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歌赛评委赵易山:点评风格一如我做人态度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16:30 每日新报
青歌赛意外捧出了一位“明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赵易山,他负责点评的“视唱练耳”环节,因其温文尔雅的风度、稳健的谈吐和严谨专业的点评,赢得了很多观众的追捧。但争议也随之而来,喜欢的认为其点评在温文尔雅之中温暖别人;不喜欢的则认为其是“和稀泥”。那么这位低调,甚至多少有点神秘的“明星评委”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表现呢?对于青歌赛上派生出来的种种状况,他是何态度? 赵易山说:其实言辞犀利抑或真诚委婉,如果都是为了让别人接受意见的话,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后一种方式呢?这样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记者:“视唱练耳”根据不同的唱法,考核重点会有区别吗? 赵易山:是的,从题目选材上会各有侧重,比如美声会选一些比较经典的曲目,民族唱法则选民族性比较强的,流行唱法相对要时尚一些。 记者:“视唱练耳”这一环节的专业性很强,很多观众反映看不懂或听不懂,有人呼吁取消。 赵易山:“视唱练耳”是一种专业技术的基础课,意在培养一种识谱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并非“试唱”,对于老百姓来讲也应具备这种能力。这个环节既是介绍专业音乐领域的文化常识,另外还承担着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向大家解释音乐的作用。 记者:“视唱练耳”是否还有新的题型? 赵易山:保密!这几年这个环节最大的变化是比以前更强调技术,这也是为了适应电视比赛的观赏性,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是怎么回事儿。 记者:你是否很享受评委的身份? 赵易山:很紧张!每场比赛都很紧张!一方面很快乐,另一方面又很痛苦,快乐的是选手们通过比赛表现了自己;痛苦的是很多选手由于这一环节影响到自己的成绩,很替他们惋惜。 记者:现在对你的点评有不少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赵易山:我承担的职责一是传播专业音乐领域的文化常识,二是考察选手音乐表现力。就考察功能而言,你可以很厉害也可以很平和,在我看来只有心态平和才更有利于能力的发挥,才能考出好成绩,若摆出的是一副不好的态度,每个人都可能紧张。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在这一环节的考核中我希望不要因为我的态度而影响到选手发挥。 另外,我态度的平和并不代表专业不严谨,在对错的判断上我是非常严格的。紧张激烈的比赛情绪下,要准确判断选手音准的对错,我心里也很紧张,但我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转嫁他人。“和稀泥”也罢,“老好人”也罢,只局限于看见的表象,对于一个教授音乐的老师和评委,我有义务提出专业中肯的点评和帮助选手出色发挥。 记者:评委难道还要承担激励责任吗? 赵易山:激励是需要的。我认为青歌赛评委的职责不仅仅是打分,传播音乐文化、考察选手的同时,鼓励选手也是特别重要的责任之一。当然也可以不鼓励,但你把别人骂了一通能体现什么呢?说明自己很尊贵博学?这种态度我认为没有任何意义。 记者:有心理学家分析: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换位思考”,有一种体察歌手心态的意识。 赵易山:没那么伟大吧!应该是习惯!作为老师很想把更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我在评委席上的状态就是我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状态,很自然。 记者:从前两届青歌赛开始,你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选手,被认为是“青歌赛意外冒出的大明星”,这种被关注对你的心态有没有影响? 赵易山:我一直没有认为自己是明星,只是完成大家交给我的任务罢了。这几届比赛中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个人努力,宣传了音乐练耳专业本身,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专业,是每个学习音乐的人必须学习的。大家接受我是认可我一种待人的态度。 记者:近几届的青歌赛,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不再是选手的歌唱水平或表现,而是谁又出“状况”了!无论是主持人、评委或是选手。专业的歌唱比赛,渐渐转变成了全民的“找茬游戏”,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赵易山:好事!大家的欣赏水平提高了要求就高了!直播出现一些小问题是难免的,什么事都有人关注说明有人气,有人关心才能进步。 记者:说到进步,早年的青歌赛上出过宋祖英(听歌)、毛阿敏(听歌)、关牧村、彭丽媛、韦唯等歌手,但近几届却很难出现有影响力的新歌和新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赵易山:这是比赛本身的机制问题。青歌赛只提供发掘人才的平台,造就人才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新报记者 曹文雨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