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伟大作曲家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17:35  新浪娱乐

资料:《伟大作曲家的生活》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乐评大佬的普及读物

  三联书店出版 哈罗德•勋伯格/冷杉、侯申等译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他们住在哪里?爱吃什么?跟谁交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怎样的生活才催生出了那些伟大的作品?这些问题,对90%的中国爱乐者来说倒真成了问题,历史文化的隔膜,使得欧洲古典音乐史上的大师们在中国乐迷心目中千人一面——反正不是天才就是神人。而科班出身的音乐学院学生则采取了更为彻底的办法消解这个问题,他们乐于将大师的生活与作品截然分开,据说有钢琴系的学生弹完了舒伯特的奏鸣曲却不知道舒伯特是哪国人。

  这种尴尬的情境,多半也体现了出版界此类图书的荒芜景象。许多音乐图书要么流于肤浅,错误百出,要么充满了艰深的理论分析,令普通读者摸不着头脑。什么样的书能清晰地勾勒大师们的生活和他们的作品,又不至于吓跑普通读者呢?

  北京三联新近出版的《伟大作曲家的生活》(第三版)正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作品。作者哈罗德•勋伯格(跟20世纪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名字很相似)堪称美国乐评界的“大佬”级人物,在《纽约时报》任职达30年之久,其中1960-1980年担任高级评论员,并且是第一位得到普利策奖的乐评家。

  哈罗德的工作量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他供职的30年中每周要写五篇评论外加一篇星期日专栏,总量超过130万字,印成了13本书;他总是带着乐谱去听音乐会,一听完便立刻赶往报馆,让太太和朋友坐在轿车里等他,并保证在45分钟内写完评论和他们一起去参加酒会;他经常和同事打赌看谁先完成评论,结果每次都以别人仍在赶稿他却悠然点起一支雪茄告终。最强悍的是,他神速完成的稿件几乎没有任何打印错误和修改的痕迹。

  当然,哈罗德也会犯错,他曾经不遗余力地攻击伯恩斯坦为纽约爱乐安排的曲目,还讽刺过格伦•古尔德的钢琴技巧,这些难免会成为别人非议的目标。但错误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评论家。评论家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当哈罗德完成一篇辛辣的评论,引得人们非得和他争论时,也就意味着人们开始了自己的思索,哈罗德的目的便达到了。

  虽然哈罗德一直声称写评论只为自己,不为音乐家也不为读者,表现出十足的个性,但他的著作却堪称公允的典范。这本《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便是他指明为业余读者而作,清晰风趣而功力深厚。哈罗德在序言里讽刺了某些号称是写给业余读者的书,里面却充满了谱例示范,“对于这种书,那些能够弹奏的专业读者不需要,不识谱的读者又无法利用。”所以,本书更多关注的是伟大作曲家的生平,对作品的技术分析极少,几乎没有专业术语,绝对可以称得上平易近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