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淘碟不再时髦 博客充当“唱片挖掘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11:11  音乐时空

  如果唱片公司无力再版那些无名专辑,为什么不让博主们贴到博客上呢?

  每当大牌乐队的专辑提前泄漏,博主们总是会将它贴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增加访问量。通常艺术家是不希望看到这种事啦,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从没干过这事的博主怕也不多。然而,更有甚者还扮演了当今的“唱片挖掘者”,这些博主把绝版多时的、因为内容晦涩而没什么可能被再版的旧唱片整张贴到博客上,此类博客也因而得名“完整专辑博客”。博主所呈上的唱片收藏可谓五花八门:什么土耳其的前卫摇滚、意大利的电影原声、波多黎各的单曲唱片,不一而足。

  这些挖掘唱片的博主,腰杆站得很直。“如果这是一张早就没处买了的LP,这样做也不会影响到销量,也就没人会受到损失了,”“我的爵士世界”(myjazzworld.blogspot.com)的博主Smooth说,“如果唱片工业不能发行这样的音乐,那么像我这样的博主就要填补上这片空白。”

  此番上传,使那些被遗忘的音乐人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托这些博客的福,“一些不起眼的小唱片公司,尤其是那些专攻自由爵士的,发现了一个起码消失了5年的市场,”博客“叫什么都可以”(andifyouhadtwocoats.blogspot.com)的作者拉布·海恩斯(Rab Hines)说,他所指的是再度流行起来的爵士音乐家吉米·莱昂斯(Jimmy Lyons)和阿尔伯特·艾勒(Albert Ayler)。

  有些相悖的是,“完整专辑博客”也带动了唱片的收藏市场。“如果有500人下载一张1981年的唱片,又正好有一张标价200欧元的话,那我的博客可能就帮了大忙了,”博客“不再被遗忘的音乐”(433rpm.blogspot.com)的主人“433转”暗示道。

  当然,从理论上讲,这些充当“唱片挖掘者”的博客是违法的,也是因此他们才需要匿名。然而有一些博客,贴的却是毫无流通障碍的新音乐,激起了唱片挖掘者们的愤怒。“433转”就不屑地表示:“我讨厌那种博客,它们才是扼杀音乐工业的真凶。”

  且把合法性的问题先放到一边。精明的唱片公司开始从这些被挖出来的音乐家身上看到了希望。“433转”力挺的荷兰朋克乐队Rondos和匹兹堡的工业摇滚乐队“XX委员会”(XX Committee)即将再版他们的作品了。唱片挖掘者杂志《Wax Poetics》还在“我的爵士世界”中做了广告。

  一切听起来似乎都很吸引人,然而在开始倘佯于“完整专辑博客”之前,也要长个心眼。因为正如英国乐评人西蒙·雷诺兹(Simon Reynolds)在《Wire》杂志上所说的,这些完整专辑博客严重加剧病态的‘收藏癖’现象。也就是说,到头来,唱片倒是免费听了,看心理医生的钱还得自己掏。  (编译/雨良粉)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