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9位华裔演奏家回家“汇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2日17:22  北京晚报

  2月13日、14日,世界公认的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将登陆国家大剧院开始首次访华之旅,除了漂亮的音色和指挥大师伯纳德·海丁克执棒之外,芝加哥交响乐团还有一大看点,就是乐团中有9位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裔演奏家,他们分布在弦乐、木管、打击乐等多个声部,还有好几个都做到了首席和副首席的位置。

  如今在国外许多一流的交响乐团中,华裔音乐家的身影越来越多,而他们引人注目的除了肤色更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素养。不论出国时间或早或晚,国外求学和谋生经历或坎坷或顺利,华裔音乐家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就是勤奋、低调、务实和谦虚。在9位华裔演奏家即将随芝加哥交响乐团赴京演出前夕,记者越洋连线几位芝加哥乐团的华裔音乐家,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感受。

  音乐家简介

  陈慕融,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出生于台湾,7岁起学习小提琴,之后随家人移民美国,定居洛杉矶,先后获得朱丽亚音乐学院学士与硕士学位,师从小提琴教母迪蕾。1999年,陈慕融获聘为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受到指挥巴伦伯伊姆等人的赞赏。

  张立国,芝加哥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是上海交响乐团的中提琴首席。1988年,张立国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在芝加哥交响乐团已经有整整20年时间,经历了索尔蒂、巴伦伯伊姆时代,现在又进入了海丁克时代。

  夏三多,芝加哥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成员。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小号演奏家夏之秋的女儿,师从著名小提琴大师海飞茨,成为这位“小提琴皇帝”唯一的中国弟子。1989年,夏三多考入芝加哥交响乐团,成为该团成立百年来第一位中国小提琴手。

  旁白

  韩小明

  华裔音乐家地位举足轻重

  媒体应该把华裔艺术家当做中国人的骄傲来宣传,为什么每天可以看到姚明的新闻,但是我们的华人音乐家在国外得到那么大的成就都没有报道?我知道他们每个人成功路上都有很多艰辛的故事应该让现在学习音乐的中国学生听听。

  目前华裔音乐家在美国一流乐团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芝加哥乐团有9个是华裔已经占据乐团百分之十的工作位置,这完全可以证明华人音乐家在国际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经常在乐团考试第三轮拉开幕之后发现都是中国人或是亚洲人。

  在芝加哥交响乐团中的华裔音乐家中,我最熟悉的是中提琴副首席张立国,他30岁才去美国留学,芝加哥已经是他工作过的第3个乐团了,这已经就证明了他的理想和敬业精神是一般人不可能做到的。乐团中还有一对姐妹侯磊和侯庆,她们也是在美国一流乐团工作后再双双考入芝加哥乐团的,她们具有独一无二的音乐家气质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韩小明,当今活跃于世界乐坛的著名华人圆号演奏家,现任德国萨尔州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圆号,萨尔州音乐学院终身圆号教授,在欧洲生活了20多年的他不仅执着于艺术上的提高,还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推广,对生活在国外的华裔音乐家群体,他不仅非常了解而且有话要说。

  到最好的音乐环境里生长

  记者:为什么选择了去美国?到国外后,一开始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张立国:我是老三届的,也是第一批从中国大陆到国外学音乐的人之一。走进大学继续深造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年龄都已经过了。我心里一直有这样的概念,作为一个学古典音乐的人,还是要去寻根求源地去他们本土去看一下、学一下,那就更有意思。

  我是1979年11月离开中国的。到了纽约以后,就如饥似渴地吸收我能感受到的所有国外的文化。我没有零用钱,但是我想买谱子,我想听音乐会怎么办?我就自己出去找工作,在纽约五十七街卡内基音乐厅对面的一家速食店,我找到一份给别人送午餐的工作。我做了将近两个星期以后,大概赚了七八十块美金了。第一次拿到这些钱我去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去卡内基音乐厅买了一张包厢的票,那时候包厢的票大约是50或70美元,几乎是我的全部收入,我当时听了一场小提琴家谢林的独奏会,我这个中国穷留学生穿着我最好的衣服,坐在包间里,我觉得这是我辛苦这么长时间最大的回报,太高兴了。第二件事是花了6美金买了大都会歌剧院的一张站票,在最后一排站着看了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当托斯卡第一场最终合唱出来的时候,我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淌。

  夏三多:我和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出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动机和背景,我是属于中国“老三届”这一辈的人。我父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夏之秋,所以我从小就有家庭音乐环境的熏陶,很早就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并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被迫中断了学习,再后来又下放。

  我出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继续学习小提琴。离开家人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我当时已经结婚有了孩子,才一岁零九个月,但我就提着两个箱子,背着一把琴离开了家里所有的人,当时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1980年出国去美国只能携带60美元,我从香港飞旧金山,在香港我把这钱买了两样东西:傻瓜相机和小录音机。买相机是怕我一岁多的儿子将来把我忘了,所以我要不断把我的照片寄回家;买录音机是练琴时可以自己录和听,供学习用。就这样,我身无分文地到了美国……

  陈慕融:我10岁就去了美国,这不是我做的决定,当初父母决定移民到美国去,那时候我们也没有具体考虑以后要做音乐家。但是父母亲从小就培养我和两个姐姐学习音乐,她们都是弹钢琴的,现在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台湾。我在出国之前,7岁开始学小提琴。说到困难,我一生下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的事情,感觉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

  音乐让中西文化融合

  记者:在您进入乐团之后是不是能真正融入乐团,团员之间有没有什么成见,华裔演奏家是不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张立国:1988年我进入芝加哥交响乐团,我当时最早是去考普通的乐队队员,可是在我拿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当时的音乐总监索尔第马上就要求我:“你再做一个准备,再过几个月,我们副首席的位置就要开放招考了,你一定要来考。”我怎么能辜负他的期望呢,于是我就硬着头皮去考,居然也就考取了。

  芝加哥交响乐团有很多客座指挥都是世界一流的指挥,其中有很多老的指挥,他们对中国大陆人还是感觉非常稀奇,也有一定的成见。在这个被彻底接纳的过程当中,我也有很多苦恼和彷徨。但我的那些美国同事经常鼓励我,告诉我应该怎么来处理这些人事关系,处理和指挥的关系。后来确实也这样,完全融入成为乐团的一分子。我还记得去年我请了十个月的假,回上海照顾我妈妈,当时乐团指挥不让我走,他们说穆蒂就要来了,乐团处于一个很关键的转型期,你不能走,你走了乐团就不行了。当然他们是有一些夸大其辞,但是说明一点,就是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当中。

  夏三多:我觉得我们中国音乐家已经融入了他们的音乐环境里面,大家完全没有成见。我们不演出的时候经常有聚会,大家都非常随和,人际关系很融洽,就像一个大家庭,比如说排练时有谁没来,大家就会打听,他怎么了,是不是病了?谁要是生孩子,大家都给他开派对、送礼祝贺,还经常在一起聚会吃饭。我虽然做饭一般,但经常到其他的人家里去吃,张立国做饭做得就不错。这次到中国来也是,所有的音乐家都非常认真,也很重视,很多人都跑来问我各种问题,很有意思。

  陈慕融:做首席当然是琴要拉得好,还要跟其他的人相处得好。考试的时候乐团规定了很多曲目,像巴赫、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马勒好多大师的作品,拉了一个长长的曲目单。然后由乐团来选择,让你拉哪首就得拉哪首,所以要求选手的技术要非常过硬。作为首席,我要领导弦乐的人,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当然,“老板”不在的时候,很多艺术上的责任都到我头上来了,其他的人要看着我怎么做。比如我们排练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哪里多一点弓,哪里少一点弓,或者是音乐应该怎么处理。我觉得做首席最好话要少说一些,你就做,让人家实实在在感受到您是如何处理音乐上的问题的,就是让他们看着你进行示范。顶级的乐队不用说,大家一看就能够明白,都心领神会。

  要进芝加哥乐团必须琴好

  记者:能以您的亲身经历讲讲国外乐团在团员招募、福利、考核等运作方面与国内的不同吗,您认为乐团维持生命力的关键是什么?

  张立国:国外一向是公开招考的,在近10年到20年来,国外音乐家工会力量非常强大,为了维护音乐家的利益,通过很多谈判和斗争争取到了人权保护,比如考试必须是幕后考,不能作弊,评委不能坐在一起交头接耳,必须分开坐,发到手里的选手报名卡上只能写两个字,要么写YES,要么写NO,专门有一个负责人把这些卡片收集起来,然后数数。

  芝加哥交响乐团维持生命力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健全的管理机制,工资高,福利这么好,你就有好的人去应考。二是,芝加哥乐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代代相传,他们以乐团的特点为荣,也希望能保持这样的水准,老一代带年青一代,并作为一种传统延续下去。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乐团的乐器可能是全世界乐团中最好的,美国乐团的乐器都是私人物品,不是国家或者乐团给的,每一个乐器可以说都是天价,一把琴起码十几万到二十几万美金,多则六七十万美金,所以乐团的音色非常棒。芝加哥乐团有一个不成文的条例,要进这个乐团就必须有一把好琴,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其他乐团的乐手可能用一把普通的琴也能完成工作,他们会首先考虑买房、买车,而芝加哥乐团不一样,情愿不买房,不买车,先把琴买下来,宁可牺牲小我。

  夏三多:我是芝加哥交响乐团一百多年来召的第一位中国籍小提琴家,能进到乐团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他们乐团考试是筛选,是在全美国甚至是其他国家寻找最优秀的演奏家。我们的考试是非常严格甚至是无情的。申请来考试的人是不记名字的,都是给你编了号,然后由工作人员报号。台上有一个屏风,下面坐的是考试委员会的九个评委,大家拉的都是一样的曲目,然后就看谁得到的票数最多,筛选出来之后才能经过第一轮。我当初考乐队的时候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要拉独奏,它规定几个曲目,再有就是像莫扎特的协奏曲。

  艺术交流重在感受

  记者:中国音乐家在技术上都非常过硬,但很多人缺乏的是古典音乐文化底蕴的熏陶,要想加强文化底蕴是否一定要选择出国?如果不出国是否还有其他的出路?

  张立国:我认为出国是非常必要的。出国不论长短,对于学古典音乐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不过现在也有很多人从来没出去过,但也可以很优秀,也有很多其他办法可以接触到国外的东西。现在信息全球化,还有那么多国外一流的音乐家来中国一块演奏、开办讲座,哪怕你买一张票到国家大剧院去听听,这也算一个小小的出国机会。

  夏三多:我觉得出不出国都是个人的选择,如果要提高这方面的修养,可以搞更多的文化交流,把国外很好的演奏家、指挥家请到中国来演出、讲课,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我认为我们中国的音乐学院有非常强大的师资力量,能够培养出非常好的演奏家。

  记者:相比欧洲乐团的“纯正血统”,美国的交响乐团中的华裔演奏家是最多的,这对美国本土乐团的发展和中国音乐水平的提升是否都是一件好事?在您看来,芝加哥这样的顶级乐团对华裔演奏家有何影响?华裔的加盟又在乐团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张立国:华裔在一流乐团中占了这么大的比例,地位和过去是不能相比的,世界公认的中国人就是棒,相信这对华人音乐家是一种激励。同时,我也希望在管乐里涌现更多的优秀演奏家,目前弦乐是没有问题了,已经是世界一流,只是希望人数再多一点。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