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辈子我可能变成一只鹰”--百年卡拉扬(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18:42 南方周末
每次录音技术的升级,卡拉扬都积极响应。他一生曾经4次灌录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分别经历了单声道、模拟立体声、数字立体声和激光影碟4个技术阶段。 在录音室里,卡拉扬总爱用随身听来检验所灌录唱片的效果。他说:“我从来不直接听唱片。录音带的品质总要比唱片略差,要是录音带听上去都挺好,我就知道唱片品质无可挑剔。当做完最后的修正,确认唱片已完美无瑕,我就再也不听它了。” 1951年卡拉扬开始试验把自己的演出拍成电影。在1970年到1982年,他指挥的20场演出,由慕尼黑的UNITEL公司进行了电视录像。198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一家电影公司特里蒙代尔(TELEMONDIAL),总部在摩纳哥,计划拍摄复活节音乐会的演出,为后人保存他的核心剧目,也为即将诞生的数字影碟准备素材。 影片拍摄时,卡拉扬多次充当了导演的角色。当要拍摄卡拉扬的手的时候,卡拉扬就让拍摄人员把摄影机放在他的肩上,以便把他的手的动作拍得更清楚,避免远距离拍摄时造成的画面变形。 整个拍摄过程中,卡拉扬总是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他把地下室装备成了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剪辑室。如果一部交响曲影片长45分钟,则其中41分钟都是卡拉扬的特写镜头。他要画面上尽量少出现演奏者,多展示他自己。 1980年代,卡拉扬在一位单簧管乐手的任用问题上,与柏林爱乐产生摩擦。双方都据理力争,互不相让。1984年夏季,DG公司与乐团的唱片合同终止,乐团开始与CBS(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商讨将卡拉扬排除在外的录音合作。与此同时,乐团还威胁要撕毁跟卡拉扬的特里蒙代尔影片公司所订合同。这意味着卡拉扬无法完成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拍摄,而这是他将自己的核心曲目拍摄录像的一期工程,已为此投入了大笔资金。卡拉扬立即与维也纳爱乐和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接触,寄望于他们能帮助他完成贝多芬交响曲的录像。两家乐队均表示爱莫能助。 卡拉扬终于放弃了强硬立场,这场旷日持久的冷战,以他的妥协收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录音合同在卡拉扬心目中比演出合同更重要,他害怕失去录音录像的合作者。如果没有这一切,他就丢掉了最重要的推广渠道。 我在一片黑暗中把它降落在跑道上 卡拉扬是一位兴趣广泛的艺术家。自幼就是登山和摩托车运动的爱好者。他年轻时曾出过几次重大事故,但都挺了过来,还毫无畏惧地继续投身于潜水、滑冰、飞行、滑翔、滑雪等项目,终生未辍。54岁时他登上勃朗峰去滑雪,对此他倍感自豪。1983年他回顾这一壮举时说:“那是我一生中身体最棒的时候。” 赫莉莎拉是卡拉扬的一艘装饰豪华的赛艇,人员配备达25名。他喜欢驾这条船航行,他认为没有哪种运动像航海这样需要多人的齐心协作。 出航的时间通常是下午,船员们会把赫莉莎拉停靠在他宅前的海湾里,然后划橡皮艇来接他上船。1982年,卡拉扬参加了一次从法国土伦至意大利圣雷莫的帆船比赛,海上几乎无风,待在船上又热又不舒服。大部分赛程中,卡拉扬都只穿一件泳衣,但他非常开心。 卡拉扬从事运动绝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在工作。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他的表演要完美,不论是在指挥台上还是在赛艇、汽车或飞机的驾驶座上。完美就是他的快乐。不管是在驾船、开车还是开飞机,他都是专心致志,颚部的肌肉绷得紧紧的,不允许自己分心。 卡拉扬酷爱开飞机,但凡有新机型被他看中,便会买进。有一次音乐会中场休息时,他和同样拥有私人飞机的SONY公司首席执行官大贺典雄聊天。卡拉扬说自己又买了一架喷气式,大谈装潢和改造驾驶舱的技巧。大贺说他的这种飞机款式并非最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下次两人见面,卡拉扬已经将那架新飞机卖掉,换了大贺建议的飞机。 卡拉扬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也同样自豪。有一回他的传记作家坐他的飞机,卡拉扬以令人赞赏的技术在变化不定的侧风中将飞机降落在慕尼黑机场。他最为骄傲的是那架德索尔德喷气飞机,以及在这架飞机的制造厂接受的高难度训练:“他们(制造厂的工作人员)半夜三更把我叫起来,把我塞上飞机,然后要我在一片黑暗中将它降落在跑道上。” 当别人问到卡拉扬是如何投身自己喜爱的项目,如音乐、飞行、滑雪的时候,他常以猫做比喻:“留意观察猫,你会发现,除非有成功的把握,它不会轻易扑击。它要先审时度势,再决定是否出击。你绝不会看见它扑空。” 有一次,卡拉扬与友人在他家附近散步,他注视着前面的悬崖,那儿有几只鹰在翱翔。卡拉扬说:“我喜欢看鸟儿翱翔,我喜欢它们翱翔中表现出的和谐之美。我敢肯定,它们翱翔不仅只为了寻找食物,它们得到了飞翔的乐趣。”他顿了顿,凝视后一笑:“我曾想过,下辈子我也许会变只鹰。”特约撰稿王崇刚
【卡拉扬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