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颖)昨晚,北京通州草莓音乐节、成都热波音乐节、迷笛音乐节(镇江站)、重庆武隆仙女山音乐节先后落幕。虽然各地区的媒体都习惯宣称自己地区的成功,但从更广更客观的角度看,露天音乐节各地均衡发展、全面开花已成大趋势。在今年五一三天短假背景下,大家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音乐节不再北京“特有”
按以往经验,露天音乐节只有“生”在北京才最有可能成功,因为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内外艺人资源和观众数量。相应的例子,是2004年贺兰山音乐节、2005年内蒙古格根塔拉音乐节、2006年深圳音乐节、2007年内蒙古鄂尔多斯音乐节等,虽然吸引了相应的观众,但最终主办方都以“为了爱”、“赔本赚吆喝”收尾,且仅此一次、没有后续。
2007年是个转折点。经过多年大力培养及失败经验,这一年,北京同城举办了五一“迷笛”、“朝流”和十一“摩登天空”三场大型露天音乐节,且迷笛和摩登天空都以更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扭亏为盈”。“音乐节已具广泛影响力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力且有望不赔钱”的信息开始被各界接收,其中就包括今天看来特别重要的各级地方政府。
拿这次五一期间举例,草莓、热波、迷笛、仙女山四个音乐节分别得到了北京通州区、成都市、镇江市、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把音乐节提到文化产业的高度,作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拉动当地内需消费等重要项目内容来对待。比如,因为一些原因,已经10岁的迷笛音乐节今年没有得到在北京举办的许可,“被动”移师江苏镇江的消息此前让媒体及业内都认为这个国内露天音乐节的“探路者”已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但包括迷笛音乐节主办方在内,大家都对五一当天入口处排起的长队感到“意外惊喜”。最终,“镇江版”迷笛创造了五一当天一万人次、三天总共2.5万人次左右的优秀成绩——这对一个二、三线城市来说已经是轰动效应。
还有,据成都方面的消息,热波音乐节三天吸引了15万人次到场。场地提供方、房产项目“保利公园198”则获得了2.5万人参观,销售额约5000万元的直接效益。热波音乐节负责人坦言也经历了“演出前为人数紧张,开始后为人数惊喜”的心理变化。
据音乐节主办方转达的来自镇江市和成都市政府的信息,鉴于五一期间的成功,这两座城市都已向迷笛和热波音乐节传递出“常驻于此”的邀请,其中镇江方面表示来年将开辟临长江的一片区域为音乐节场地,成都方面则希望未来五年“热波”都在成都举办。
外地更待见音乐节?
据分散在各音乐节记者的回馈,业内都对音乐节走出北京、走向全国持乐观和支持的态度。赴成都的记者表示,“热波”所在的场地环境异常优美,参与观众已大大超出音乐青年的范畴。在镇江的迷笛现场,记者则感受到“小镇观众”简单、直接的热情。也许由于北京观众太“见多识广”,所以如果不是遇到特别牛的演出一般都爱端着劲儿。镇江观众则给予了众多乐队众星捧月般的享受——只要卖力演出就回馈最热情的互动,甚至围追堵截地合影、要签名。
可以看到,各地已开始为自己的音乐节品牌建设争相投入,力争打造出新的城市名片。已较成熟的比如提起迷笛和摩登天空,就会对应出北京,国际爵士节对应上海、热波对应成都、雪山音乐节对应丽江等。同时,重庆、镇江、厦门、深圳、内蒙古等也都在进行着相应的努力。大家都已看出,《同一首歌》等演出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种以港台艺人为主的文化欣赏方式并取得成功后,如今,露天音乐节已被视为是一种艺人出场费更低的、运作成本更少的、观众参与意愿更强的、为当地宣传更有效的、对周边消费作用更大的新的演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