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指挥胡咏言昨晚在音乐厅向观众介绍叶小纲的作品“充满了温暖和容忍”,这使得大家对作品也充满期待和好奇,胡咏言的说法很“人文”。如果仅向观众宣布这是2008北京奥运会委约作品《星光——为钢琴而作》,虽然仍会让人们重温奥运之夜的激动兴奋,却不如用“温暖和容忍”来引导观众体验这部作品本来的心理定式——安详与纯净来得更准确些。
《星光》作为特别节目被安排在第七届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上做大轴,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那就是无论传统还是现代的音乐不可失去其原始的教化功能。
在音乐厅欣赏《星光》,可以触摸到叶小纲创作风格的脉搏:音乐,是有生命的、是有呼吸的、是阳光的、是希冀的;音乐,是可以美的、是能够充满人文关怀的。于是,《星光》大体会出现两种“音效”——既有丝丝入扣的心语,又具壮怀激烈的情怀。音乐与人的对话,与人的情感对话,就是音乐对人的人文关怀。数年来,叶小纲多次表示,音乐创作要体现对人的终极人文关怀。从这些年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孜孜摸索,尤以《星光》为显。
现代音乐,常常以超前意识为由更多地体现作者的自主和自我,并得到了更多的包容与善待,这也是一种人文现象。北京现代音乐节所引领的“多元、多样”的方向让人们看到了全球现代音乐的沿革与未来。北京现代音乐节越来越多地变换、丰富其形式和内容,虽然今非昔比,但翻阅今年的内容安排,有一种新风扑面的感觉,就是一切起点于“人”,终归于“人”,始终不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氛围,值得称道。仅举一例:有一台音乐会中有一首为上低音萨克斯而作的曲子,叫《一个疯子的呻吟》,有兴趣可以去一听。现实人们少有可能听一个疯子的呻吟,但是现代音乐可以告诉你,至少在这部作品中,即便是一个疯子的呻吟也被当做一种尊严引人关注。
昨天,胡咏言对每一首曲子都作了简短的评介,寥寥几句,引起许多人的兴趣和赞许,观众对现代音乐不知所云的疑惑,他几句话就打破了隔阂。他介绍美国作曲家罗伯特·比琵的作品《夜晚的祈祷者》说:“他的作品有许多不安与种种思考,只不过都是用有现代作曲技法,也有好莱坞的音乐,甚至还有爵士乐来表现的。”一席话,观众还没听就弄“懂”了比琵。在介绍陈牧声的《牡丹园之梦——为昆曲演员与管弦乐队》时,身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胡咏言不忘玩一把黑色幽默:“中央音乐学院是211工程学院,我们经常以演奏这样优秀的作品热情地拥抱别人,可惜,没人热情地拥抱我们。”
郑重也好,调侃也罢,胡咏言昨晚也体现了音乐节的初衷:对观众的简单互动,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本报记者白宙伟 J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