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挥:郑小瑛、傅人长
独奏:耿超
时间:2008年9月5日(周五)晚7:30分
地点:音乐岛。爱乐厅
节日序曲 朱践耳 曲
Festive Overture Zhu Jianer
御风万里 郭文景 曲
Riding on the Wind Guo Wenjing
小提琴协奏曲《川江》(厦门首演) 杨宝智 曲
Violin Concerto“Rivers in Sichuan” Yang Baozhi
——(献给“5. 12”地震受难者)
第一乐章:Andante行板
第二乐章:Allegro Vivace活泼的快板
独奏:耿超(厦门爱乐乐团副首席)
————————休息——————————
交响诗篇《土楼回响》 刘 湲 曲
——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
Symphonic Epic“The Echoes of Hakka’s Earth Buildings” Liu Yuan
(which got the Golden Prize of First Chinese Music Competition named
“Golden Bell Prize”)
Ⅰ.劳动号子(行板、从容地) Labour Chants
Ⅱ.海上之舟(快板~散板) Boat on the Sea
山歌演唱: 李天生(79岁闽西山歌王)
Ⅲ.土楼夜语(慢板 如歌地) Night Words from the Earth Buildings
树叶吹奏:詹晶晶(龙岩民间艺人)
Ⅳ.硕斧开天(快板~广板) Crack a New World with a Sharp Ax
Ⅴ.客家之歌(进行曲) Song of Hakka
合唱: 厦门爱乐合唱团、爱乐之友
一、 指挥家
郑小瑛 教授(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
郑小瑛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和<爱乐女>乐团的音乐指导,现任厦门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进修歌剧、交响乐指挥。她曾获文化部优秀指挥一等奖、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俄中友谊勋章等奖项。还经常担任国家重要活动的指挥,在国内外指挥的歌剧、交响音乐会逾两千场。
她是中国最有经验的指挥教授之一,更是一位热情的音乐社会活动家。她采取各种形式向群众介绍音乐知识已达两千余次,直接听众已三十余万,并多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职工”、“老教授科教兴国”和“全国老有所为贡献奖”等荣誉。自1980年起,郑小瑛成功地多次赴澳洲、美洲、欧洲和港澳台等地举行音乐会和指挥歌剧,皆获高度评价。她是第一位和多次登上国外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有西方媒体称她为“世界最佳女指挥家”。
1998年她应邀到厦门组建一个不占国家编制的‘民办公助’职业交响乐团,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她的积极推动下,厦门爱乐乐团成长迅速,乐团的演奏质量也正在走近国家水平,厦门市领导和市民已称乐团为厦门文化交流的“形象大使”,并被厦门市民评为厦门的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还荣获了‘福建省民间先进组织’称号。近年来郑小瑛教授本人还先后荣获厦门市政府“突出贡献奖”、厦门市文化局“特殊贡献奖”和“2003年感动厦门”的十大人物之一、2007年表彰她敬业奉献的厦门市道德模范奖,以及中国金唱片“指挥特别奖”、“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和 “女性世界华人精英”金奖等荣誉。
2006年她被聘为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艺术总监,还成功地率领厦门爱乐乐团访问了金门、台北、中坜和高雄;2007年又率团在法、德、奥、意四国巡演八场,在柏林爱乐大厅奏响了由她策划推动、刘湲作曲的中国现代交响经典《土楼回响》,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赞扬;2008年她被选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厦门站火炬手,并率乐团参加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成功的首演,夏天,她又应邀赴奥地利担任第五届世界合唱比赛开幕式大型演出的指挥。
傅人长(厦门爱乐乐团艺术副总监、常任指挥、柏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傅人长曾在上海音乐学院、柏林艺术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并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大师级考试(Meisterklassenexamen)——德国音乐表演专业的最高学位。
参加了著名指挥大师 Sir Colin Davis ,Claus-Peter Flor及Panula的国际指挥大师课。
与国内外合作的乐团包括:柏林交响乐团(das sinfonie orchester berlin)、德国勃兰登堡交响乐团(Brandengburger Symphoniker)、德国普鲁士室内乐团(Pressischen Kammerorchester)、德国耶拿爱乐乐团( Jenaer Philharmoniker)、保加利亚鲁瑟爱乐乐团(Rouss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土耳其布尔萨交响乐团(Bursa Symphony Orchestra)、德国西萨克森交响乐团(Sächsische Sinfonieorchester)、波兰波洛尼亚小交响乐团(Polonia sinfoniata)、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广州乐团、辽宁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澳门乐团等。
2000年被柏林交响乐团邀请作为主要客席指挥,每年定期在柏林爱乐大厅指挥交响音乐会。2002年受聘于上海交响乐团。2004年作为指挥副教授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4月被任命为柏林交响乐团(das sinfonie orchester berlin)首席指挥。 并从2005年起每年1月1日在柏林爱乐大厅指挥新年音乐会,演出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2007年8月被厦门爱乐乐团聘为艺术副总监、常任指挥。
二、 作曲家:
朱践耳
朱践耳,是我国第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中学时期自学音乐,1940年开始写作艺术歌曲;1945年在文艺工作团任作曲和军乐队指挥;1949年从事电影作曲;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师从谢尔盖•巴拉萨年教授;1975年任上海交响乐团常任作曲,并在上海音乐学院兼教作曲。
朱践耳从六十岁才开始创作交响曲,在短短二十二年间雕琢出了十部交响乐作品,在管弦乐创作方面的建树令人惊叹。其它的作品还包括;序曲、交响诗、小交响曲、协奏曲、组曲以及交响大合唱、钢琴曲、室内乐、民乐合奏等等。
朱践耳的《交响幻想曲》于1981年、《第二交响曲》于1944年分获全国交响音乐作品一等奖。《第四交响曲》获1990年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作曲比赛大奖。交响诗《百年沧桑》1996年获“迎接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唯一金奖。六重奏《丝路梦寻》在2000年受美国(马友友)“丝绸之路”公司委约并作世界首演。鉴于多年的艺术成就,朱践耳获1991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1年被列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郭文景
郭文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津贴”获得者。还曾获得过“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奖”、“杨雪兰”、“傅成贤”奖金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及“中国百名优秀艺术家” 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他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国内外最活跃和有影响的中国作曲家之一。《纽约时报》称他是“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多年来,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频繁上演,反映了国际乐坛对他的关注和肯定。
郭文景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主要作品有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凤仪亭》、《李白》,芭蕾舞剧《牡丹亭》、交响乐《蜀道难》、《b小调英雄交响曲》、《远游》,交响诗《川崖悬葬》,交响序曲《御风万里》,大型民乐合奏《日月山》、协奏曲《愁空山》、《野草》,室内乐《戏》、《甲骨文》和《社火》及为多部电影、电视剧和戏剧作品作曲或配乐。2008年,他还受邀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文字》的表演创作了音乐。
1985到2004年,郭文景先后六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得七个奖项。《蜀道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2003年,他被评为第六届北京国际艺术节“年度艺术家”。2008年获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音乐创作特别奖”。
杨宝智
杨宝智教授,著名弦乐艺术家,195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师从马思聪院长及章彦教授等,1957年毕业。他多年来涉猎演奏、教学、作曲与音乐学四个领域,精心培育了大批青少年和儿童,有多位在国内外及香港各级比赛中获得高名次奖。
杨宝智业余时间一直对小提琴‘民族化’进行探索,追求小提琴乐曲创作和演奏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为此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其中代表作品《中国小提琴独奏曲选》(包括历年获奖的《喜相逢》、《十面埋伏》、《西皮散板与赋格(无伴奏)》及其它十多首小提琴曲)2006年已经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他还著有《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等书,发表过有关弦乐艺术的论文十多篇,编过《叶氏小提琴初级教程》、《小提琴入门与提高》、《简易小提琴曲选》等小提琴教材出版,还是《弦乐艺术史》作者之一。
刘 湲
刘湲,自小随父母居住于福建客家人的一个聚居地连城。198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师从杨立青、赵晓生诸教授。200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跟随著名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吴祖强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刘湲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他的音乐大气磅礴、流畅洒脱,并有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管弦乐法技巧,音乐极富感染力,尤其擅长大型音乐作品,素有“大手笔”之称。
刘湲的音乐作品涉猎甚广,主要有:《第一狂想诗——为阿佤山的回忆》、《台湾组曲》、《阿佤山》、《圭一》、交响日记《中山舰1922》、钢琴与乐队《东方之珠》、乐队托卡塔《火车》、《南词》、《室外乐》、《咏竹》、《沙迪尔传奇》、《瓷器》、《涅槃》、《马可波罗与卜鲁罕公主》、《三峡回响》、《杜十娘》等,多次荣获国内音乐作品比赛大奖,并受到国内外邀请创作多部委约作品。其作品曾在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德国、巴西、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演出,并引起强烈反响。
刘湲创作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于2001年荣获中国首届音乐《金钟奖》唯一金奖,已在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意大利以及香港和大陆的数十个城市演出。
三、演奏家
耿超(厦门爱乐乐团副首席)
耿超,6岁随父亲学琴,8岁获中国青岛青少年小提琴大奖赛第一名。随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厦门大学音乐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分别师从王治隆、吴佩茹、林耀基、德萨纳夫人等小提琴教授。2006年获得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的小提琴高级演奏家文凭、室内乐重奏演奏家文凭等。现任厦门爱乐乐团副首席。
四、乐曲解说:
节日序曲 朱践耳 曲
朱践耳于1958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节日序曲》是最常被上演的名作。乐曲采取奏鸣曲式,具有中国唢呐式豪放风格的引子揭开了节日的序幕。朝气蓬勃的第一主题和舒畅优美的第二主题交相晖映,由此演变出节日游行、幸福赞歌、美丽夜景、沸腾狂欢等五彩缤纷的景象,乐曲的尾声象征着更加光辉的未来。这部作品辉煌壮丽、精神抖擞,又不乏中国传统音乐精巧细致的特色,堪称难得佳作。
御风万里 郭文景 曲
《御风万里》是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庆委会”之约而作,于1997年7月1日在香港红勘体育馆“回归之夜”庆典上首演;2001年获首届“金钟奖”交响乐作品铜奖。
乐曲以激情奔涌的快板开始,表现中国人民振奋和喜悦的情绪如浩荡之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中飞扬。中段的慢板,用复调技巧将汉、藏、蒙、维等民族的民歌融为一体,表现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和睦。高亢有力的民歌《黄河船夫曲》,则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乐曲在欢腾的气氛中达到高潮,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昌盛和世界和平的祝愿。
小提琴协奏曲《川江》(厦门首演) 杨宝智 曲
作曲家杨宝智于1976年就开始酝酿用《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谱写协奏曲的想法,经过多年来的不断修改、加工,终于完成了这首饱含着作曲家在四川几十年生活感受的作品。《川江》协奏曲有小提琴-钢琴版本、小提琴-管弦乐队版本、二胡-民族乐队版本、二胡-管弦乐队版本等。此次上演的小提琴-管弦乐队版本共由二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乐曲以表现“清风、晨雾、江流、霞光”的前奏开始,描写了在浓雾笼罩着的川江水面上,汹涌澎湃的浊浪在咆哮。关于这个乐章二胡演奏家闵慧芬曾经概括其内容:“闻郎江上放歌声,百舸争流破浪行,号子激荡千钧力,巴山起舞川江腾。”悠扬的音乐主题好像是在秀丽的嘉陵江上游,清风吹散了江面的晨雾,金色的阳光在水面上颤动,主人翁在山巅歌唱,似乎对人生憧憬着美好的希望。随后,川江船夫号子声音逐渐作为固定音型而贯穿下去,音乐进入急板,似乎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随着低沉的大锣声,音乐进入副部,描述主人翁在双鬓如霜的年华,面对波涛,想起昔日做纤夫时经历过的狰狞峡谷,回忆苦难的人生,时而悲欢、时而激愤。之后进入展开部,描写“少年流落在巴山,身背纤索走川江;重重山,重重雾,川江千年夜茫茫;洪水冲,暴雨打,出生入死苦难当;声声号子声声泪,长夜漫漫盼曙光”。再现部之后,乐队悠扬的逐渐远去的号子声衬托着小提琴的泛音音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乐章的音乐主题诙谐而生猛,素材来自川剧弹戏的音乐。音乐主题悠然而自得其乐,似乎有‘把一切看化了’的微笑。随后进入由小提琴无伴奏赋格手法演奏的华彩乐段。乐章的尾声是个急板,它将副部主题的音型变成一首很有动力的“无穷动”,激励着人们去不断奋斗。
交响诗篇《土楼回响》 刘 湲 曲
——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
**作曲家题记:你们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如滚滚的黄河之水, 执拗地、坚韧地汇入大海。 ——致客家人
这是一部表现来自古代中原的、祖地在闽西的、汉族的一个民系——客家人奋斗、生存、发展、性格等等综合性的、宏大壮丽的史诗篇章。
Ⅰ.劳动号子(行板、从容地)
由长号奏出的两个音的号子主题淳朴而执拗,铜管与打击乐一唱一和的“号子”方式体现了力量和勇往直前,土楼、劳动和团结的象征……
客家自古出中原 斗转星移往南迁 心齐同把土楼建 劳动号子穿云天
Ⅱ.海上之舟(快板~散板)
表现了一叶扁舟在滔天巨浪中拼死搏斗的英雄形象,不时还可以听到“号子”的呼唤,在大海被征服之后,远处飘来了一首亲切的“过番歌”
迎风斗浪涉重洋 血汗造就客家郎 生死全凭真勇气 一曲山歌牵肚肠
Ⅲ.土楼夜语(慢板、如歌地)
这是一首土楼“母亲”与海外游子深情的夜曲,两支长笛柔和地奏起一首富有闽西风味的“摇篮曲”,之后英国管又唱起了一首山歌、钟琴叮叮咚咚地数着天上的星星;远处似乎传来了小号奏起的“劳动号子”,像是儿女与母亲的遥相祝愿和梦中相会,最后,一曲哀惋思念的树叶吹奏,又将母亲带回到现实的山边。
土楼有方也有圆 月儿常缺也常圆 祖地改颜亲人唤 清风明月寄思念
Ⅳ.硕斧开天(快板~广板)
在这里“号子”主题化为充满动力的快速主题,揉进了客家人耍龙舞狮等富有活力的热烈场面,表现了客家人生生不息、勇于开拓的大无畏精神和魄力。中段抒情委婉,又使人联想到客家人崇文重教,尊祖朔根的细腻感情。
客家山歌飞南洋 中原文化传四方 耍龙舞狮新天地 硕斧开天豪气壮
Ⅴ.客家之歌(进行曲)
沉着坚定的三拍子进行曲,一首客家之歌由弱到强、从远到近、雄浑有力、坚韧不拔地顽强交响,表现了客家人团结一心,合力拼搏的奋斗精神。他们一齐高唱:
你有心来俺有情 唔怕山高水又深 山高自有人开路 水深还有造桥人
厦门爱乐乐团简介
厦门爱乐乐团今年接受厦门市政府的扶持、福建电力和厦门电业局的赞助,以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厦门港务集团和厦门路桥监理公司的捐赠,是我国唯一实行总监负责制的“民办公助”全职交响乐团。在我国著名指挥家、现任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郑小瑛教授的领导下,1998年9月9日在美丽的鹭岛举行了首演。从那时起,乐团便坚持了“周末交响”的定期音乐会,在已经完成的十个音乐季里,与300多位客席音乐家合作,已在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及日本和国内的15省40多个城市进行了巡回演出,为听众带来了包括古今中外170多套不同曲目的750多场精彩的音乐会;特别是乐团主动关心青少年文化素质的提高,每年为学生举办10场免费音乐会,表演时,经常采取边讲边演的“郑小瑛模式”,更使刚刚接触交响音乐的听众倍感亲切和受益。
乐团还积极支持福建题材交响音乐的创作和推广,以繁荣中国交响乐事业;由它策划和推动、录音,由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于2001年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唯一金奖。2002年4月厦门爱乐乐团带着这部中国乐坛的最新成就,应邀赴日本三市进行了首次轰动性的外访演出。5月参加了鼓浪屿钢琴艺术节的表演,10月在中国•厦门举行的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中卓有成效地承担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决赛的协奏任务,得到国际评委的一致好评,乐团也荣获了厦门市政府颁发的“突出贡献奖”。11月,乐团还作为全国唯一的地方团体应邀携《土楼回响》和福建题材交响乐作品晋京向党的十六大举行了汇报演出,报评称为热心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发展的“创造型乐团”;当年,乐团也获得了厦门市文化局的表彰。2003年乐团与厦门的240位合唱团员合作,在厦门首次上演了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乐后,又赴香港庆祝了厦门香港联谊总会成立10周年,并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皆获盛大赞誉;2004年又参加了第二届鼓浪屿钢琴艺术节的演出;2006年春天,乐团应邀跨海赴金门举办了两场交响音乐会,秋天在台北、桃园和高雄成功地进行了台湾巡回演出,大大增进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了解和友情;2007年4月厦门爱乐乐团赴法国巴黎、德国埃森、柏林、美茵茨、安斯巴赫、斯图加特、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和意大利的罗马巡回演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性的成功,2008年1月,首次在厦门上演了歌剧《费加罗的婚姻》,5月,参加“交响乐之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首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曾多次对我团的演出进行了转播,报刊杂志对我团在崭新体制下取得的骄人成绩,也有了上千次的评论和报道。厦门市领导和市民已称我团为厦门的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和文化交流的“形象大使”,2006年乐团荣获‘福建省先进民间组织’和‘厦门非企业民办单位自律及诚信先进单位’称号,并因成功地策划、组织了荣获全国金奖的《土楼回响》而获“第三届厦门文学艺术特别荣誉奖”。80多位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音乐家们,正齐心合力为将厦门建设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光明之岛-音乐之岛”,为营造厦门“艺术之城”奉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