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武斌向七十年代的摇滚青年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16:19  中国音乐报

  何为摇滚

  何为摇滚?摇滚(Rock)的本意是“岩石”,关于它的起源,比较正统的说法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腐朽,人们对现实生活或状态不满又无法宣泄而产生的。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摇滚乐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迅速的成长起来,在这期间,摇滚乐舞台显现出了一片繁荣盛景。首先是两位先行者——比尔?哈利(Bill Haley ,1925 ~1981) 、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 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摇滚乐、摇滚精神、摇滚性格……统称摇滚文化。所谓摇滚文化,它不单单是某一类别的文化或艺术。不同时代的摇滚长河中,摇滚已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亦或精神意识,而是作为一个具有个性的艺术门类单独存在。中文领域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眼形容它,在我们的字典中,将其称为摇滚文化。在中国,摇滚乐还很年轻而且并不完善,但是武斌仍然决定做属于自己的摇滚音乐……

            

  摇滚三结义

  武斌出生在河北省涿州市,那是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结义的地方。武斌的这张专辑也是由“兄弟三人”完成的。他们分别用刘、关、张三人的性格给自己定了位置。武斌,粗中有细,为人仗义,自称“张飞”。小雪,坚忍不拔,意志坚强,自称“刘备”。袁琦,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自称“关羽”。三国时期的刘、关、张兄弟三人,是因为乱世,武斌、袁琪、小雪这三人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交集。袁琪曾经自组乐队;小雪在加拿大留学,武斌在酒吧做驻唱歌手,他们怎么会碰到一起呢?提到相识还是袁琦的功劳,说起三个人的相识,袁琦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我有一个朋友曾经留学加拿大,在那里认识了小雪,想起我也是做音乐的,他觉得我们可能会比较有聊得来,他们回国的时候约我在后海见面,因为都喜欢做音乐,没过多久我们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经常会通通电话,交流一些最近的心得体会。我和武斌已经认识很多年了,怎么都有五、六年了,也是因为认识同一圈玩音乐的朋友而相识的,武斌这个人实在,做朋友没的说,他属于那种只要是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的人。就这样以我为中心,他们也互相认识了。”

  献给70年代出生的人们

  摇滚,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它能让世人奋起,它能激起对不满的反抗情绪,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说,在歌曲中将古典乐器和现代乐器相结合,它其中的思想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它带给人们一种激情、一种喧泄。它是真音乐的代表,永远远离一切虚伪的东西,包括假唱,也不会假唱,人们活着就是为了某种精神!

  人们从狭义上理解,暴力、毒品、性就是摇滚的代名词。但是武斌追求的是一种平和、温暖的东西。武斌说:“在中国玩摇滚不一定要像在国外一样把,特别多情绪联系到一块,现在玩摇滚的人基本上没受过什么迫害,没有那么多的苦大仇深,如果混得不好,只能怪自己,怨不着别人。摇滚不一定非要做得很愤怒,摇滚乐只是一种音乐形式,可以用它来表达各种信息。现在人们的生活太过浮躁,希望通过我的这张专辑能尽量传递一种平和的态度,让都会里每天都不停忙碌着的人们在听到我的作品时,感到片刻轻松”。

  武斌在确定做这张专辑的时候,曾经想过向某个成名的摇滚歌手靠拢,无论是内地的、港台的、国外的。综合下来也没有发现和自己风格特别相似的。想过模仿贴近羽泉、信乐团那种形式的音乐。在编曲上觉得像飞儿乐团那样,融入一些中国民乐里的元素,感觉也不错。但是,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已经用过了。与其穿着别人的旧鞋走老路,还不如自己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音乐天空。谈不上要超越所有,更谈不上要比所有人都前卫,比他们都强。开始做专辑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就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最好,在艺术领域里,永远无法达到完美,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些许遗憾。他们曾经认真地完成每一首作品,仔细推敲每一句唱词。他们认为过程很重要,至于结果当然是希望是最完美的。

  70年代出生的人,无法在尘世找到归属的平衡。他们不明白60年代哥哥姐姐们的青春为何那样高亢单纯、朴素热情;他们也不属于80年代出生弟弟妹妹们或张扬、或颓废、或欢喜、或忧郁,都是特立独行的飓风。真是个幸运的巧合,中国摇滚乐的诞生正赶上70年代出生的人叛逆不羁的青春。从流连在柜台前,紧盯着心仪已久的“红棉”箱琴,到大学舞台上,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效果器,一起走过摇滚陪伴的日子。

  武斌这张专辑中,《独奏》是送给70年代出生的人一份礼物,向70年代的摇滚青年致敬。这首歌主要以感情故事入手,表现了70年代出生的人的感情现状,在爱情路上分分合合、磕磕绊绊,彼此对对方挑剔,分手后,谁也不会再去纠缠,但永远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尘封起这段往事。70年代出生的人在爱情上,归跟结底还是摆脱不掉传统的观念,这与他们成长的轨迹有很大关系。 对于爱情,他们在更多的时候其实是羞涩的,曾几何时他们青春萌动期甚至被扯到道德沦丧的高度,他们对于爱情,其实也是理性和克制的,尽管这种克制在今天看来是很傻的举动,他们对于感情,就算分手了,但是还会有留恋。7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对感情的理解区别于60年代的人,也区别于80后这批快餐式的爱情。 60年代的人感情生活很踏实,两个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就满足了,平平安安就是他们的幸福,他们坚守着那份对爱情的忠贞。80年代的人在爱情上,不可谓不忠贞,但是他们对于恋爱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不如70年代的人更为理性,80后的人,换男女朋友可以一换可以换一打!

  摇滚青年——武斌

  98年武斌高中毕业,来到北京上大学,当时学的是国际金融,在校园中也会经常唱歌,但是没有真正和音乐本身沾边,只是一个爱好而已。到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有一次出去唱歌,很偶然地碰到了一个专门做演出的经纪人。在武斌唱歌的时候他听得非常认真,被武斌的声音所打动,希望武斌能和他一起去演出,其实就是跟他去跑场子干活。对于当时的武斌来说,觉得演出很新鲜,而且还能赚钱,作为大一的学生,对于他来说赚钱还是第一次。那时候并谈不上有多喜欢音乐,以后要出名,就是觉得有意思的,以前没做过,想尝试一下。

  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当年在北京非常红火的酒吧演出业。开始只是做一个歌手,99年圣诞节之前,身边有一个朋友在学吉他,带他认识了一些玩乐队的朋友,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以前武斌就对乐队演出比较感兴趣,就和他们商量着组个乐队一起跑场子,那时候才慢慢地真正接触到了乐队形式的表演。

  大三的时候课上的就比较少了,那时武斌就开始出来唱歌了,而且他的收入已经很客观了,所以就一直沿着这路走。因为读的是专科,以当时的形式,如果想进北京的金融机构可以说是太可能的,就是这样放弃大学时的专业。而且那时候他也喜欢唱歌了,那时候各个方面的压力不会很多,所以可以自由地选择正样一个东西。

  对流行音乐的厌恶

  那时候无武斌经常和头同样爱好的朋友一起聊天、一起听音乐。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转折,武斌原来只听流行音乐,而且英文歌听得也非常少,就算听也是听一些非常主流的英文歌,自从接触到乐队以后,来了个180度的转变。受他们的影响之后,好像歌曲就不能再听中文的了,只能听英文的,而且必须要听非主流的英文歌。从那时候开始大量接触,鲍勃。迪伦、恐怖海峡、大门乐队,听那些古老的乐队,觉得做乐队玩摇滚就必须听另类的音乐,那时候积极的要听这些大师的作品。每天早晨起床,音响里会放蓝调,然后是克莱普顿,接触这样的作品,迫不及待要听的那样的音乐,近乎于疯狂的程度。大师们的作品可以流传到现在,从欧洲、美洲流传到世界的最东方,说明他们的作品已经响誉全球,大师们有这样的成就,他们的音乐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说明这才是精品,这才是音乐。但是,演出的时候,还是要演唱当时武斌自己非常鄙视的流行音乐。

  那时候特别排斥流行音乐,把流行歌曲贬低得简直一文不值。内心当时觉得众星捧月似的仰视流行乐坛的天王天后,简直就是太荒谬、没有品味的事了。当时对流行音乐的厌恶就是能达到这种程度。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在外面跑场子演出的时候,自然会选择一些听众爱听的和老板喜欢让歌手唱的歌曲,但是这些歌曲都是老歌,一天几个酒吧跑下来,不知道要唱多少遍。基本都是当时比较红的歌,在一个晚上,北京所有的酒吧里的乐队都会唱一遍,让人感觉非常厌烦。在那段时间流行乐坛出现了哪个明星,出现了哪首新歌,武斌一概不知,因为不会去听了。后来出现了周杰伦,陶喆这一批人,他们大红大紫的时候,武斌都对它们没有了解,也不想去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地成熟了一些,回过头来再听流行音乐的时候,其实,没必要排斥这些歌曲。后来流行音乐越做越好,大量的流行音乐融合了更多的音乐元素 。在最顶级的流行音乐制作团队里,他们也是听最原始的大师级的作品,把最好的音乐元素融合到流行音乐中去体现这个作品,包括这个编曲,包括各种各样的调式运用得越来越完善了,可以从流行音乐中听到各种个样音乐元素的影子,受到大众欢迎必定有它的道理,那就是符合大众的需要,必然有存在的价值。好的东西也不一定要特例独行到什么程度。后来开始审视流行音乐,研究流行音乐界谁的作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可能有的时候也会偏激一点,还有一点原来摇滚的影子存在,但是尽量做到客观的评判。

  专辑诞生

  武斌非常熟悉中国唱片业的游戏规则,并且积累了很多好的资源,熟知与文化、唱片公司合作有诸多限制与不自由,如果自己来做自己的唱片,就能够客服这些外界因素。决定自己做专辑之前,他考虑了三年,武斌性格上有股子倔强劲儿不服输、好强,头脑灵活得很。下定决心自己做自己的专辑。做这张专辑的时候,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尽量地更商业化、更市场化一些。武斌说:“感觉就是这样了,要是还有哪做得不完善的话,只能说是我们做得东西不成熟,但是我们已经非常用心地做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了。说实话,内地的音乐人做出来的作品,大部分都有点土,其实包括许巍、郑钧那种类型的东西我也不是特别喜欢。他们做得已经算不错了,但我还是不喜欢,可能是对他们的希望过高吧。民谣感觉或者英式的风格我也不是特喜欢,我就喜欢比较正一点的,我一直说我们找歌就要找洋气点的,别太土了,先把这点确立好了,然后再去找歌,其实一直在找,但是没有合适的。后来听到小雪作品的时候,觉得还不错,就算不向最好的看齐,也要和其次好的看齐吧。旋律绝对不能像网络歌曲似的,大家一听就觉得耳熟,接受起来容易,但是实质上没什么内容,至少我们这些歌,多听几遍也不会觉得难听,达到这个程度就已经不容易了。”

  武斌一直在参与这张专辑的制作,包括从歌曲最初的选择,到后来编曲,都是大家商量着做,对制作本身武斌说自己不是内行,虽然不会做这些东西,但是会看他们工作。武斌说自己是个有惰性的人,在旁边看着别人工作并不是为了学编曲,而是时不时地给些建议。好的坏的,对的错的,也不管别人烦不烦他,喜欢不喜欢,他觉得不对自己胃口的时候总会开口说话。这次武斌要带给大家一场全新的摇滚视觉盛宴,敬请期待!

  耳朵放逐了崔健的嘶哑,唐朝的铿锵,甚至何勇的真实。所有的喧嚣伴着倦怠与迷茫呼啸而至。纷繁荒芜的都市,谁是闷热夏日里的一丝清风?在武斌的音乐中能听见勇气,看见古代的豪侠与剑客,还能感受到一点诗人的气质,因为他们在音乐里放进了很多希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