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歌曲一枝独秀、流行音乐不够突出、缺乏群体创作力量、音乐人才大量流失……深圳原创音乐需要稳定的领军人物、需要更具创新意识的音乐创作、需要多元化音乐形式……这是在3月31日上午,在五洲宾馆举行的“中国音乐家深圳行”媒体见面会上,众多音乐家们为深圳音乐开出的一份“诊断”,他们还为深圳原创音乐如何实现产业结构更新和文化定位更新而畅所欲言。
主旋律歌曲是深圳品牌
在30日下午的深圳音乐厅里,深圳高级中学合唱团等本土音乐团体在音乐工程启动仪式上演唱了《在灿烂阳光下》等歌曲,许多中国音协的音乐家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深圳制造”品牌的音乐,几位音乐家在评价深圳音乐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主旋律歌曲。
“ 主旋律歌曲深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广东省音协驻会副主席方天行说。代表作《小螺号》、《妈妈的吻》,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协会常务副会长、海政文工团艺术总监、文职将军、著名词曲作家付林,认为深圳的主旋律歌曲创作成果相当突出,“这和深圳身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背景相关,这也是深圳与其他城市不同之处,因此深圳主旋律歌曲创作全国领先”。
孟庆云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深圳刚建市,很多人都往深圳跑,这位空政文工团文职将军、著名作曲家的代表作是《长城长》,“那时候许多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深圳在文化建设、音乐方面非常成功,代表作《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全国上上下下都喜欢。”深圳主旋律歌曲比较突出的原因,国内著名词作家阎肃总结:“个性突出且具包容的特性是深圳独有的文化,深圳人有着浓郁的特区情结”。
而在音乐家们看来,深圳的音乐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也形成了一种模式。“深圳音乐是以歌曲创作为龙头,带动整个音乐产业的发展。深圳市民来自全国各地,音乐受众群很广,对各种音乐类型都没有偏见。许多企业实体都对音乐做了很大的投资,也就是说,音乐投资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而是全社会的共鸣行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东方歌舞团著名词作家宋小明说。
多元化音乐是深圳弱项
深圳音乐需要加强什么?在几位音乐家看来,不仅要有主旋律歌曲,创作题材和体裁都应该再广泛一些,尤其是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扶植和建立更广泛的平台。
“ 在深圳这样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多元化的音乐更加必不可少”,孟庆云认为。付林更进一步地说:“主旋律歌曲和流行音乐两方面都要关照,我认为这才是这次音乐工程的意义,靠政府推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更广泛的平台是不够的,民间也要自发地接连不断地创作,这样才能形成好的良性循环。深圳音乐需要创新意识 ——新形式、新风格,更应该有产业意识,创作、排练、演出是一个链条,创作首要关照的就是终端——演出市场。创作写出的东西,如果没有演出市场就一点用处没有。”
如何创新?“深圳应多出一些有针对性话题的作品,比如打工歌曲、深圳建设者歌曲、毕业生就业困难歌曲等等。”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东方歌舞团著名词作家宋小明建议。而方天行则认为,深圳除了要重点发展流行音乐之外,合唱、交响、艺术歌曲、器乐演奏这些方面都不能忽略,这些方面在全国也是弱项。
从教育开始,像钢琴、小提琴一样培养各类音乐人才、充分利用人才资源,是把深圳建立成原创音乐大本营的千秋之道。“深圳的钢琴水平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比如李云迪、陈萨,这都是但昭义的学生,但深圳还没充分利用这个人才资源,比如举办为李云迪征集钢琴曲等这样的活动都是可以做的,方天行说。阎肃还建议深圳继续加大音乐的普及工作,在全市形成良好的音乐氛围,不仅学习,更要热爱,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止主旋律歌曲,歌颂爱情、乡情的艺术类歌曲也应纳入创作的重点,不仅将眼光聚焦本地,更要放眼全球,多出几个本地滋养,影响全球的“罗大佑”、“李宗盛”。
需要一个稳定的领军人物
一直以来,深圳音乐人才流失现象都很严重,许多音乐人在深圳成名之后都北上北京上海寻求更好的发展。如何留住人才一直是深圳音乐产业的重点课题。
“ 得有一个真正代表深圳形象的歌手,深圳音乐需要一个稳定的领军人物”,付林说,“深圳有非常好的流动文化市场,但流动性也造成了人才流动,现在深圳缺乏群体人才,过去是引入人才、借力创作,这是个思路,而留住人才需要的是深圳传媒提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平台,像一块强力吸铁石一样,足以吸引全国音乐人才南下。”
对于这个问题,宋小明的想法有些与众不同,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乐坛的核心,深圳音乐人北漂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不应该阻止。在这一点,深圳可以作为音乐基地,不断地出现人才,不断地向北京输送人才,这也是一种成功。如果需要这些音乐人才,深圳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平台再把他们招回来,比如可以做一个“深圳籍歌手演唱会”,那些北漂的歌手们一定都会回来,因为这是他们成长、成名的地方。这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投资。
方天行则表示,深圳既要成为音乐基地,在音乐方面也要有自己的强项,人才就会心甘情愿地留下来。比如彩铃音乐,深圳在这一点是全国属一属二的,这方面的人才资源北京是抢不走的。
对歌手成长经历非常了解的阎肃认为,“北漂”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深圳尤其突出。客观地说,北京有平台、产业链等各方面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发展空间有限,粥少僧多的问题。他建议,在媒体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成功的方式有多种,只要将自身的优势展现出来,扎根本地创作,认真对待每一个作品,一定会有被认可的一天。很多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集多年之力而发,“要始终坚信,只有在贴近地面的地方才能红尘滚滚”。
音乐工程重新定位深圳文化
相比20多年前深圳歌舞厅文化的黄金时期,如今深圳原创音乐的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深圳音乐的未来将在音乐工程培育音乐文化品牌,引进一批优秀音乐人才,完善音乐创作、制作和宣传推广机制,形成音乐产业的完整链条的同时发生再一次革命性改变。这一点令很多音乐家都感到相当兴奋。
“深圳音乐工程太有必要了,这是我去了山东曲阜的孔府之后再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著名作曲家唐建平认为,“音乐工程将重新定位深圳文化,在商业化社会,保留传统文化精华就更为重要和更为难得,我去了孔府的感觉是太商业,很多东西都丢了,而音乐工程强调文艺为人服务,强调文艺创作的本土性、原创性,这一点对保留传统文化相当重要。”
阎肃肯定深圳“音乐工程”的启动在国内开创了先河,深圳音乐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要思考如何表达深圳,让国人不仅仅是通过经济数字而是通过美妙的旋律、意味深长的诗化歌词关注深圳,相信5年中一定会出现让大家激动的音乐作品,不止高歌深圳,歌唱所有美好的东西。虽然已近80岁高龄,但阎肃还希望自己能为音乐工程创作出作品,“音乐工程持续5年的意义就在于提供培育的空间和时间,艺术类作品的诞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积累,音乐创作不能简单用数字量化,作品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有没有在百姓中广为传唱,打动人心是关键。”
一系列精品正在酝酿
在长达5年的音乐工程项目中,深圳将成为中国音乐家们合作的重点城市。这次许多参加“中国音乐家深圳行”的音乐界名家们,均是有备而来的。
“ 我即将为音乐工程创作一部作品,目前正在构思当中”,唐建平说,他曾经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创作了大型梵呗交响乐《神州和乐》。“正在酝酿中的作品是大型儒家文化交响乐,名为《太和盛音》,是上一次佛教音乐《神州和乐》的姊妹篇,如果成功的话,将是我有幸在深圳放射出两次火花。”
宋小明很看中深圳市领导的魄力和眼光,愿意跟深圳方面长期合作。在4月2日的签约仪式上,他将跟深圳的一个区签约,“我会尽我的能力与深圳一起实现美好的梦想。” 宋小明看来,既然深圳是一个只有30年历史的城市,市民年轻、时尚,城市富有激情,深圳的音乐也应该多以年轻、时尚的形式和内容为主。宋小明饶有兴趣地说:“连题目我都想好了,比如‘我跟城市一起成长’、‘因为我年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