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记者 安婧
“想到写《梁祝》是农民出的主意”、“里面的音乐不是我们一两个人创造的,有很多出自越剧演员”……为纪念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辰五十周年,艺术人文频道将于明日(11日)以及18日晚20:30在《文化主题之夜》节目中播出《话“蝶”五十年》特别节目,邀请到重量级嘉宾共叙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曲:“我的《梁祝》主题是从您这里偷来的”
《梁祝》曲作者之一何占豪透露,当年音乐学院的学生经常下乡为工农兵演出。“我们当时学的小提琴大部分都是巴赫、莫扎特,农民兄弟们要听的却是越剧、沪剧。”面对最后只剩下一位要板凳的大妈没离开观众席的惨状,何占豪下决心联合同学们写点“农民兄弟喜闻乐见的形式”,于是就有了只有三五分钟的《梁祝》四重奏。
至于后来发展成规模庞大的协奏曲,其间不乏更多人的帮助。“《梁祝》里面有很多感人的旋律是演员的唱腔和乐师的创造。”何占豪坦承,比如《梁祝》的《楼台会》是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的唱腔。何占豪甚至亲自面见“尹派”唱腔创立者尹桂芳,鞠躬90度承认“我的《梁祝》主题是从您这里偷来的”。尹老师对这位晚辈详述了自己如何在舞台实践中为了宣泄感情创了一个起调的腔,变成了《梁祝》后来非常重要的素材。何占豪则由此明白了,“音乐从哪里来,从感情中来,那叫情之所至音之所在。”据介绍,越剧王子赵志刚将赶到节目现场解读灵感如何源于越剧“尹派”唱腔。
演奏:光是看谱子完全无法理解“中国神韵”
将《梁祝》演出名的俞丽拿,当时还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如今已年近70的她回忆自己当年为了吃透《梁祝》作品,“学习了越剧唱腔,看电影听唱片跟着唱,学习二胡的演奏,然后把从民族音乐中得来的体会运用到小提琴上,模仿出人声的哭腔以及人声的唱腔等等。”可以说,假如光是看谱子拉是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中国神韵”的。这一经历对今天音乐学院专业“细分”的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提醒:要演好《梁祝》这样的民族音乐作品,就必须学习中国戏剧(越剧)以及中国民族乐器(二胡)。
节目现场,曲作者之一陈钢将亲自弹奏钢琴版本的《化蝶》,芭蕾舞演员季萍萍、吴虎生将以舞姿描绘化蝶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