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流行音乐大赛更接“地气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17:12  中国青年报

  新浪娱乐讯 炫目灯光打造的广场舞台代替了演播室,社会自由音乐人同专业选手同台对决,台下观众欢呼声响彻天空……日前,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北京赛区决赛在北京欢乐谷举行。作为中国流行音乐唯一的国家级大赛,此次比赛首次尝试打破选手门槛,从殿堂走向广场。

  据了解,中国音乐金钟奖是由中宣部批准、全国唯一常设的综合性音乐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则是该奖的子项赛事。由于历届比赛只对高端音乐学院和专业演出团体敞开大门,流行音乐形式较为单一,大赛曾因其一成不变的赛制饱受诟病,也因其“曲高和寡”而不被公众知晓。

  “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和中国流行音乐的个性气质决定金钟奖必须要放下身段儿,我们今年进行了大胆改革,让大赛更接地气儿。”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总导演夏枫说,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此次大赛后,将“广场”概念引入这一殿堂级专业赛事,让参加比赛的流行音乐选手们能够“起于广场,成于殿堂,最后能回归大众市场”。

  本届大赛的最大看点是首次向社会自由音乐人开放,他们将平等地与专业选手同台比拼。同时,大赛首次启动港澳台展演选拔赛和网络歌手选拔赛,在流行音乐的种类形式和评委的选择上也强调多样性。

  据夏枫介绍,在全国15万余名报名选手中,有1.3万余名网络歌手;从几个分赛区的比赛晋级情况来看,除北京赛区外,成都、沈阳、济南、西安等赛区的社会音乐人选手占据了“半壁江山”,专业选手们也逐渐调整心态,注重服装、台风以及现场感染力。

  夏枫坦言,此次大赛的创新与转型也遭遇一些质疑。面对新赛制,部分专业选手有些焦虑、困惑和不适应,也有选手认为这项大赛越来越“流俗”,偏离了专业大赛应有的风格。

  对此,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秘书长金兆钧表示,当前流行音乐乐坛不缺乏“尖子式”作品,但也需要一些风格多样化、贴近大众的作品。此次大赛的转型,是总结历届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经验的结果。由于此前比赛只向专业选手开放,歌手们也走入一个误区——选唱歌曲越来越难,过于重视炫技,无法进入市场获得大众的认可。

  “此次大赛尝试在专业性、权威性、娱乐性和全民参与性上得到平衡,金钟大赛实际上也起到导向作用,让歌手们知道他们要为大众唱歌。”金兆钧说。

  中国青年报 桂杰 实习生 张春晓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