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纵贯线展老牌歌手光辉 风格多元受众群稳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10:34  北京日报
纵贯线展老牌歌手光辉风格多元受众群稳定(图)

李宗盛的沧桑之味

纵贯线展老牌歌手光辉风格多元受众群稳定(图)

罗大佑的思辨之力

纵贯线展老牌歌手光辉风格多元受众群稳定(图)

周华健的深情之魅

纵贯线展老牌歌手光辉风格多元受众群稳定(图)

张震岳的激情之惑

  本报记者李红艳 前晚,北京凉风习习,而工人体育场里的“纵贯线”演唱会却以穿透心灵的歌声,为歌迷带来明朗与温暖。李宗盛的沧桑之味、罗大佑的思辨之力、周华健的深情之魅、张震岳的激情之惑,交织迸射出音乐的力量,也展现着实力派老歌手音乐生命的光辉。

  华语流行“老炮”稀缺

  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4人加起来总共发行近70张个人专辑、600余首作品,举办过350余场个人演唱会。更重要的是,这4个人仍然对表演和创作充满热情,“纵贯线”由此震撼出炉,并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站在舞台上。有人说,他们在“玩”,有人说他们在卷钱,不过有更多的人说他们在为流行乐坛树立一种精神,展现一种音乐理想贯穿人生的理念和情怀。

  有些歌手可能一炮而红,有些歌手却是细水长流,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显然属于后者。遗憾的是,华语流行乐坛像他们这样的实力“老炮”实在不多。港台乐坛情况稍好,除了今天的“纵贯线”,蔡琴费玉清也可谓常青树,年年举办演唱会且票房不错。不过,其他如谭咏麟、昔日“四大天王”、辉煌一时的beyond乐队等,在歌坛都已影响力渐弱或已然寿终;而内地歌坛更加乏善可陈,老歌手不断倒下,新人不断涌现,但新星冒得快凋谢得也快,推歌手、推作品都变得力不从心。

  欧美乐坛老歌手吃香

  正当全世界的流行音乐界都在力推主打30岁以下年龄层歌迷的音乐时,人们发现,演唱会票房好的大部分还是“老枪”和“老炮”。这一点,在欧美歌坛尤其明显。刚刚来过北京的“妈妈级”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北京和上海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复出的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今年7月将在伦敦举行“谢幕”演唱会,19万张门票两小时内被售光,组织方最后决定加演11场。最新消息是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将达到50场。

  还有歌坛“大姐大”麦当娜,今年已50岁的她出场费依然高得吓人,以至于国内演出公司无人敢问津。上世纪80年代,麦当娜将备受冷落的舞曲音乐推上了流行乐坛的主流舞台,从此登上欧美音乐先锋的宝座,在20多年的演唱生涯里几乎从未受到冷遇。再如保罗·麦卡特尼,以“披头士”乐队成员身份进入歌坛已超过40年,至今拥趸无数。此外,席琳·迪翁、滚石乐队U2乐队……这些“老家伙”们如果生在亚洲,也许早成了“评委级”人物,但在欧美他们依然在歌坛称雄称霸。

  风格多元受众群稳定

  “老当益壮”成为欧美流行乐坛的主流,原因何在?正所谓海阔凭鱼跃,欧美流行乐坛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几十年来,摇滚、金属、电子、蓝调、说唱等流派各领风骚且相互融合。美国乡村音乐,因为拥有相当独立的销售、排行榜、奖项体系而建立了极其稳定的市场地位;即使风光不再的爵士乐,也同样拥有稳定的受众群。只要歌迷自己的趣味没有发生质变,只要歌手努力追求进步,那他们的“合作”关系就会一直进行下去,越老的歌手甚至越有观众缘。

  反观华语尤其是内地流行乐坛,音乐风格单一并且日趋低龄化,跟风现象愈加严重,最终把自己逼到了一条艰难喘息的窄路上。这个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音乐公司的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对一些唱片公司来说,签下一个当下人气正旺的“新面孔”就意味着找到了一棵摇钱树。新歌手们四处商演、代言、出演影视剧,在短期内创造了很多物质财富。但是,当大众短期的注意力被透支,对新生代歌手的审美疲劳便不可避免。一曲成名或一夜蹿红之后的严重后劲不足,使得这些新面孔最终沦为流星。

  贪吃老本难维持价值

  前不久,“纵贯线”做客《艺术人生》时,李宗盛曾说:“我觉得一个人就是应该不断往前,虽然大家喜欢我以前的歌,可是我更在意人生往前看。”他的话道出了老歌手保持艺术生命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自身的努力和超越。

  在欧美乐坛的长效“造星”机制当中,欧美歌手们深知,自己必须不断充实、创新,才能永葆青春,“一招鲜”或“一首红”很难持久。他们定期会有新作出炉,并利用世界巡演的曝光度为新作品做强势推广,其演艺生命和市场价值也由此得到延续。

  华语流行乐坛的一大软肋在于贪吃老本。很多所谓功成名就的歌手,经常是年年岁岁歌相似,无论走到哪就那么一两首唱得响的作品,正所谓“一首歌走天下”。不过,一旦歌迷的怀旧情结演变成了厌倦,他们的演艺生命就难以为继,最终成为过气歌星。这一点,港台乐坛已经有太多例证。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李宗盛在《和自己赛跑的人》中这样唱道。作为华语流行音乐先辈,他为歌坛做出了表率。“纵贯线”其他成员也是如此。除了“翻新”老歌,他们还创作完成了十几首新歌。

  在风起云涌、竞争日益激烈的流行乐坛,“永远是逗号,永远不是句号”也许是歌手、音乐人、唱片公司最好的自勉。 本报记者方非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