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酩十年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10:41  中国音乐报

  王酩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周年了。

  12月28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了“缅怀杰出音乐家王酩逝世十周年暨《王酩歌曲选》出版座谈会”。

  王酩的歌是时代的声音,是心灵的咏唱!王酩用他的才智和生命,用美妙的旋律,描绘了神州大地,装点了青春年华;浸润着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爱,散发出艺术感染力的无尽芬芳。

  王酩与他的歌同在,王酩和我们在一起。

  王酩的挚友,著名词作家晓光饱含深情,为歌曲集作序,本报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王酩辞世已经整整十周年了。

  驾鹤西去,是中国人对于生离死别的浪漫言辞,用在王酩身上,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因为在人们的记忆中,王酩的身上总有些挥之不去的神风仙气。

  那是一九九七年的初冬,王酩因突发性脑溢血入院抢救。ICU病房禁忌森严,通情达理的医生却让王夫人香珠和守候在病房外的亲朋好友们推举一人入内探望。我进去了,站在病榻旁,默默地看着人工呼吸机鼓荡胸膛而毫无生命意识的王酩。我噙住泪水,用手梳理着这位音乐天才颅顶上蓬乱的头发。此时此刻,我深知王酩的灵魂犹如他委婉凄美的旋律一样,正一缕一缕地飞离躯体,飞向天国......在此七年之前的一九九O年,王酩同我一起,也是如此悲怆地站在施光南身旁,看着他渐渐化成音符飘然逝去。王酩和光南都是我的朋友与合作者,如今他们都已经化成云,化成雾,化成丝丝缕缕的轻风,来去无踪,却在青山绿水,城镇乡野间飘逸回旋。人们只需侧耳聆听,便知道他们永远地存在。

  王酩是为音乐而生的人。上帝把对音乐的炽爱和神童般的天赋给了一个穷孩子,可以想象出他求学、探索乃至走向成功的音乐之路是多么的坎坷泥泞,荆棘丛生。人们熟悉王酩动听优美的音乐,熟悉功成名就之后笑容可掬的王酩,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用汗水和泪水,把心中对祖国,对生活的厚爱凝砌起来,筑成一座高高的音乐山峦。记得彼时,我常听而且爱听王酩吟唱自己的作品,尽管他说自己的嗓子有如“莎士比亚”,但我依然爱听爱看他的演唱。除去憨态可掬的相貌和举手投足间透出的音乐灵性之外,还因为他的每一次演唱都是在倾诉积蓄在心里的感情。无论是激情柔情哀情,未曾开口泪先流,朋友们都知道,王酩在吟唱自己的作品时总会眼含热泪。那情景每每让我想起艾青先生的那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酩的音乐是真诚的,因为有情,也因为他首先感动了自己。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真正的艺术家不用谁人号召,都会倾注一生的心血,去不断地突破自我,推陈出新。从王酩的早期作品,从电影《海霞》、《沙鸥》、《小花》的音乐到《青春啊青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角落之歌》、《知音》,一直到《春天的钟》、《难忘今宵》等等歌曲,他创作的一部部一首首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追求、探索、创新的光彩。当然,任何艺术上的标新立异,在问世之初都不会被全部的人们所认可,总会有人以捍卫传统的面目出现,品头论足、批判指责。历史上的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都遭遇过此类的尴尬与难堪。但最终历史和人民大众还是会给他们的作品以客观公正评价。那些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经典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证明。王酩曾多次颇为自豪地同我言及胡耀邦同志在一次小型音乐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王酩,你是酩酊大醉,音乐醉人啊!”王酩和施光南都以十分赞赏和崇敬的口气,多次向我传达过胡耀邦同志下面的这段讲话:“不要以领导人的好恶来判断决定一部文艺作品的命运。对文艺作品最高和最终的检验与评判是人民大众,是时间、是历史......”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耀邦同志的这段充满哲理的讲话,无啻于平地惊雷,震撼了艺术家们。这个观点无疑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文学艺术上的延伸,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规律的。从此,我们冲破羁绊,放开手脚去进行多种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尝试。应运而生的是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作品和艺术家。王酩、施光南、谷建芬、王立平,便是改革开放年代造就的一批杰出作曲家的代表。耀邦同志的这番讲话在我的艺术创作乃至以后从事文艺领导的工作实践中,成为牢记在心的信条。

  艺术家的苦恼往往来自取得成功,形成风格之后。如何突破自我,更上层楼?如何从已经踩在脚下的山峰上重新起步,去攀登上另一座更高的山峰?这些严峻的课题,摆在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面前。我见证过王酩在卫生间里放个小床头柜,铺开谱纸创作出的喜悦。更见过从如醉如痴的音乐中醒来的人们称赞他的辉煌时,他表现出的苦恼和忧虑。王酩有过沉思、有过郁闷、有过愤怒、有过懊丧,有过泪流满面的日子,也有过捶胸顿足的时候。这一切都源自他对自己难以进入崭新的创作状态不满,对自己难以寻到崭新的构思、崭新的音乐语汇不满。我理解,对自己不满是极度痛苦的。我也曾在酒酣耳热时,坚定王酩对自己音乐创作的自信,鼓动他尽快启动构思酝酿已久的交响乐创作。王酩始终是在对自己创作的不满足中跋涉、前进,直到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休止符。我认为,对于一个毕生求索创新的艺术家来说,即使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也是一个成功的人,这个成功是人格自我塑造的成功。

  为他人的作品集撰写序文,无论是景仰,还是俯视,对其中的作品评价一番,似乎已成规矩。对于王酩其人其作,我想还是交与历史和人民大众去评说吧!因为他已经属于中国音乐的历史。人的一生只要有些条件,都在追求不朽,都想在这世界上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科学家想留下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建筑家想留下一座千年屹立的大厦;为官一任者想留下些政绩,让百姓代代传颂;写诗作词者想留下几句至理名言,让人们座右为铭......当然,作曲家们更想留下的是些许旋律,时时在人们的耳畔心头萦绕回旋。永不散去。

  王酩的旋律至今在中国大地上,在人民大众中间传唱飞扬。王酩不朽,在于他饱含深情,呕心沥血写下的音乐。

  晓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