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人创办民间交响乐团 告别水帘洞变室内乐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16:03  深圳商报
深圳人创办民间交响乐团告别水帘洞变室内乐团

乐团从潮湿溅雨的“水帘洞”迁入有“小白宫”之称的益田会所

深圳人创办民间交响乐团告别水帘洞变室内乐团

乐团在媒体介入后有了自己的场地,成了“室内乐团”

  “仅仅在媒体见报两天后,我们的室内排练场地问题就解决了”,用半年时间与一帮音乐发烧友创建起民间双管制交响乐团的关丽梅在第一时间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这一好消息。

  本报采写的《深圳人创办民间交响乐团》3月24日于“文化广场”C8版见报后,引起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的多方关注与反响。这是一支活跃于华侨城社区的民间管弦乐团,乐手来自医生、教师、保安、外企白领、香港老板、公司老总,内地退休职工、自由音乐人、司机等各行各业,在成立半年时间内他们风雨无阻坚持每周两次排练,排练之所被大家戏称为“水帘洞”,一壁面水,风吹雨淋,演出场地多为华侨城生态广场一旁的架廊下。没有室内排练及固定演出场地成为制约乐团发展的最大困扰。

  位于华侨城的益田假日广场的相关负责人在看了报道后,找到本报,表达了扶持这一民间乐团并与之合作的热情与愿望。在记者引荐下,双方会面,当天即定下将益田假日的会所二楼辟为乐团排练之地,并商定从4月起每双周星期五晚上在益田假日一楼大厅推出公益演出。

  3月27日晚,乐团从潮湿溅雨的“水帘洞”迁入有“小白宫”之称的益田会所,从此告别室外排练的历史,开启“室内乐团”第一次排练的新征程。团长关丽梅以压抑不住的兴奋之情告诉记者,大伙儿备受鼓舞,信心更足了,完全没想到乐团会在媒体介入后这么短时间内发生“激变”,“好事”接踵而至。南山区文化局委托沙河街道办文化站的负责人前来,鼓励大家,并转告可以沙河街道办名义,参与南山区公益文化活动项目的招投标。

  3月31日晚,乐团的又一次例行排练之夜,益田“小白宫”传出阵阵管弦之声。踏着一曲《春天的故事》,来自深圳市文化局、南山区文化局、深圳交响乐团的一行人来到排练现场,与乐团亲切会面。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处长杨素贤说,看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的报道很受感动,民间艺术团体一直是政府公办文化事业的有力补充,深圳人才济济,真的是藏艺于民,从1987年深圳第一个民间社团成立以来,业余文化团体大大小小从市、区到街道、社区有5000多个,注册的仅有120余个,他们是深圳文化繁荣最重要的生力军。她寄语乐团,市文化局今年有6大项目共450场次的社会文化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和采购,而且今年还着眼于挖掘更多民间文化资源,只要有这个实力与热情的注册团体都可以申报、承接演出,一方面可以有更高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则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

  南山区文化局副局长李宓纯表示,将持续关注民间交响乐团的发展,在其注册之前可由沙河街道办文化站提供平台,参与南山区5月至10月文化项目的招标。深圳交响乐团艺术室副主任邵兵在现场听取了乐团演奏之后说,有些曲子的配器不太正规,并表示可由深交支援些小曲目。随行的专家也指出,乐团应多与深交交流,多看演出,取得专业指导,发展不要求快,而要求精。

  昨天在沙河街道办指导下已完成文化项目投标书的乐团在标书上落下了新的名称——双双交响乐团。关丽梅表示,“双双”有其特别含义,乐团以双管制起家,将来还将发展到三管、四管,另外还有取乐团与听众双方受益之意,从4月10日起每双周星期五晚将在益田假日进行公益演出,寄望掀开深圳民间音乐公益活动新的一幕。目前乐团已有52名乐手,让她欣喜的是原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首席双簧管李令华日前加入了乐团,而乐团也将一如既往地欢迎更多热衷于公益事业的高水平乐手与指挥加入。本报记者 刘 瑜/文 朱 锐/图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交响乐团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