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歌王”王向荣唱响08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09:12  解放日报

  为适应观众民歌可以“变”

  问:如今演绎民歌,你更倾向于哪种演绎方式?是那种原汁原味的演唱方法还是像这次这种交响乐伴奏的形式?

  王:我觉得都可以。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民歌、了解民歌,像“上海之春”推出的这种交响信天游的方法是可取的。信天游也是有节奏的,只要和乐队磨合好,就能融合在一起。

  问:这样下来,民歌的某些元素会不会就减少了呢?

  王:不会减少,我和很多乐队合作过。民歌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按照自己的唱法演唱,乐队只是起烘托作用。

  问:你觉得民歌发展的这两条路,哪一条对民歌的前途更有利?

  王:老百姓当然喜欢田间地头的歌,那是民歌赖以生存的环境。歌手只要自己的功夫扎实,在田间地头还是在音乐厅里,就无所谓了。为了适应观众的变化,民歌在形式上肯定需要一些改变。在老民歌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内容,这是有利于传承的,这要看你从哪个层面理解它。

  问:听说你喜欢黑人音乐?

  王:是的,黑人的歌是发自内心唱出来的,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演唱者也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在唱,他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想唱多长就多长。我听他们的唱片,总会产生一种幻象:黑人在哪儿啊,陕北在哪儿啊。我总感觉黑人唱的不就是陕北的风俗音乐么,这就是音乐的奇妙之处吧。

  唱信天游的年轻人多了

  问:现在陕北唱信天游的年轻人多吗?

  王:通过全社会的努力,现在喜欢陕北民歌的年轻人比前几年多了。对于民歌的前途,前几年我是很担心的,现代音乐的冲击太大了,前几年在媒体上几乎找不到民歌的影子。这几年大家的态度有所改变,政府也开始重视,这让我们这些民歌艺人看到了希望,现在我比以前乐观多了。

  问:你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怎么看?

  王:现在唱陕北民歌的年轻人,对民歌的了解还不够,积淀还不深。他们只是听录音带,跟着学唱民歌,太急功近利,还没了解民歌的精髓,这对民歌的发展也是绝对不利的。年轻人的历练不够,对民歌的认识不够,还是让我很担忧。现在我在陕西的10多所大学当客座教授,连说带唱一教就是几个小时。虽说只有很少的报酬,但是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为民歌做些事情。

  问:你认为新人的培养应该走哪条路子?是从学院里面培养新人还是从民间寻找好苗子?

  王:我认为都是可以的,学校里确实喜欢民歌的青年人,也是可以成为优秀的民歌手的。真正爱民歌的人,是会主动去生长民歌的土壤里汲取营养的。

  问:现在的新人还有像你这样从民间生长起来的可能性吗?

  王:我觉得有可能,但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经历的环境是不一样的,陕北本身也变了。

  问:现在陕北的田间地头还能听到信天游吗?

  王:生存环境变了呀,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生活方式也变了,已经很少能听到了。我希望大家能多关心民歌一些。黑人音乐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让我看到了希望,民歌也会有那一天的。

  本报实习生赵鹏飞本报记者伍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