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纪念《原野》首演二十周年序幕拉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19:16 中国音乐报
1987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首演歌剧《原野》,此后,这部歌剧曾出访美国、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在国外引起轰动。中国歌剧第一次叩开了西方歌剧宫殿的大门。11月2、3、4日,这部曾经叩开席港歌剧大门的经典之作在在天津大剧院亮相精彩亮相,这也是天津歌舞剧院歌剧院恢复建团的首次亮相,历时三个小时的演出精彩纷呈,李瑛、王虎鸣等艺术家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为天津歌剧团打响了头一炮。 为了加强歌剧的可看性和时代感,2007版《原野》用现代审美意识,将东方传统美学与西方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美学观念相结合,运用现代舞台的科技手段重新演绎歌剧,得到了各方专家和学者的一致认同。在结束了三天的演出后,07版歌剧《原野》的主创人员和来自全国各地前来观看演出的专家学者又召开了研讨会,著名作曲家金湘、著名歌剧理论家石惟正、南京艺术学院著名教授居其宏及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李小祥等人士会聚一堂,专家们认为,07版歌剧《原野》在各个环节上都充分地贯穿了歌剧的独特思维,演员的专业表演和宏大的交响乐团的演奏也恰如其分地将剧作《原野》的精髓完美展现出来。此次设计独特的舞美,更让到场专家们十分欣喜,他们一致表示,舞美设计中满台铁锁链极具象征意义,对故事冲破封建枷锁的主题起到了直接的烘托作用,堪称07版歌剧《原野》的一大亮点。大家对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推出的新版歌剧《原野》赞不绝口,充分肯定了新版《原野》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演出水平,并将新版《原野》称为天津版《原野》。 随着天津版《原野》首演的落幕,纪年歌剧《原野》上演20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也将随之展开,12月上旬,中国歌剧舞剧院与中国爱乐乐团将在北京推出音乐会版歌剧《原野》 2008年5月,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中国歌剧舞剧院、天津歌剧舞剧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将联合在浙江京华举办“纪念歌剧《原野》上演20周年有奖征文”评选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各方专家热评《原野》 金湘:《原野》是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一个社会悲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几千年封建统治下,人民群众在封建桎梏之下的的反封建要求,以及在没有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封建斗争的一个必然的历史悲剧。以仇虎为代表的最典型的台词就是“生个儿子为我报仇。”用负债子报这种封建思想去反封建是悲剧产生的必然原因。我并不是一接到这个剧本就是这样理解的,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越写就越觉得是这样,如果不把这个魂抓住,《原野》是没有深刻基础的。这种封建思想已经桎梏中国几千年,他们要反封建却找不到方向,用封建制度反封建这是历史悲剧的必然,从这个核心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与反扭曲,这六个人物都是在封建压迫下被扭曲的。《原野》要抓住人性的每一个侧面来表现,而不是简单的正面与反面,每个人都是多面的,人性的扭曲与反扭曲是剧中角色的表现的基础。《原野》在整个的创作过程中贯穿着歌剧思维,从音乐里挖掘出人物内心,最终外化为的演员的舞台行为。作曲家应当能够看到舞台上的光与色。它是我歌剧思维确立的一个里程碑。 《原野》一旦成为一个社会的作品后,我也就成为一个客观的观众,我们等待实践的考验,等待二度创作。天津歌剧院起点很高。他们的二度创作非常到位。这一次导演和声乐指导启发演员的表演与演唱也是非常成功的,演员的表演让我比较满意。我与你们共享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艺术成果,我很高兴。 居其宏:《原野》是迄今为止金湘个人歌剧创作的最高峰,也是新时期中国歌剧创作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歌剧史上,严肃歌剧样式的最高峰。《原野》最能体现金湘歌剧美学的追求。 这一版天津歌剧院的演出让我非常惊喜,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艺术家与年轻的演员成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我们花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打造的这部歌剧大餐应该让更多人品尝,演员还要在舞台上升温,应该把队伍拉到全国各地,一路演下去。 李稻川:新版歌剧加入了一些现代舞的元素,用双人现代舞来表现爱情。《原野》的主题就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桎梏,整个舞台用大铁链装潢也是一种象征性表现。铁链是束缚人灵魂的东西,是一种桎梏,当结尾仇虎倒在舞台上的时候,所有的铁链都掉下来了,预示着被压迫的人民会摆脱封建社会对人的束缚。这种象征性的表现手段现代人是能够理解的。 石惟正:首演至今二十年了,这一次天津版的《原野》是天津恢复歌剧团建制的首次重新亮相和对自身演职人员的锻炼和提升。这一次的版本与以往的版本有几个不同的特点:第一,它去掉序幕,直接从第一幕开始,避免了序幕的阴森恐怖气氛和最后一幕的格调相重复。是最后一幕的悲剧气氛更及新鲜突出,从而加强了震撼力;第二,一幕二幕之间的间奏曲和三幕四幕之间的间奏曲从原来的充交响乐队演奏,变成音乐和舞蹈同步进行。前面的间奏曲双人舞表现金子与仇虎重逢后的喜悦和恋情,后面的间奏曲用群舞表达众人在黑暗社会重压下的苦痛和无奈。现场能感觉到及拿走去舞蹈的设计得到了观众的欣赏和欢迎,这样我们就多了一个手段,观众不仅从听觉角度,而且从视觉角度,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感受到间奏曲承上启下的气氛和意境,更好的起到了幕间气氛的预示和连接作用;第三,舞美设计是一个简约和象征意义的设计,舞台前方的两条粗铁链和舞台上方悬挂的铁链起到了很好的象征意味,仿佛所有的角色都锁在封建专制社会枷锁中的象征作用。一个戏总是越是实践越思考,越改进越成熟的。 李晋伟:我这么多年没有这样工作了,但是这一次出来我很高兴,能够接触这样一个团队,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难的歌剧,他们第一次演都能拿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团结一致的心,这是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于淑珍:这些演员中有四分之三都没有演过戏,我的心里一直在打鼓。我知道这个戏不好演,人比较少,剧情又不是很复杂,越是这样的戏越考验演员,因为戏都集中在这几个人的身上。但是当看到在剧场里看完这场演出,我觉得这六个角色在舞台上都能站得住脚。我从来没有过那么高兴,也很少接受采访,但是看完演出,我很激动,我很激动地和媒体的记者说了几句。我挺佩服这些孩子的,他们能够把自己完全放在戏里,敢于丑化自己,也敢于放得开,很不容易。导演的功能很大,她真的把这些从来没有拍过戏的演员启发出来了。 陈志音:第一来天津听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艺术一个巅峰作品,看到这场演出,我很激动,远远高于我的期待。视觉上给人的冲击力很大,舞美是一个全新的舞美。舞台上锁链的象征意味非常准确,给人的印象也很深刻。听觉上给我的印象就是天津不仅有好演员,还有好嗓子。这组演员很齐整,他们不仅嗓子好,而且表演也不错,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演歌剧,如果他们能够在舞台上磨的时间更长,我觉得会更好。 以创作艺术精品为龙头、打造文化名片 访天津市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 中国音乐报:(以下简称“中”):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些体内进歌舞剧院的情况吗? 高久林:(以下简称那个“高”):天津市歌舞剧院是天津市唯一大型性艺术演出团体,可谓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自1959年10月7日正式定名为天津歌舞剧院。建院近五十年来涌现出于淑珍、关牧村、施光南等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1989年以后,自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局的领导下,剧院认真探索改革新路,确立了“建设高层次的艺术团体,从事高品位的艺术生产”的发展方向,使剧院在艺术生产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文化使者,我们剧院曾多次出访亚洲、欧洲、非洲、澳洲、美洲在内的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近几年,天津歌舞剧院本着思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艺术创新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创作艺术精品为龙头、以艺术质量求生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大宗为目的”的经营理念,精心组织了一系列重点剧目的创作,同时也在积极地开拓国内外的演出市场。 中:现在的天津歌舞剧院下面有很多团体,具体是怎样来进行划分的呢? 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歌舞剧院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及时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把弱势的门类进行内部消化,推出优势门类。歌舞剧院在原有一院三团制结构的基础上,改为一院四团制结构,下设歌舞团、芭蕾舞团、歌剧团和民族乐团。重新调整后的天津歌舞剧院下设的歌舞团、芭蕾舞团、歌剧团和民族乐团,都有自己的市场。这样的四个艺术团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强大的优势文化艺术载体。民族乐团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很有影响的一支民族管弦乐团体,也是剧院的“拳头产品”,近年来,多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罗马音乐厅、悉尼歌剧院的等世界顶级的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成为天津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成立于1992年的天津芭蕾舞团十几年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从小团发展到全国五大芭蕾舞团之一。2002年自行创作了大型原创芭蕾舞剧《精卫》,并在全国的舞台上与广大的观众见面。剧院近年来还积极的探索市场的运作,大力实施走出去闯品牌的方式,创作了大型乐舞“异彩流近”,在日本巡演60余场。今年,我们又下决心重新恢复了歌剧团建制,这一次歌剧《原野》就是歌剧团的迈出的高起点的第一步。 中:为什么在今年,歌舞剧院想到要恢复歌剧团的建制,并且选择《原野》作为第一部大戏呢? 高:天津市一个有着很深的歌剧渊源的城市,59年我们就搞过两部个歌剧,一部是前苏联的喜歌剧《货郎与小姐》、一部是《向秀丽》,转年我们又推出了自己的作品《义和团》,而且一大批像于淑珍、李洪宾、茅爱立、王复生、严仁覃老师这样优秀的老艺术家。随着天津市的城市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歌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艺术门类,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艺术修养水准,也能够考验一个剧院的艺术水平,对演员以及整个制作团队都有很高的要求。现在,我们拥有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和优秀的中年人,所以现在觉得复建歌剧团的时机成熟了,在《原野》二十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大胆将它作为我们歌剧团复建的第一部大戏,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在我们积极争取和努力下,在全体演职人员饱满的热情下,我们终于将歌剧《原野》搬上了天津的舞台,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一方面,重振了天津歌剧事业,另一方面,为拉动天津声乐人才的培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我也向大家承诺,《原野》进北京,赴上海大剧院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办成,一定要把天津的歌剧,把我们07版的《原野》带出去。 中:07版的《原野》的制作成本与一般的歌剧制作成本相比,投入算是比较低的,但是却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剧院是怎样做到既省钱,又能出精品的? 高:为了歌剧团的复建,我们歌舞剧院其实是进行了比较大的投入。我们刚刚投资八十万对乐队的乐器进了了更新,同时在舞台的灯光设备上也投入了一百万。我们的理念是小作品大制作,大作品要精制作。对于《原野》,我们的投入是四十多万,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一般的歌剧动辄也要上百万,但是我们仅仅用四十万拿下了,这与所有演职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得,他们都非常地敬业,在几乎没有什么补助的情况下,他们仍旧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参与每天的排练演出,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我对他们的这种对于歌剧事业的执著非常感动,也由衷地感谢他们。这部戏我们基本实现了小投入大回报。尽管仍有很多不足,尽管天津市的演出市场还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我们现在还在做着各方面积极地努力。歌剧的发展在天津歌舞剧院今后的发展中会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艺术含量越高的艺术门类,我们越要重视,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文化名片。文/于玲玲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