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谷建芬、徐沛东等日前批评“歌手赚大钱,作者零收入”现象后,在国内音乐界又掀起了一股维权热潮。一些作曲家还认为,创作权益在交响乐创作领域更加得不到重视,花上一年半载创作的交响乐,不但被乐团演出很难获得版费,有的甚至还要倒贴钱。知名作曲家王西麟为此呼吁,应该建立音乐作品版权监控系统,用社会机制来保护创作者的权益。
作品上演 没有下文
尽管目前的交响乐舞台上演的大多是外国作曲家作品,但每年也经常有中国作品被奏响,甚至一些外国乐团访华演出,也开始把颇能吸引听众好感的中国作品排入节目单。这虽然令作曲家们感到欣喜,但不少人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上演后,左盼右等,却怎么也没有下文。上海的一位作曲家近日对记者说,无论是中国乐团还是外国乐团,上演中国交响乐作品其实是一种点缀。如今年元旦前后来沪演出的欧洲乐团,几乎每场音乐会都演奏了中国作品,但据了解,没有一台音乐会的主办方向作者或版权机构支付版税。有的演出商还对记者说,能让外国乐团演奏中国乐曲已经很不容易,音乐会的收入本来就不多,再支付版税已经勉为其难。
新作录音 巨额付费
作曲家王西麟最近在《音乐周报》撰文指出,他创作于40多年前的《火把节》,近年又被各地乐团频繁上演。尽管这让他十分高兴,但不少乐团不但不支付版税,甚至连招呼也不打一个,又使他感到不解。还有作曲家告诉说,去年,国内举行了多个中国交响乐作品汇演,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不过对作曲家们支付少得可怜的版税甚至零支付,让不少作曲家为之不快。上海音乐学院一位评论家指出,作曲家为交响乐创作投入的时间、精力,要远远超过歌曲,但版税收入却要少很多,连专业乐团也看轻中国交响乐创作,那怎么让中国交响乐形成气候?一位青年作曲家告诉说,对于作者来说,作品能被专业乐团演奏还算是幸运的,“我们投入了一年半载时间创作的交响乐,为了录个音还要支付五位数甚至六位数的演奏费。如果不是为了评职称、拿学位,谁还愿意去创作?”
未被纳入 市场轨道
据了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专业机构开始实行作品委约制,如“上海之春”、上海音乐家协会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已连续数年通过委约作品,使得一大批交响新作得以与听众见面。不过,这样的委约行为还没有被真正纳入市场的轨道之中,因此,作曲家只能“一次性”收到象征意义的版税,付出与回报还不成正比。一些音乐界人士指出,如今,国家虽有《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合法权益,但是,版权机构对卡拉OK、音像制品的作品维权雷厉风行,而对交响乐版权的保护,却难以与流行歌曲的保护做到一视同仁,由此导致交响乐作曲家们的维权缺少社会力量的支撑,也使得大批专业作曲人才流向流行歌曲创作领域,这样的问题,是应该通过建立专门的监管机制予以解决了。
本报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