。自“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成立之日起,就在致力于推广音乐文化的工作,现在,正以其产业化的模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钢琴艺术普及教育机构。 尽管在办学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孔祥东丝毫没有知难而退的念头,他说,“这个事业永远没有温床,永远带来的是不安。但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坚强的神经系统,所以才选择了这个职业。一个音乐学院能培养出十几个钢琴家并非都能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立足、成功。这个金字塔不是一般的组合,是非常残酷的现实的,而这个现实目前中国的音乐教育者还没有认识,整个国家还在批发生产音乐学生。因此,中国的音乐教育的现状应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学院的教育应该从追求音乐的曲风曲式转移到追求心灵与音乐的联系。” 身份四:音乐商人 孔祥东并不计较别人把他称为“音乐商人”,他说“在某种角度上,越商业化越好。商业也是一种推动力。”他的音乐机构不但搞教育,也从事演出经纪、文化活动策划等一些项目。在他的眼里,这都是文化产业,都是与音乐有关的事情。 身份五:签约艺人 2003年,孔祥东作为国内第一个签约内地经纪公司的古典音乐家在音乐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尽管现在已经没有了合约的束缚,但提起签约这件事,他还是非常乐观。他说“一个经纪人最重要的是他当地的资源。因为他们有好的资源,所以签约是很自然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发展的平台,更好的发展自己。以我孔祥东个人的资源、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音乐家和创作者之外更多的工作和事情。我觉得有这样的专业经纪公司来打理、处理一些事情的话,第一,可以保证我的日常工作不会受干扰,我可以把我自己的精力放在更适合我自己去做的地方,比如编曲、巡演、创意,包括跟其他音乐家的沟通,我应该在这些事情上花时间;第二,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做到更有效率的工作;第三,也可以集思广益,把我的想法、创意给优化地发展。 身份六:装修设计师 在孔祥东的生活里,除了每天繁忙的工作,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装修设计。他会自己亲历亲为对自己的幼儿园进行装修设计,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体现一些教学上的理念。尽管在他眼里,这算是休闲,但在我们看来,他的头脑中依旧想着工作。 身份七:好父亲 尽管女儿身在遥远的美国,孔祥东提起孩子仍旧自豪不已。他说:“我的女儿是个很优秀的孩子,我很爱我的女儿。任何的家庭都有一些不良的因素,但是无论家长做出什么抉择都不要让孩子承受更多的伤害。我和女儿每隔两天就会传短信,女儿会要我早睡觉,少喝酒。”人家说“女儿是父亲身上的小棉袄”,他说自己的女儿不但是他的“小棉袄”,而且还是个“紧身小棉袄”。尽管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在女儿身边,但还是希望在女儿十八岁成人节的时候,送她一份厚重的礼物。 对话孔祥东: 中国音乐报(以下简称“中”):《Forever Friends》经过了一年半的打磨,终于在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庆典上全球首演,参与竞争的奥运歌曲多如牛毛,您现在仍旧对这首歌成为真正的奥运歌曲满怀信心吗? 孔祥东(以下简称“孔”):我与莫洛德尔先生创作这首歌曲的过程始终是满怀信心的,尽管这其中会有一些因素来干扰我们的信心,但是不足以构成威胁,让我们停止手中的工作。奥运精神不仅是爱国,更要突出参与。在我心里,奥运会是神圣的,是包容的,我和莫洛德尔先生希望通过这首歌传递友谊、和平的心声。创作这首歌曲,是一种命运的力量和奥运的感召,同时也是我们自己心灵的寄托,所以不会因为任何人为或非人为的力量和客观的因素去影响我们的脚步。通过一次次的证实,通过很多朋友的反馈,我们的信心每天都在增加。至于最后能不能获得奥运会主题歌这个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会把这样的期待逐渐减弱,我们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托起一首让北京奥运感到自豪的歌曲。 中:您曾经说过要让《Forever Friends》成为“让全世界的农民听三遍就会唱的歌”,这是一句玩笑还是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真的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创作的? 孔:莫洛德尔先生是一个国际化的作曲家,可以胜任各种风格的音乐,各种形式的创作。就像他自己的说得他没有接受过科班的音乐教育,所以他的创作是不拘一格的。他的这一点也让我非常感动,所以我愿意跟随他左右学习、切磋,和他联合把这首歌打造得更加民族化,同时也更加国际化。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把握了两点,一个是易于传播,让全世界的农民唱三遍都会唱;第二,这也是一个中西文化的合璧。既融入我们中国象征性的乐曲、乐器,也包含国际性的语言,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我们的民族音乐进行嫁接。所以我相信这首歌会成为“让全世界的农民听三遍就会唱的歌”。 中:8月8日晚上,在天安门广场上陈奕迅、容祖儿、孙悦、汪锋四位歌手演唱这首《Forever Friends》时,您的心情是怎样的? 孔: 当时的心情很激动。这首歌终于被我们带到了天安门广场。这里面千山万水跋涉了一阵子,创作思维也是迷糊了一阵子。有一段时间,自己都不抱太大希望,有些打消念头了。后来有有重新燃起信心,把这首歌奉献给电视观众,这是我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中:对她们表现满意吗? 孔:四位歌手显而易见还可以再唱得更好一点。这样一个临时、比较匆忙的准备过程还没有真正把他们的水平发挥出来。 中:你与莫洛德尔先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会不会争吵? 孔:莫洛德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很赞同,他说“他是一个老天才,我是一个小天才,天才是超脱、超越的,是不会吵架的。其实他是高举我了。我觉得能够与莫洛德尔先生相识相交,做一件同样的事情,是令我终生难忘的。而且他对音乐精益求精、认真执着的态度确实也让我吃惊。在这样的高龄下,他始终怀有一颗随时随地创造的心和拥抱不同事物的情怀,这一点我彻彻底底要向他学习。 中:在您的一生中,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孔:我永远不会忘记,是什么人什么朋友帮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当我回到中国办学的时候,发现很多事情不是我自己能够做的,但是可以请我的老师们来做,所以我很幸运,在每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总会有贵人相见。范大雷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与我两人在舞台上一起演奏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在病榻前垂危最后72小时人就念叨着这件事,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这是让我感到非常遗憾得事情。范老师给我的人生力量和人生感悟对我自己后来办学校有着很大的鼓舞。 中:从最早的钢琴演奏到后来回到国内办音乐学校,做很多事情,现在又创作歌曲,是不是以后自己的事业轨道就转到了创作方面呢? 孔:音乐是一个核心,有很多行为围绕着它走。对于我来讲,演奏、教学、创作、创意这几件事永远会互相交织的,而且这当中从来不应该有矛盾。我也希望用更多人的方式来体现我对音乐的热爱,用更多人的方式来帮助我们中国的音乐发展走上一个更辉煌的明天。无论我做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音乐。 中: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有过哪些眼泪和汗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孔:这是一篇文章都说不完的,回国的十多年,我所有的经历都是一个古典音乐家或者钢琴家品尝不到的滋味。这里面有很多甜酸苦辣。困难是永远有的,只是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困难。一开始一张纸都没有,我完全是靠自己对音乐的理念,我的坚韧不拔的决心走出来。到后来,又做了很多的工作,各方面的沟通,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运气也比较好,受到了很多社会各界的支持,所以才走到今天。具体的困难很多很多,因为之前没有这样事物存在,我等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开拓。直到现在,我们的音乐机构还是一个民办机构,无论是国家支持的力度,还是媒体支持率都是要靠自己的,完全是自生自灭。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自己,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一个是人力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引进一些更优秀的人才来填充我们的队伍。 中:我采访过的一些音乐家都说过音乐家是很孤独的,您有这样的感觉吗?如果有这样的时候,您会做些什么或者怎样来调节自己? 孔:作为一个艺术家,孤独是很自然的,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状态,而并不是一种沮丧的表现。我会去拥抱孤独、享受孤独、热爱孤独。我们的生活阅历要丰富,与不同的人交流,就不会很孤独。 中:都说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些年,您觉得这些年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孔:我得到的是远远超过我自己目标的东西,是社会对我的认知度。如果我的手里淌出的旋律,能够让别人感觉到美,让大家开始喜欢音乐,只要你的音乐一出现,观众就会去拥护你,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人的一生也就足矣。失去的东西可能是时光吧。 尽管孔祥东的身份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甚至不熟悉他的人可能根本搞不清他到底想做什么,但他在采访的过程中,他的一句话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我做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音乐而存在。”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孔祥东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家。无论是舞台上、舞台下,工作中、生活中,他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与音乐发生着关系。十三年的时间,孔祥东变得更加阳光、更加包容,也更加有勇气。他不希望自己仅仅停留在几年前钢琴家的“小我”阶段,他把自己扔进文化产业的大世界中,在其中驰骋、在其中摔打。文/于玲玲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