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杜鸣心教授忆恩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19:23  中国音乐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华国民新教育事业,处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业绩。在他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与创新教育”活动中又时时身体力行地运用诗、歌、画等艺术形式来启发教育青少年“学以致用,”“手脑并用……”从而大大地培养和了他们自立自学的能力,为国家造就了无数具有开拓型、创新型的栋梁之材!

  在陶行知的学生中不仅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有不少音乐家。比如:当今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杜鸣心教授,就是在陶先生的苦心栽培下成长和成才的。杜教授是这样回忆他的恩师和往事的……

  1937年上海淞沪抗战爆发,杜鸣心的父亲为了抗击日寇的侵占上海的暴行,在著名的苏州河保卫战的炮火中英勇牺牲,当时他和母亲正在湖北乡下渡着荒年。正值上小学的杜鸣心忽然得知父亲阵亡的消息心中悲痛不已!战乱中的孤儿寡母在困苦中相依为命,母亲为了让他继续求学,便割舍了恋子之情,送他到当时由宋庆龄主办的战时难童收容所,并随着大批撤退的人马辗转来到四川永川县的战时儿童第二保健院。1939年初,国家教育委员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建校之前他代领专家和老师们分别到后方各个保育院去选拔一批具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儿童来进修培养,为此,当时杜鸣心所在的第二保健院举行了一次文艺演出,那时,杜鸣心平生第一次登台演唱了大合唱《流亡三部曲》并且担任了独唱和领唱,他动情地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由于他有着类似的亲身经历,演唱时便充满了激情,两眼含着热泪用他那稚气的童声,表达了人们爱国思乡和立志报国的悲愤之情!“育才学校”前来招考的任虹先生,从杜鸣心的歌声中发现他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便当即决定选拔杜鸣心到“育才学校”音乐组去学习。在那里他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敬爱的陶行知校长和众多的音乐专家!

  当时“育才学校”建立在重庆郊区北碚的凤凰山上,音乐组教师有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歌唱家任虹、作曲家任光等,并且由贺绿汀先生直接教授杜鸣心弹钢琴和视唱练耳;《渔光曲》的作曲者任光亲自教他乐理、作曲、和声理论等课程。他们一群孩子虽然过着穿草鞋、吃稀饭的困苦生活,但是他和小伙伴们的学习兴趣都很高涨,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他们在唱着陶校长在南京晓庄师范时编创的《锄头歌》的同时,又常常被陶先生写的《育才校歌》的精神所激励着:

  我们是凤凰山的儿女,

  我们是凤凰山的小主人。

  凤凰山是我们的家,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乐园,我们的世界!

  我们要虚心、虚心、再虚心!

  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

  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我们要贡献、贡献、再贡献!

  要实现文化为公天下为公!

  1941年初,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爆发,一时间时局变得更加紧张。许多在育才学校任教的中共党员和进步教师,纷纷奔赴延安和各个解放区以及南洋各国。贺绿汀先生和任光先生此时也走了!在缺少专业教员的情况下,陶行知先生依然坚持把“育才学校”办下去!他鼓励大家要互相学习,大同学教小同学,并且要“自立、自学。”并用他亲自写的“校训”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活儿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

  不算是好汉!

  在陶先生的引导下,学校开展了“小先生办学”活动。陶校长号召学生: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演的演,能唱的唱!把我们自己的本领全部拿出来!在这种少有教师指导,多靠自学,互学的氛围中,大家看到学校的墙报上有一首小诗《看谁功劳高》,这是一首号召大家团结一致,抗击日寇的儿童诗歌。诗句虽然很简单但它却激起了杜鸣心要为父报仇,为国而战的决心和勇气。于是他便拿起了笔为这首小诗歌谱上了曲子,不久便在全校的晚会上,由杜鸣心自弹自唱了这首歌,顿时受到了师生们热烈欢迎!有人说:从这首歌里能够感受到贺绿汀先生的音乐风格,这也是老师传给他的心血结晶!

  据说,这首诗歌是由陶先生亲自撰写修订的“墙头枪杆诗。”当时,杜鸣心只有十二岁,也是第一次为小诗谱曲,并在校内外广泛流传。看似十分简单,幼稚而朴素的旋律,却仍然让人们在半个多世纪以后,难以忘怀。文/齐从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