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之春”新人新作音乐会走向大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16:39  新民晚报

  作为本市音乐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音乐学院日前公布了参加今晚开幕的“上海之春”6台节目。节目数量虽少,但编排充满了新意,也体现了实力。上音副院长杨燕迪教授指出:“‘学院派’在‘上海之春’中大有作为,是这个国际音乐节的一贯特点。”他同时也认为,让“学院派”与普通音乐爱好者打成一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梁祝》的首演成功到闵惠芬的脱颖而出,这些出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新人新作,通过“上海之春”这个平台,走到了广大市民中间,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和艺术家。本届“上海之春”期间,上音的6台节目是:两台中外音乐学院交流合作的室内乐专场;上海独奏家室内乐团将上演首次亮相音乐会;精选上音青年教师新作的“室内乐作品专场”;近年在国内外摘金夺银的青年学生联袂献演“获奖选手音乐会”;以小剧场形式演出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伴侣》。看上去,“学院派”的节目显然侧重于精致的室内乐,但又兼顾多个音乐品种。

  “学院派”的作品和人才历来以“高、精、尖”为特色,与一般听众的欣赏口味存在较大距离和超前性。如果只是为了展示,不去考虑与听众的欣赏互动,那么,“学院派”的演出有可能变成“自娱自乐”的沙龙行为。而“上海之春”是面向公众的音乐节,既然参与,就要考虑受众群体的共鸣,要改变近年来“学院派”新人新作在“上海之春”中听众寥寥的现象。

  其实,市民并不会排斥“学院派”的“高、精、尖”节目,人们听多了经典交响乐,也想领略各种音乐品种甚至前卫音乐的滋味。如果在两者之间搭建交互通道,喜欢新人新作的听众必然会越来越多。为此,上海音乐学院正在以节目为基础,进行策划设计。即将亮相的上海独奏家室内乐团特地挑选了柴科夫斯基《弦乐小夜曲》和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来作为首演曲目,还邀请了正在英国的黄蒙拉回沪演奏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乐团还将走进中小学普及室内乐。杨燕迪教授也告诉记者:“在一些新作品音乐会上,我们还准备安排现场讲解,帮助听众既长知识又能了解作品,让‘学院派’演出走进市民。”     本报记者 杨建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上海之春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