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追着音乐行走:访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管文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18:48  中国音乐报

  管文宁 1947年1月出生于山东恩县,乐队首席和小提琴独奏演员,现任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弦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音乐家协会理事。曾与H·齐佩尔、李德伦、黄飞立、谭利华、王钧时等国内外指挥及天津、北京、山东等地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布鲁赫、格拉祖诺夫的经典协奏曲,多次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还演出大量室内乐作品,并出版过唱片。1994年曾赴瑞典成功地举行了音乐会。近年来,作为专职教师把全部精力用到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上,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使之树立起上进的信心。她尽全力组织学生到真正的舞台上演出,促使他们把课堂与舞台联系起来。在少儿小提琴教育事业上做了很多工作,发起并组织了天津和全国的少儿小提琴比赛。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面对这些骄人的荣誉,我们不禁产生了探询:到底是什么引领着管文宁一步一步走上音乐道路并使之越发开阔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管文宁教授,听她将她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一张唱片决定命运

  管文宁教授降生在宁夏银川,所以名字里有一个宁字。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尽管都不是音乐家,但他们却都非常喜欢音乐。她的父亲曾是燕京大学合唱队的队长、指挥,母亲则学过五年钢琴,因此管文宁的血液里也有音符在跳动,1956年被选入在苏联专家主持下开办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小学学习。音乐小学很正规,经过四次严格的筛选,出类拔萃的管文宁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这里,管文宁遇到了她的启蒙老师——田中浩。田老师是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的调干生,在当时的儿童教材非常少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是由他一手执笔。调干生可能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待遇,田老师从学校里借来一个很古老的手摇唱机,就在这里,管文宁听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张唱片。

  每当谈到这些,她的脸上总有一种很神往的表情,“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非常震撼!曲调虽然很简单,像《新春乐》、《思乡曲》、《牧歌》这些小提琴曲,但却很美,让我觉得,我再也离不开小提琴了。”从此以后,管文宁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两个恩师少走弯路

  田中浩老师调干期满回家乡后,管文宁遇到了她生命中很重要的另外两位恩师——郑会勤和陈继续。

  郑会勤是天津音乐学院最早的小提琴教师之一。陈继续是原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当提到这两位恩师时,管文宁说:“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培养我的基础技巧,但郑老师更侧重的是教育我不要急于求成,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就练什么样的曲子;陈老师则是教育我要多思考,鼓励我与其他老师学习交流,为我引见著名的小提琴家,希望我不要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管文宁向笔者讲述了两件让她记忆犹深的往事,话语意味深长……

  “郑老师是个很有音乐天赋的人,师从马思聪,对学生很和蔼。她的家在上海,只身一人来到天津,这样,大部分精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身上。她从未大声指责过学生。在她的课上,不管你拉得怎么样,她都会说‘好’。这样的鼓励给了学生很大的信心,再改正不足也会比较积极,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有一次,确实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练好琴,上课回曲子的时候,磕磕绊绊,几乎不成曲调。但这次却没听到那个肯定的‘好’字,那时的沉默胜似严厉的批评。只是沉默了一下,然后就直接讲课了。仅仅这一次,就让我记忆犹新,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因为没练好琴去上课的经历。从此以后再我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永远排在第一位,练琴太重要了,没有百发百中,既然觉得很有把握了,说不定也会失手,因为音乐的技术性是很强的。

  另外一次,是在学琴以后的第三年,有个同学在拉《春节序曲》,我当时也很喜欢这个曲子,就找到郑老师,表达了我很想拉这个曲子的愿望,这是郑老师第二次比较严肃的和我说话:‘你不要和他比,他学了几年你学了几年?’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一直觉得自己拉得挺不错的,其实我当时也只不过学了两年而已,这次“打击”让我明白,学习不能太急躁,自己的水平也不过如此。”

  而陈继续老师除了给管文宁技巧上的帮助外,更关键地则是给了她思想上的启发,像“‘看事情要看它的本质’。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要建立这样的思想,却不简单。由于受周围很多因素的干扰,比如舆论或者流行的因素,导致很多时候无法真正看清楚事情的究竟是什么;而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有很明确的想法,假若看清了这个本质,那样你就能按照你的想法坚持下去,达成自己的目标。”管文宁感慨地说:“我在学习的路程中没有走弯路。”

  学无止境,持之以恒

  当谈及演出生涯的一些经历时,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管文宁“学无止境,持之以恒”的精神。

  1966年毕业后,她被分配至天津歌舞剧院担任乐队首席和独奏演员,曾随团到过20多个省市演出,为中央多家及地方多家电台电视台录制并播放小提琴独奏曲近百首。1975年获得第一届天津市文化局青年演员基本功汇报一等奖。她创作并演奏发行了唱片《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让当时的管文宁开始在小提琴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被人看好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

  由于是老三届中的一员,很早她就开始参加工作,并没有进入大学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她始终认为自己的专业并不出色,所以在繁忙的演出工作之余,依旧随陈继续老师上课,并跟随北京的林耀基老师学习,以此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加系统化。后来,她又毅然考入天津音乐学院1983——1985年的专修班,在两年内集中学习了四年的知识,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两年的进修使她的技艺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对曲子的理解也比往日更加深刻。从此,管文宁对小提琴领域的理解和悟性又更深了一层。

  毕业后重回天津乐团工作,多次与中外指挥家齐佩尔、李德伦、黄飞立、王均时等合作,演出了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布鲁赫、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及“梁祝”协奏曲。首演了中国作曲家胡海林、姚盛昌和刘自力、肖云祥、李刚的小提琴协奏曲和独奏曲,多次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其中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弗兰克的奏鸣曲,维尼亚夫斯基、萨拉萨蒂、克莱斯勒、柴可夫斯基、巴托克、马思聪、姚盛昌等作曲家的小提琴独奏作品。同时还多次公演室内乐音乐会,其中包括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钢琴五重奏等。在1988年管文宁被评为“尖子演员”,1993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

  就这样,管文宁这个名字不只赢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与尊重,更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昔日那个为求得老师认可而孜孜不倦的小女孩,现在已能够笑看一切;曾经为了一个音符而练习无数遍、为琴技更上一层楼而反复苦练的时光为她搭建起了一座更高更坚实的平台,她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恣意地挥洒热情、诠释音乐。执着和努力,在她的汗水中开花,结出甜美多汁的成熟之果。

  尽管参加、举办的音乐会数不胜数,甚至曾经一年之中演出过上百次,但管问宁第一场正规的独奏音乐会却是在她50岁时才举办的。当笔者问及对这场音乐会的投入是否是最大时,管文宁沉思了一下,“任何事情都是要投入的,演出就像是搬东西,搬得重当然用力多并且持续的时间长,搬得轻相对就会轻松些,但总是要求尽善尽美的,尽力而为吧。”

  仅仅两句话,却道出了一个音乐大家对音乐的执着与赤诚:在她的音乐生涯中,没有哪场是用心最深刻的,因为每场都被她当作最重要的一场来看待,场场都是发自内心情感流露。

  采访结束时,早已有学生在等着上课,而管文宁教又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即使退了休,但她依然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小提琴事业,依然执着的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文/特邀记者 高海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