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家孙文明的二胡艺术(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19:09  中国音乐报

  边拉边弹的演奏特点:

  孙文明在去掉千斤演奏二胡后,模拟三弦的演奏效果,能够一边拉弦一边拨弦,并能够演奏不同的音程。

  是什么原因使得孙文明的二胡艺术有着如此丰富的艺术创作和技术革新呢?孙文明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的形成本文将从吸收、借鉴、创新方面论述。

  孙文明虽然是个盲人,可是他非常善于吸收和借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接受无形的民间音乐教育是没有任何模式和规范的。这便促使他日后的创新没有任何约束。对于所听到、接触到的音乐现象,孙文明又能够常常思考和揣度,从而最终巧妙地借鉴并融汇到二胡之上,充分展示出了二胡的表现力,仅这一点,就能体现出孙文明独具匠心的音乐实践和体悟。 一日,孙文明去听京剧《借东风》,发现京二胡和京胡的配合定弦不同,但色彩变化丰富多彩。于是便决定要试验一下新的定弦。在回店的路上,边走边思索,不慎一跤跌入路沟,受了轻伤。返回客店后,随意临近午夜,但是他仍潜心研究,并将《三六》一曲转到不同的调上来演奏,发现空弦音的色彩变化的确是十分丰富的。这段经历,最终促使他在二胡乐曲的创作中,采用了多种定弦方法。

  或许是受城市音乐文化的影响,对于深受传统民间文化熏陶的孙文明来讲,不论是新的音乐现象,还是传统音乐,他都能够拿来为我所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孙文明所使用的乐器一直是丝弦二胡。1959年,他到上海讲学后,开始接触钢丝弦二胡,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日研究,忘我实践。很快便创作出用钢丝弦二胡演奏的乐曲《春秋会》。接着,又创作出了钢弦二胡曲《昼夜红》。从使用丝弦演奏到使用钢弦,这在他的演奏生涯中,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不仅丰富了他的作品特色;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孙文明的演奏风格。

  关于孙文明善于吸收、借鉴、创新,通过对《弹乐》一曲的素材分析,便更加能够得到证实。

  《弹乐》,创作于1951年春,这是孙文明创作的第一首二胡曲。由于他深谙评弹音乐与江南丝竹,因此乐曲中就体现出了融和江南丝竹与评弹音乐为一体的音乐内容。 评弹,苏州评弹的俗称,是流传在江苏南部和浙江杭嘉湖平原的著名曲种。演唱时多用琵琶、三弦伴奏,音调优美而富有弹性。孙文明常年流浪卖艺于苏南地区的经历,使他在创作时,评弹曲调信手拈来。

  《弹乐》开头的弦律,就与评弹《潇湘夜雨》以及《珍珠塔》中的《看灯》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的乐句与弹词牌子曲《离魂调》的过门也有联系。

  江南丝竹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乐种之一,广泛流传在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及上海等地。曲调优美动听、精致细腻、朴素流畅,具有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弹乐》中有多处曲调系由江南丝竹《三六》发展而来,所以又名,《三六》。在乐曲中,孙文明又大量使用了江南丝竹的加花减字手法,使江南丝竹与评弹音乐的因素在乐曲中相互渗透,相互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原则贯穿全曲。

  提到中国二胡,人们就必定会提到两个名字:刘天华、阿炳。相比之下,对孙文明的研究却少得多。有人对他的生平及作品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对作品产生的背景、应用技术及其形成过程所涉及的论述却极少,希望通过拙文能有一些填补,并给想了解、演奏孙文明作品的同仁一个参考。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