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唱片产业:是困境也是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18:17  中国音乐报

  编者按:

  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万人空巷购买某一明星的鉴名唱片,也曾看到音像店前人潮涌动的动人场景,也曾为淘到一张自己喜欢的唱片而欣喜若狂……可是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一切都好像成为了过去,像一阵风一样,呼地一声就过去了,留下一片狼藉的唱片市场。中国的音乐产业之路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经历了九十年代的盗版打击之后再一次面临现在的网络冲击,唱片市场表面的繁华和喧嚣就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泡沫,外行或许只能看看热闹,内行的甘苦只有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自己心里清楚了。

  在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去谈艺术似乎是格格不入的,可是没有艺术的音乐何来商业的繁华和持久?我们在祟向流行和快餐化生活的同时,艺术更多的成了商品的另一个代名词,可是正如大家所认识的一样,如果音乐成了纯粹的商品,那么这个商品更换的速度和保质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一些唱片公司和音乐制作人,每每谈到如今的唱片市场时,大都是感到困惑和无奈。怎么去应对这个市场,走出目前这种局面,是另辟蹊径、还是坚持苦守?曾经做为中国早期的音乐制作人的方瑛曾说过,她对唱片这个行业是深深地失望了,所以她说自己彻底放弃。如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盗版问题还有些措施可以应对的话,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地改变了唱片产业的发展之路。飞碟的专案总鉴杨闵笑着说:“真恨不得把网络封了。”这当然只能当做一句玩笑话,可是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互联网对唱片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郭亮说自己这些年来亲眼目睹了一家家文化唱片公司从兴盛走到衰败最后阵亡。就像那句话所说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那些大大小小的企业走向关门倒闭的原因也是各方各面的,不一定完全是这个市场、这个行业怎么样,每年都有那么多公司倒闭同样也有那么多公司开张。杨闵说,中国的市场很大。星文唱片总经理刘思齐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

  杨闵(飞碟音乐制作):乱有乱的好

  杨闵说中国的唱片行业经历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盗版冲击后,现在又面临着网络冲击。当时的盗版唱片凭借低廉的成本占领了很大一片正版唱片的市场空间。现在唱片市场又面临着来自网络的更大的冲击,所以很多唱片公司针对网络新媒体成立了新的部门。

  杨闵说,靠选秀和网络可以走红对很多想出名或者有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最方便、快捷也是最省投入的渠道。而网络歌曲制作比较简单,、花费低,再加上网络的便利,网络歌曲的平民化也给网络歌曲的流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于是我们很多喜欢音乐的人把自己创作的歌曲投入到网络里,试想想比如一个乡下的孩子也许因为一首歌在网上的点击率而一举成名,成了万人瞩目的明星,所以网络是一个很容易、也是最快、最便捷就能成就梦想的地方。这些年来网络也确实成就了一些网络歌手,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有人成了名就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一举成名。相对来说,正规的制作公司制作发行一张唱片的投入很多,唱片公司用心打造的音乐作品却竞争不过简单制作的网络作品,这样的结果不但令人深思而且有时候显得很无奈。而免费的网络下载又给网民带来了更多方便、快捷地分享音乐的渠道。而因为网络下载对唱片市场的冲击,所以唱片公司大都把希望寄托在音乐版权这方面,可是中国的版权之路还有多远或者要怎么走现在大家也不是很清楚。杨闵认为唱片最终成为一个收藏品的时代也许将在不久的时候成为一个现实。

  可是如果唱片真成为了收藏品,那么做为收藏品的唱片应该是更重视艺术价值的作品,那么又该如何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这个平衡点?杨闵说任何一个做艺术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流传后世。但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商业和艺术之间是有矛盾的,一个很优秀的作品如果不能被市场接受或者投入市场后没有任何的反响,就不能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作品。邰正霄曾以一首《千纸鸽》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可是去年他新发的一张唱片却在市场上没有什么反响,所以歌手有时候要尝试着去改变,改变着适应现在的市场。现在很多的歌手都自己写歌,可是歌曲到了制作人那里也许通不过,这就是市场,所以市场有时候跟艺术不能等同,得区别对待。

  有人说现在的音乐行业没有经典作品,杨闵不认同这个说法。他说也许是那些经典的作品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被包装、炒作出来,所以大家才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商业的社会就要通过成功的运作模式,如果有的人还认为只要是好的东西就会被发现、就可以流传,这想法很不现实。

  飞碟音乐制作从台湾来到大陆已经有很多年了,杨闵说自己在内地做了这么多年跟音乐有关的工作,从最初的艺人经纪到现在的唱片制作发行,他认为大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目前内地的唱片行业正经历着台湾前几年相同的情形,还有一些欧美国家前几年的情形也一样,唱片走入低谷,其实这种局面并不可怕。就像前几年的演出市场,那时候的市场也很乱。有一些人在演出市场上一两年内就暴富了,但是经过几年的时间之后,发展、生存下来的是一些有潜力、有能力的企业,乱过一阵之后就会沉淀下来,适合市场的才能稳步朝前发展,这是所有行业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也是唱片企业必须经历的过程。

  郭亮(笑亮东方):是困境也是出路

  郭亮说自己从进入流行音乐圈子时就一直在思考商业和艺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个问题跟他的工作息息相关,做为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想追求艺术,可是做为一个人,得有生存的最根本的条件。所以这两个问题有时候会让他很困惑。刚开始进入音乐圈中时,郭亮受到当时的学院派文化意识影响,认为一个考虑市场和商业等诸多方面的音乐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来好的音乐的。因为真正大师级的作品并不是靠衡量市场的商业角度来评判的。这个说法其实到现在来看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是后来发现去做大师做的事情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物质作为基础的,想成为一个大师,必须有对艺术不懈执着的追求、相当的技术功底和理论实践基础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那时郭亮觉得自己还不具备上述任何一个条件。为了过正常人的生活,只好采用中庸的态度,把音乐作为一份工作来对待,而这样的态度好像更适合现在的这个社会。

  郭亮的编曲以及作曲作品曾一度连连获奖,他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广州 “99年度健牌全国原创歌曲总评榜”的 颁奖,十大金曲里有七首都由自己编的曲,他觉得那年拿的“最佳编曲”奖对自己今后这一生来说都应该是最难忘的最有意义的。所以做了很多年音乐工作之后,从中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并且也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只要满足客户需要,顺应市场的潮流、节奏慢慢前进,艺术和商业是并不矛盾的。可是现在中国的唱片业也确实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是人类社会革命性的发展进步,然而网络却给了唱片行业致命的打击。郭亮说九十年代后期的盗版虽然猖獗但却不会导致唱片销售枯竭最后干涸而亡,至少还能实现有长销带的事实。可是自从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歌曲之后,那些本来还打算花钱去买唱片来听的人也不会去买了,人们就相信这世界上真有白吃的午餐。这一切能怪喜欢图个方便的网民还是怪传统唱片销售行业的气数已尽?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中国是人口大国,互联网方面保持着两项流行音乐有史以来的吉尼斯纪录,可是被下载收听人数最多的歌曲,却也没有因此让这个作品的合法著作权持有人拿到相关的版税。在目前国内来说,音乐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证,所以郭亮说,希望我们国家的音乐版权早点落到实处,一个经过拷贝再复制再拷贝的作品,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商品最终都会变得一文不值。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两个纪录说明了商业艺术在当今的现象与存在的价值。这是商业的年代,但音乐人也同样在追寻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而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真实和感动”。

  做为音乐人,郭亮说,我们不能拿曲高和寡的艺术作品关上门来唯我独尊,孤芳自赏,同时,我们也不能拿网络神话般的下载点击量去否定或质疑艺术作品的价值和存在。那是不公平的,也是肤浅的!而网络和唱片谁是最后的赢家,也许这两者根本分不出胜负,也不需要分出胜负,我们的音乐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才是最重要的。唱片市场目前的这种状态,是困境亦是出路,大浪淘沙之后,可以生存和发展下来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音乐做为艺术还是做为商品,只有经得起市场和时间考验的作品才会成为经典的、传承的作品,也才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

  何苗(美力唱片总经理):“成败”皆网络

  艺术与商业一直是密不可分的,真正的艺术品才有足够的市场价值,比如美术作品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每个被喻为大师的画家存世的作品都被奉为珍品、价值连城。

  何苗认为,做为流行音乐,虽然很多情况下被人们认为是速食文化,但速食未必就是没有“营养”的,像《月亮代表我的心》、《龙的传人》、《童年》,国外的《let it be》、《yesterday once more》、等,这些被称做经典的歌曲也都是从流行音乐中流传下来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流行的东西,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会衡量出一首歌曲究竟有多少的艺术含量,那些为了迎合市场而粗制滥造的音乐很快就会被人们忘记。不过,现在有很多流行音乐从业者把市场的需要放在创作的首位,虽然流行音乐因为本身的性质一定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但是过分地把市场的需要做为准则会使音乐的本身滞后,歌曲只能产生即时效益,不能长久的流传,这样的音乐才真正的成为了“快餐”,成为了“商品”,这样的循环将不利于整个唱片行业的发展。这几年来,中国内地的唱片业确实到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在90年代末,流行音乐市场受到了盗版的攻击,致使销量大减,使原本蓬勃的发展环境逐渐萧条,唱片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制作音乐,却被盗版商“抢”走,导致唱片公司最后入不敷出,大量小规模的公司要么倒闭,要么与国际公司合并以求生存。网络的衍生,成就了很多热爱音乐的新人,让他们有了平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众面前,而对于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网民们也贡献了自己极大的热情,几何式的流传,让很多音乐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家喻户晓。从2003年开始,香香、杨臣刚、东来东往、庞龙等歌手陆续从网络出道成名开始, 网络成就了很多歌手的同时,也似乎给众多唱片公司带来了生机,一时间乐坛又开始繁荣了起来,但由于版权维护并不完善,网络的免费下载成为了盗版之后乐坛的第二大敌人。表面上新人辈出的繁荣,并没有能让流行乐坛找到更好的出路。网络就成为了音乐作品主要的流传渠道之一,但音乐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在SP产业和少数音乐网站采取收费下载之后,怎样利用网络来发展音乐成为了最大的问题,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如何更好的维护音乐版权。在国外的一些国家,版权受到了相应法律的严格保护,电台播放歌曲、电视台播放MV都会主动按次支付版权人播放版税,但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这显然很不适用。我们的版权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条文去保护,所以更加无法去深入细节工作,这并不是某几个人,或者某几个公司能够努力改善的事情,它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寻找出路,当然这可能也是一个缓慢前进的过程。

  何苗说,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看到有新人出来,乐坛竞争越发激烈,但是真正能够被人们记住的歌星、名家又占了多少?有很多新人入行是盲目的,没有良好的策划和定位,就像盖楼没有坚实的基础,之后的发展也是岌岌可危,就算是一些有实力的歌手成名之后也需要不断有好的作品才不会被歌迷忘记。

  从2004年兴起的选秀比赛为内地带来了第一批真正的偶像歌手,加剧了这种竞争的同时,也丰富了内地乐坛歌手的类型。有很多人认为偶像是没有实质内容的,仅仅凭借着外表来博取歌迷的疯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出道是伴随着高涨的人气,而人气是一个歌手必须具备的,只要在这个基础上推出代表性的作品,就没有人能肯定现在的这些偶像们不会出现以后的常青树。歌手是需要时间磨练的,只要虚心,对自己要求够高,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成功者,而满足于现状的人也注定是失败者。

  后记:不管中国目前的唱片行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必竟我们还有很多抱着音乐梦想的人,有很多要靠音乐来发展企业的公司,更因为音乐会有持续的听众。而唱片企业的同行们在这条路应该如何去走,走得更好、更长远一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文/蔡白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