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推广新书追忆成功背后:父亲曾逼我跳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02:51  北京娱乐信报

  

郎朗推广新书追忆成功背后:父亲曾逼我跳楼

  钢琴家郎朗(听歌 blog)昨天在北京接连举行三场活动推广新书《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做客新浪读书频道、接受记者采访、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签售活动。在新书中,郎朗回顾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写到与父亲爱恨交织的关系,也袒露了包括当年学琴时的一些不愉快的往事。在发布会上,郎朗更是对父亲的“独裁”表示了反抗。

  信报记者 陆欣/摄

  望子成龙

  父亲曾逼他跳楼自杀

 在这本书中,郎朗写到自己与父亲爱恨交织的关系。一方面,他小时候每次赛前都要跟父亲睡在一起,寻找踏实的感觉,甚至赛前父亲给他后背的一拍,都是他稳定情绪的保证;但他也写到压力巨大的父亲曾完全失控,在歇斯底里中逼儿子要么跳楼要么吃药自杀,以至于郎朗一度放弃学琴。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让郎朗父亲谈谈当年他对儿子的教育。“郎爸”说:“我该严的时候严,该放松的时候也放松,比如小时候带他去抓蜻蜓。”郎朗在一边补充说:“就两次。” 这句插话让记者笑出了声。“郎爸”接着说:“两次也挺好的,而且我很注意陶冶郎朗的情操。”郎朗又笑着补充说“什么叫陶冶情操?过年的时候,八个小时琴练完了才能吃年夜饭,年夜饭早凉了。春节不让我妈来看我。这也叫陶冶情操?独裁!”

  压力重重

  总是盼着自己生病

  郎朗从3岁开始学琴,然后就是不停地演奏,飞来飞去。在俄罗斯为总统交接仪式音乐会演奏时,他因为感冒一句话说不出来,昨天面对记者,尽管他全程服着滋润嗓子的含片,说话声音还是很沙哑。但他认为这种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他说自己觉得最好的时候就是生病的时候,“那个时候不用弹琴,也不用说话,真是很舒服的感觉,虽然身体上不舒服,但是心里舒服,所以我每次都盼着自己生病。”他最近有点力不从心,也想选择过不太忙的生活,但这种选择很难。他坦率地说:“我觉得我从小一直追求这个东西,终于拿到手了,不能那么随意地放过机会,所以我觉得这是从小养成的性格造成的。”

  袒露往事

  北京学琴遭遇白眼

  郎朗说在自己受到折磨的时候,他觉得钢琴就是魔鬼。在书中,他也真实地记录下这些不愉快的记忆。

  比如,在他刚到北京时,曾跟着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学钢琴,他称这位老师叫“发脾气教授”,因为她没耐心,待人冷若冰霜。“她总是批评我,说我的琴弹得像个种土豆的农民,或者说我弹得像白开水,一点味道都没有。无论我如何努力,取得怎样的进步,她都是无动于衷。”最后,这位老师拒绝再教郎朗。他还在书中写当一位老师的夫人对他父亲粗言恶语时,他如何强硬地保护了自己和父亲。

  写出这些内容,是否担心当事人会不高兴?他表示自己曾衡量过到底写不写这些,“我觉得还是要写,因为很重要。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教育不要过于激进,老师可能觉得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但这对小孩是摧残。家长在给孩子挑老师时不要仅仅追求老师的名气,要找适合孩子的老师。”

  成功背后

  艰辛滋味不忍回首

  郎朗成功的背后是难以形容的艰辛。有记者问他,对照自己的付出,他觉得今天的成功与童年简单平凡的快乐,哪个更重要呢?这个问题让郎朗在记者会上头一次仰头沉思了片刻,但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家并不是富裕的家庭。如果是一个富裕的家庭,用不着这样。因为没钱要挣钱,我爸从沈阳到北京,从一个警察,结果成了无业游民,被北京的警察查户口本。这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当然如果我生长在财团的家里,就不会这样了,当然我也有可能不会成为钢琴家了。”记者追问说,如何让他重新选择,他还会选择已经走过的这条道路吗?他依旧回答得很模糊:“我可能会选择一些好的记忆,一些坏的记忆就扔掉了。”

  关于新书

  不愿做速走旅行家

  谈到写这本书的初衷,他表示主要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一名钢琴家,实际跟一名旅行家差不多,成天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遇到不同的人,大家会跟你说不同的话。我觉得钢琴家的成长,或者一个人的成长是要有非常敏锐的判断力。而我,每天以这么快的速度在行走,在飞,思索的时间很少。”在他看来,很多时间很多事情似乎一下子就过去了,因此从2000年起,他开始用英语写日记了。

  用英文创作而成

  这本新书原以英文写成,计划在7月由兰登书屋旗下的出版社推出。德文、法文、日文等十余个版本的图书也在操作中。中文版则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前推出。书中,郎朗回顾了自己坎坷的成长之路,并透过个人的音乐生涯折射出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感应与交流。

  下本书将是学术书

  年仅26岁就推出了自传,郎朗也觉得这应该是“挺老的人干的事”。至于以后还会继续推出自传,他表示不会再写关于自己的东西了。“下一次我会写一本非常有学术性的书。”

  信报记者 赵明宇

  词语笔记

  学琴——“在我学琴总受折磨的时候,当我在北京的第一任老师总说我弹琴像是白开水,没有任何感情的时候,我觉得钢琴就是一个魔鬼。”

  父亲——“觉得太不尽人情了,他就像魔鬼教练,好像在培养奥运会冠军。其实他比那还狠,有一次我去体育中心看运动员训练,那些教练还笑,我爸那会儿一点都不笑,像雕像一样。”

  老师——“我觉得老师的性格很重要,我喜欢鼓励型的老师,老师越鼓励我我越好好弹,老师越骂我我越不好好弹。”

  女朋友——“我现在主要太忙,还没有。如果不忙的话,肯定有了。”

  记者手记

  这个小孩还不错

  虽然已经是世界著名钢琴家了,但郎朗也是个80后。因此他身上既体现出职业钢琴家的素养,也体现出大男孩真实、爱玩的天性。以至于发布会后,一位同为80后的记者点头说:“这个小孩还不错。”

  有工作人员告诉我,郎朗刚刚从俄罗斯回来,已经十六七个小时没有休息。虽然在个别时候,我能捕捉到他的疲劳,但只要大家的焦点一聚到他这里,他会立即打起精神。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真实,如同他自己所说,80后怎么想就怎么写。在回答问题时,也是如此。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放弃忙碌享受一些休息时,他没有说套话,而是坦率地说自己一直追求的东西终于拿到手了,他不愿意随意放过任何机会。当被问到用童年的快乐换来今天的成功是否值得时,虽然他没正面回答,但这种不虚伪的回答其实是更有意味的一种回答。

  钢琴是他的生命,但不是全部,郎朗说自己爱打乒乓球,打网上网球,甚至前几天与小时候的一个好朋友连着打了三夜的游戏机,他说能重温儿时的快乐,很过瘾。

  赵明宇

郎朗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