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莺音:“鼻音歌后”的“莺音”燕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13:45  新民周刊

  某位乐评人曾经对音乐下过这样的定义:“音乐对于我们,无非就是流过耳朵,在记忆里留下的东西。”从这个意义来说,音乐不是明天的预言,却是昨日的积淀。

  撰稿·王悦阳(记者)

  她被人誉为“鼻音歌后”,据说,蔡琴的演唱风格传承了她所创立的艺术流派。

  她说,她要把一生留给歌声,让后人去听。

  那一年,吴莺音24岁,脚踩装饰着蝴蝶结的银亮高跟鞋,踏上了仙乐斯被五彩霓虹灯渲染得光怪陆离的舞台……时光流转,六十年,将一个世纪瓜分去了一大半,如今在美国、上海两头住住的吴莺音过着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电话那头的她出口即是一句“糯糯的”仿佛歌词一般的语句:“回忆往事,有时就真的恍如昨夜之梦。”

  吴莺音很久没有在公众场合出现了,“毕竟年纪大了呀!”在接受《新民周刊》的越洋电话采访中,老太太笑着说道,听筒一边传来的,依旧是那般极具时代风情的鼻音,“不过,我总还惦记着上海马路上那些留存至今的老房子。”的确,在那一幢幢散发着异国情调的老洋房里,似乎总藏有一些时光的秘密,尤其是那幢闻名遐迩的“小红楼”,更是藏匿着几代“天涯歌女”一辈子诉不尽的衷肠、道不完的酸甜苦辣……

  年轻的吴莺音也是从小红楼的唱片公司一唱成名的。吴莺音不似金大班那样风风火火,也不像白先勇笔下另一篇描述歌女的小说《永远的尹雪艳》那般“总也不老……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岁月的洗礼很难让一个女人的容颜永葆青春,如同那黑胶片封面上“吴莺音”的名字,随着时间泛黄、枯去;可是,女人却可以依旧风韵不减,犹如黑胶片里灌注的声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还是那般悦耳动听。

  2001年,机缘促成吴莺音短暂回沪居住了一段时光,自小就是吴莺音粉丝的蔡琴终于获得了与偶像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在之后的一次明星荟萃的汇演中,两代“天涯歌后”更携手走上了宝光流倾的舞台,相倚着唱响了《我有一段情》……

  “我小时候也是最爱听电台节目,记得当时点得最多的一首歌就是吴莺音的《我有一段情》,”演出结束后,蔡琴的激动之情依旧难以言表,“这首歌真好,那时的文字很优美,简直让人浮想联翩”,直到最近这两代歌后依然保持着很密切的联系,当然他们之间最投缘的话题自然还是音乐。回忆起那次快乐的合作,吴莺音意犹未尽,“我虽然离开了歌坛,但是音乐还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几年前我和我的孙女吴爱艺一同在《流金岁月》这个栏目中唱响了属于我那个年代的老歌,这也让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飘向了过往,回到了我在仙乐斯的青春年华。”

  从唱儿歌到歌后

  吴莺音的音乐天赋自幼就展露无遗,“我最初的音乐启蒙是来自上海弄堂里卖唱的艺人。有时候我在自己的阁楼里玩耍得乐此不疲,但只要听到巷口的歌声,就会急着跑进人堆里凑热闹,但是听完了却又没有钱,于是就撒开两条小腿一口气跑回了家,哈哈。”日子久了,吴莺音也跟着学会哼唱许多歌曲,时常逗得对其宠爱有加的祖母啧口称道:“还是阿拉阿四唱得好!”如今,这段往事依旧是吴家茶余饭后常常拿来调侃的“保留节目”。

  葛优有句很有名的电影台词:一个演戏的,再怎么红,说到底也是一个“戏子”。在那个不容许“良家妇女”上得歌舞厅的年代,从事唱歌的女人并不叫歌星,而是被称为歌女,在她们暴露在镁光灯下时尚尤物一面的背后,却只是供人消遣的道具,这并不是一份受人尊重的职业。吴莺音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又是有名的妇产科医师,因此,她打算高中毕业后报考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志愿遭到父母极力反对,“母亲希望我继承她的衣钵,将来也披上白大褂行医;父亲则更加偏激批评我‘没志气的人,不肯好好读书’。”吴莺音说,当年自己的从艺道路可谓颇多坎坷。这也使得年轻气盛的她一气之下到一家小学当起“教书匠”,晚上,她却又悄悄地在电台谋求了一个职位,不过唱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儿歌。

  从此,一个名叫“钱茵”的美妙声场便透过电波传送到了夜上海千家万户,这一唱就是五年之久,虽然是一份没有酬劳的工作,吴莺音却从中学得了一个优秀歌手所应有的一切技能。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流行一种称为“RADIOSHOW”的电台节目。“当时歌星在电台现场‘一字排开’,听众则可以通过电话现场点唱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首歌。这样的节目不允许‘假唱’,百分百原汁原味真嗓演唱。”吴莺音如此描述道。

  24岁绝对是吴莺音音乐人生一个巨大的转折点。那年春天的一天,吴莺音与友人到夜总会听歌宵夜,那晚正是与她同岁的姚莉登台演唱,正是那一夜,“银嗓子”演绎的《玫瑰玫瑰我爱你》独步群芳征服了吴莺音萌动的心灵,直到晚年,每每说起上海老歌,吴莺音依然不无自豪地说道:“我小时候最喜欢周璇和姚莉两个人。许多次都是放学以后拿着书包,我就直接去听她们唱歌。”

  这一年,在一位电台好友的怂恿下原本只想在电台唱歌的吴莺音参加了当年上海鼎鼎大名的仙乐斯夜总会歌唱大赛。据记载,当年的仙乐斯大舞厅举办歌唱比赛众星云集,结果抱着“玩”的心态参赛的吴莺音以白虹的成名曲《我要你》脱颖而出,一举登上冠军宝座,也成为继周璇和姚莉之后,活跃在仙乐斯舞台上又一颗闪亮的明星。此后,她的足迹遍及上海的“仙乐斯”、“百乐门”、“大沪”等著名歌舞厅,一炮而红。

  父亲不再反感“歌女”

  沉醉于舞厅驻唱流连忘返的吴莺音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声线竟然迷倒了坐在舞台下的《夜来香》的曲作者,也就是百代唱片公司的音乐主任黎锦光。“有一天,在我的表演间隙,黎先生满脸笑颜地来到后台,他问我:你想不想来百代录一张唱片,就当随便来玩玩。”吴莺音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正式叩开歌坛大门的那段往事。那时,眼看着年少时的梦想终有机会实现,吴莺音自然是心花怒放,满心欢喜地答应了下来。

  吴莺音很快成为百代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星,而她的第一张专辑正是销量一举超过自己偶像周璇和姚莉的《我想忘了你》——“我想忘了你,可是你的影子,占有了我的心房……”如同歌词里浅吟低唱的那般,歌迷们不但没有忘记她,反而将其牢牢记在心房。

  《我想忘了你》的制作人深感吴莺音的本名“吴剑秋”太过阳刚拗口,便决定要为其取一个好听的艺名,他们觉得她歌声悦耳美妙如黄莺出谷,故用了“莺音”,起初吴莺音对这个名字非常反感,时隔多年她再次说起当时的理由,自己也乐开了花:“其实原因很简单也很滑稽,当时的红歌星:周璇、姚莉、白光、白虹,都是两个字的名字。为什么要我用三个字的?”不过后来,她最终还是妥协了,“吴莺音”这个艺名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是瞒着父亲进入歌坛,她还要求百代公司不要在自己的唱片封面放置照片。

  结果,反对女儿唱歌又喜好听歌的父亲,也机缘巧合地买了吴莺音的这张唱片,但浑然不知唱片内的女声正是自己的宝贝女儿,听后甚至还赞赏有加……直到有一次,吴莺音身着旗袍外出正巧撞上归家的父亲,父亲便质问起妻子女儿的去向,“我母亲就告诉了他实情,还告诉他我录了一张唱片,就是《我想忘了你》,我父亲竟然一下子转怒为喜。就因为这张唱片,他同意了我唱歌的事。”

  要在上海闯出名堂不容易,要在百代录制唱片更不容易,除了绝群的歌艺,独特的气质更是重中之重。当时的红星如姚莉、周璇、李香兰、白光、吴莺音者,谁没有自己专属的招牌气质?但在这些女星中,又最数吴莺音的歌声别有风情:爽朗中带有鼻音,抒情幽怨中又不失妩媚。从1946年开始的短短3年内,“百代”录制了吴莺音的《岷江夜曲》、《春光无限好》、《断肠红》等30多首歌,唱片发行后,几乎首首流行。这个发片速度即使在以高产闻名的台湾歌星蔡琴看来也是十分惊人的成就,令人感慨。

  如今,深入人心又为众多歌星翻唱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即是在那个时期灌录的。可是,当初《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作者刘如曾将写好的歌给吴莺音唱,却“碰了一鼻子灰”,“不怎么好听嘛,我不要这首”。吴莺音说,当初自己认为这首歌“曲调不美”,还差点宣判了此曲的死刑,“当时写歌的人的作品没有人唱就等于卖不出钱,迫于生计的刘如曾一再怂恿我一定要录,我才终于答应了。”

  谁知道歌曲一发行,在港台等地大受欢迎,“唱片卖疯掉,我和刘如曾都觉得好玩,想想差点就没有这支歌。”试想,假如没有吴莺音献声,《明月》很可能就此埋没在中国流行音乐长河里,默默无闻。

  卷土重来

  1949年,一个新时代来临了,昔日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逐渐沦为“靡靡之音”,取而代之的是嘹亮的红色军歌,这也预示着在流行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上海时期”行将画上休止符。“我们那个时期很多的知名歌星包括姚莉、白光、张露、张伊雯等都到香港另起炉灶,也有人和我说,香港的发展前途可能会更好,但因为家庭我还是选择留在了上海。”

  1955年,远离了音乐多年的吴莺音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合唱团接受正统声乐训练,解放前的一代歌后沦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介歌手,吴莺音却自得其乐,因为她的唱腔在正统的声乐训练中更上一层楼,鼻音的运用更为纯熟,音色更爽朗,韵味也更足。吴莺音笑称,“日后老美为我取‘鼻音歌后’的尊号也是靠那段时光一位老师教授的鼻音共鸣的功夫赢得的。”

  1957年,已迁往香港的百代唱片公司邀请她到香港与音乐人姚敏合作制作一张唱片,其实,在这张唱片背后还藏着一个响彻整部中国流行音乐史的名字:陈蝶衣。半个世纪前的香港,在尖沙咀格兰咖啡馆里,姚敏和陈蝶衣每天都会坐在那里即兴创作,两人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一个星期下来就能写出十首歌”,姚敏日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如是写道。

  在香港的这段时间里,与她合作最多的作曲家姚敏特别为她制作一张专辑,其中包括:《我有一段情》、《醉酒》、《南风》等十首至今脍炙人口的歌曲。《我有一段情》是陈蝶衣怀念留在上海的儿子陈燮阳而作,蝶老曾说,“必须有情,始可写歌……”,而这首动人的歌曲竟让一位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歌词的高产作家“前前后后推敲了整整十天”才赋就一纸。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吴莺音依然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我有一段情》:“婉转多情,特别适合我清朗中略有的鼻音、幽怨而抒情的嗓音。” 

  1983年,年过花甲的吴莺音在流行歌坛卷土重来,成为中国歌坛一件盛事,她再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南下广州录制唱片《您好!我是吴莺音》。一年后,她经香港赴美国洛杉矶定居,是年应邀在纽约开了个人音乐会,随后一发不可收,多次巡演旧金山、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1992年至2000年间,吴莺音又唱遍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等地,且场场火爆,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仿佛一段不老的传奇,吴莺音一唱六十载。2001年,吴莺音在自己八十大寿之际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与老伴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虽久居美国,可是每年她都要和老伴乘飞机回沪两趟,她希望有一天当自己走不动时就留在上海……。“我最留恋的还是上海的海派风情,以及我的那些小辈们,如果还有机会,我依旧想与他们一同唱响老歌。”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