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摇滚党大战嘻哈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12:15  音乐时空

  跨界热潮(Crossover)让当下音乐圈显示出勃勃生机,“林肯公园(听歌)”(Linkin Park(听歌))2000年的《混种理论》(Hybrid Theory)似乎已经用专辑名称预言了新纪元的诞生。而近年来嘻哈圈弥漫不休的摇滚热潮,相信也不用多说,大家有眼有耳,都能看见和听到,无论是“小韦恩”(Lil'Wayne)所钟爱的摇滚Tee(“枪炮玫瑰”乐队Logo Tee是他最爱),还是Nelly(不走寻常路——摇滚党大战嘻哈帮 听歌)去年BET(黑人娱乐电视台)颁奖时候身着的朋克铆钉皮衣和朋克铁链,再到这些年出版过的那些摇滚痕迹明显的嘻哈唱片,或是嘻哈痕迹显著的摇滚专辑……大家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艺术家们“越跨越爽”的意味。你可能觉得这是一股新风潮,可事实上嘻哈与摇滚的深厚友谊由来已久,同样贵为当代流行乐坛两大主打流派的二者,从上世纪70、80年代,就开始了真真正正的水乳交融。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先说说当代音乐史上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金属班霸“史密斯飞船(听歌)”乐队(Aerosmith(听歌)),也应该听过他们那首传奇歌曲《不走寻常路》(Walk This Way),这支收录于1975年专辑《阁楼玩具》(Toys in the Attic)的歌曾被作为次波单曲发售,凭借不凡编曲和主唱的激情演绎,它成功挺进当年“公告牌”(Billboard)前十位置,并且帮助乐队轻松完成地下转主流的破冰之旅。到1986年的时候,这首歌被著名Hip-Hop组合Run-D.M.C.(听歌)采样使用,制作出嘻哈版的《不走寻常路》,Run-D.M.C.不仅找来“史密斯飞船”主音吉他手乔·佩里(Joe Perry)参与制作,甚至邀请到主唱史蒂夫·泰勒(Steven Tyler)本人跨刀献声,这首革命性的嘻哈单曲辅一横空出世,当时一成不变的沉闷乐坛立刻像被注射了一针兴奋剂般上蹿下跳,开始热情拥抱这首讨人喜欢的单曲。它很快成为席卷全球的大热门,即使放到今天来听,也依然找不出Run-D.M.C.与“史密斯飞船”合作的《不走寻常路》有什么缺点,实际上它已经超越了原曲本身,正是嘻哈乐与摇滚乐的完美结合。

  日历翻到2008年7月,人类消费音乐的方式一变再变。我们已经很少买CD,取而代之的是从类似iTunes这样的付费网站里下载MP3;录音带就别提了,现在谁家还用CD机啊,我们都是直接把iPod接到带蓝牙功能的组合音响上;我们也变得很少去逛唱片店,按照店里的归类和推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我们直接浏览Rhapsody和Zune这样的音乐网站,上面有最新的音乐资讯、最快的专辑更新和最详细的音乐分类……新一代的网络人类,正以咄咄逼人的姿态,改写着音乐发展史和消费曲线图。

  就跟《不走寻常路》的故事一样,网络的蓬勃发展越发加速了不同音乐类别间越来越模糊的距离。拿《混种理论》来讲,你可以说它是摇滚,也可以说它是嘻哈。原先“白人专属”的摇滚乐不再固步自封,原先“黑人专属”的嘻哈圈也出现了很多白人脸孔。然而为什么会这样?美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只有黑人和白人的国家,而是由非裔美国人、美国土著人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所组成。城市里有各色人种,天空中混杂着不同宗教信条,各式文化在这里融合,于是美国的音乐自然而然地成为以上这一切的一个合理反射:你中要有我,我中也要有你。

  就像《纽约客》杂志的乐评人莎莎·费里费里-琼斯(Sasha Frere-Jones)指出的那样,美国的布鲁斯音乐很可能是苏格兰移民携带过来的——从牧师那里得到《圣经》手稿的他们,用最原始的布鲁斯音乐把那些故事唱了出来;而爵士乐实际上是西非传统音乐混合欧洲器乐演奏的结果;乡村音乐则是融入了西班牙、意大利、凯尔特民族音乐和布鲁斯,再加福音音乐的一盘大杂烩。

  此外,摇滚圈中的人种区别并非清如明镜。就好比“猫王(听歌)”,他就不是纯种白人,还曾声称自己身体里留着美国土著的血液。“披头士(听歌)”也曾在他们早期的演出中翻唱过“奇迹”(the Miracles)和巴雷特·斯通(Barrett Strong(听歌))的经典名曲,“奇迹”和巴雷特都是“披头士”极度迷恋膜拜的“摩城”艺人(指Motown唱片旗下艺人,多为黑人),“摩城”不仅影响了这支伟大乐队的创作,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听歌)还曾在美国的演唱会上说过“白人黑人是一家”这样的惊人话语(对于当时的政治氛围来讲),多少也跟黑人音乐对他的影响有关系。而在“披头士”出道的利物浦,就刚好有美国军队驻扎,当中有不少黑人大兵,有史可考的是,这些黑人朋友把“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听歌))和黑人的Doo-Wop音乐带了进来,并且在利物浦8区的夜场里大肆播放,这一区是利物浦黑人聚集最多的地方,而“披头士”的鼓手林戈·斯塔(Ringo Starr(听歌))就出生于此地。

  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听歌))是首位被划归到摇滚门类里的黑人音乐家,他收放自如的演唱,几近癫狂的吉他演奏,以及那激情四射的舞台表现力,都让“滚石(听歌)”的几位白人小朋友看上去像极了乡村俱乐部里的合声男孩。作为一名受万人敬仰的黑人歌星,亨德里克斯的听众几乎都是白人,在那个种族主义横行的年代,他作为黑人的外在,却很少能影响到他的音乐对白人听众散发的吸引力。事实上,亨德里克斯正是在伦敦浸淫现场,看着“谁人”乐队(The Who(听歌))的表演成长起来的,而这支白人乐队的吉他手皮特·唐申德(Pete Townshend(听歌))又是黑人音乐家波·戴德利(Bo Diddley(听歌))和约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听歌))的忠实歌迷。还有上面提到的“滚石”,他们1965年的经典单曲《心满意足》(Satisfaction)最初被认定是黑人音乐影响下的“灵魂摇滚曲”(Soul Rock),而1966年黑人灵歌手奥蒂斯·雷丁(Otis Redding(听歌))对原曲的翻唱,更是让《心满意足》变得大红大紫起来,连“滚石”吉他手基思·理查兹(Keith Richards(听歌))都在公开场合褒奖过奥蒂斯·雷丁,说他“干得漂亮”。

  在当下摇滚圈里,“白条纹”这样的二人乐队常常被拿来跟“滚石”作比较。但他们甚至要更厉害,乐队吉他手杰克·怀特(Jack White)找寻灵感的方式是直接来到摇滚乐的源头——最霹雳的布鲁斯超男子、所谓的“摇滚乐祖师爷”、每次提到他的名字女士先生们都要起立鼓掌的——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听歌)),杰克·怀特深受黑人音乐家约翰逊的影响,现在我们听到的那些“白条纹”作品里,到处都是罗伯特·约翰逊的影子。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