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一 独立乐团抢滩
【代表】 苏打绿
自从三四年前陈绮贞(听歌)靠着《旅行的意义》咸鱼翻身,成了众多文艺青年的超级偶像之后,传统意义上的靓哥美女的偶像市场开始越来越被那些带有特别风格的音乐所蚕食,苏打绿的走红其实就是其中很明显的例子。他们的崛起和风靡,有别于25年前的罗大佑、也有别于9年前的五月天,除了乐队主唱吴青峰中性化的口味对男女歌迷通吃可以看作是20年前人们追逐潘美辰( 听歌 blog)、林良乐这类歌手的一种轮回式的反刍外,另一方面也是搭了台湾地区年轻人对西洋流行音乐偶像崇拜单一化的便车。成团形态、发型穿着、饰品腔调都紧紧契合着如今80后或是90后的生活追求品位,如此这般下来,像苏打绿或者是如苏打绿一般的“独立乐团体制”成功抢滩流行音乐市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这两年,很忙的周董已经快累得扛不动华语流行音乐这面大旗了,而对于那些创作歌手来说,现实的大环境逼使他们必须“以表演带动创作”,进而在这样的创作前提下,许多音乐人不得不面临“要大量曝光还是要埋头创作”的两难境地。此时,那些经过诸如贡寮海洋音乐祭、台客摇滚嘉年华、野台开唱以及众多地下表演场所洗礼的形态和音乐风格多样的团体就获得了更多的表演经验的积累,同时相对宽松的商业束缚更让这些乐团有时间精心打磨他们的作品。这样一来,其中的出类拔萃者浮上水面被更多的歌迷所接受显然就容易得多。苏打绿的成功上岸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范例。在相对鼓励创作的林暐哲音乐社里,他们恣意弄出来的有点四不像Brit-rock的东西,正迎合了如今世代年轻人本就乖张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与苏打绿经历相似,极有可能撑起自己一片天空的团体还有诸如自然卷、Tizzy Bac、拾叁等等。要不是在上海还缺少1000至2000人的表演场地,类似的演唱会选择将更多样和更丰富。
战国二 新生代创作人崛起
在乐队大行其道的同时,一些拥有独特个人特质的新生代创作人的崛起亦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如果说把陈绮贞看作是这股庞大力量之先驱,那么诸如方大同(听歌)、张悬、萧闳仁(听歌)、卢广仲(听歌)等歌手的出现则很好地传承下了这根接力棒。
拿其中最有话题性的张悬来说,她的成功或许与制作人李寿全(听歌)无关,就像曾经的王力宏( 听歌)和再曾经的王杰与李制作人也没太大关系一样。也许张悬当初拒绝许多独立厂牌的盛邀而情愿“忍气吞声”等待SonyBMG一纸合约的决定,让当初在live house追随她的一大票歌迷感到惊讶,但她本人却对此有着非常理智的看法:“其实在我低潮的时候,确实有不少独立厂牌曾试图放出‘援助’的示好讯息,然而这几年下来,我觉得独立音乐发展得非常迅速,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变成了一种变相的光环,继而成了一种应对主流厂牌,为反对而反对的思考……我想了很久,觉得那终究不是一种让我用来拱起自己的工具。”张悬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独立音乐和主流厂牌的边缘人,同时她也有着一种自我怀疑的特质。每次在舞台上表演,她并不愿意看到大批歌迷在台下的喝彩与簇拥的掌声,反而她理想中与歌迷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台下的反应应该是和台上的表演形成一种可敬的抗衡状态。也许正是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在舞台上下发酵成就了张悬,似乎也成了这个唱片市场一落千丈的年代里,唱片业渴求已久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