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娱乐讯 9月12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普通周末,青岛首个本地音乐节品牌——金沙滩音乐节在黄岛经济开发区美丽如画的海滨拉开帷幕。十多支热力四射的摇滚乐队空降至如麦子般金黄的细沙滩上,为原本宁静如画的旅游度假区注入了源源活力,仿佛从靛蓝色海平面上吹来的阵阵干爽的海风,也许是青春的气息作祟,现场的每一个人,不论是乐手、观众还是工作人员,都纷纷沐浴在那种令人感到无限年轻的醉人情节中。这绝不是假话,正如现场的某位著名乐评人所说,“这是我今年到过的最舒服的音乐节了,因为你都完全可以不在乎你听的是什么。”
是什么给金沙滩音乐节做了额外加分?在各类型户外音乐节已经变得频繁而不再新鲜的今天,是什么还可以保证让我们去分享“激情、浪漫、爱情、友情”的那些口号不是一句空洞的广告?这些正是我们打算通过记录此次金沙滩之行的感受从而找到部分答案的困惑。
12日,天气相当好,给足了面子,从这个舒适的开端,我们看到了步入了21世纪的摇滚乐文化,在被嫁接被山寨,并逐渐摒除了“暴力、毒品、性”等西方文化的糟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摇滚乐的“阴暗面”)之后,开始与精品旅游文化、高端物质文化或者更平民的大众文化相互混合、相互妥协,进而相辅相成的可能趋势。这绝不是坏事,也许本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更适合的说法,生活在一个我们不再需要去叫嚣着“爱与和平”的年代,这类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概念的综合型音乐节必将在未来大行其道,这不是规模的大小能决定得了的事——更何况,金沙滩音乐节作为当地政府一系列户外文化活动的一个环节,确实能大方打出完全免费的诚实招牌,配以现场无可挑剔的旅游风景,还有传统的啤酒、美食,对于一些视看音乐节为鸡肋的游离分子,怎的不是一种美好诱惑呢。
例行公事地讨论演出实况之前,不妨先多说说这个音乐节的周边元素,按笔者的个人意见,这些看似与音乐无关的细节,或许才是此次金沙滩免费户外大Party的最最靠谱之处。首先是环境,不知算幸运还是不幸,黄岛金沙滩远离喧闹的市区,属于未彻底开发的旅游度假区,对于一般的青岛市民而言,需要乘坐渡轮抵达,所以,能亲身体验到本次音乐节的观众人数,必定会大打折扣,换句话说,金沙滩上的一切,与盈利无关,也就避免了那些怨声载道的麻烦。但换个角度,天然的海滩、有限的人数、除却音乐声外宁静而安逸的氛围却保证了一种高质量的另类度假看点。比如,你能不时看到零零散散的比基尼“大蜜”从你眼前闪过,当然,也不仅仅是所谓的“男人的天堂”,同样对于一批稍稍有点艺术小追求、小抱负的文艺青年们,这里也可以被当做灵感的温床:嘿,戴着“卢广仲”式黑框眼镜的哥们,你可以观察到摇滚乐的声浪与潮起潮落的海水之间的某种共鸣么?甚至你还可以就地读读保罗-奥斯特在畅销小说《在地图结束的地方》里写孤独的潦倒诗人威利和他的爱狗在海边最后厮守的段落;山人乐队的小不点乐此不疲地在沙滩上雕出了一个裸体的人背,被一旁似懂非懂的观众评为“不得志的艺术家”;歌手山子则带来了他的爱狗嘟嘟,这条友善的可爱动物把红色塑料饭盒当成了一顶开心礼帽;有乐迷在主舞台下打出了写着“爱摇滚,爱扯淡——扯淡是个技术活儿”的大旗;还有,你且细听,在木质酒吧隔间里,正有几个姑娘弹着木琴,有说有笑地,不知是排练还是在游戏;甚至,等到夜幕降临,海水吸尽了音乐声之时,与心爱的人搭个帐篷在海边享受那无人打扰的风情……如果把音乐切掉,如果耳朵听不到了,此情此景,便颇有点电影《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里的感觉了。
于是,或许你可以短暂地远离舞台,走上离海最近的一片沙滩,站在那些Pogo 后的湿脚印上面,在内心默叹,“原来,海,你便是我的音乐,而音乐,你便是我的海”,并且享受着海水将脚下的细沙带走时的触觉……
于下午抢先登台的都是清一色的新乐队,如Coatlxoxouhqui (绿蛇)、Coldcase、 I/O管、Buffer Zone、the Flyx、霜冻前夜、The Rogue Transmission等等,其中I/O的后摇结构与Buffer Zone活力四射的女主唱曾让人耳畔稍稍一亮。到了傍晚,有人放飞了一盏红色的孔明灯,但由于气温骤降、天色变暗等因素,音乐节又再度仅仅局限于演出本身,不免让人感到有点意犹未尽的遗憾。接下来,川子略有玄味的演唱也吸引到不少铁杆粉丝,他们在夕阳下跟着合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马条则用民谣与摇滚杂交,混合出经历岁月洗涤的沧桑,他说他听见青岛的钟声敲了五下,于是便唱了那首《五响》,现场爆发了第一次像样的群体Pogo,末了,马条说最后压轴的山东观众的老乡谢天笑,打起了小广告,警告观众们千万不要走开……
Subs还没登台,地下就乱开了锅,粉丝们摇举着数面旗帜,蓄势待发准备着Pogo。接着,主唱抗猫以一身黑皮革登场,她外穿胸罩和内裤的做法引发了歌迷们的阵阵尖叫,俨然有点酷似小 Lady Gaga的派头。做了很多年乐队,身为国内骨灰级朋克乐队的主唱,她的干吼式唱腔、夸张舞动的身姿,还是那么热力,令人记忆犹新。抗猫在离场前讲的一番话还颇有点嚼头,她比较诚实地坦白:“我觉得这个音乐节太怪了,从来没见过民谣和朋克结合得这么好的……这个靠私人力量办起来的音乐节,是我觉得今年最符合伍德斯托克精神的一次。”
山人乐队带有浓郁云南地方色彩的民谣是当晚音乐水准最高的现场之一。在方言演唱中穿插了插科打诨的诙谐桥段,三弦、手鼓、钢片口琴等民族乐器的运用增强了感染力,贝斯手为配合应景还特意戴上了一顶海盗帽,其中乐手小不点的精彩口技表演最能体现了“真功夫”的亮点,而一首抒情版的《香格里拉》则把现场煽向了压轴前的小高潮。
回到家乡主场的谢天笑最获关注,在其开演前就因有太多歌迷向前拥挤而造成了主舞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由于不满意被过分拉长的调音时间,部分歌迷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轻微的抗议。但最终老谢还是用自己摔琴无数的爆发潜力征服了全场,成功应验了那个自家饭菜自家吃着最香的道理。依然还驻留在现场的歌迷用点燃的火炬、飘扬的印有格瓦拉头像的旗帜以及张口闭口的“牛逼”,证实了这个用那几首经典老歌吃遍国内各种场次的“中国摇滚现场之王”的号召能力。
夜真的深了,看不清海水,也看不清从对岸的繁华市区折射出来的点点星火。如果可以的话,总希望这篇乐记不会被写成游记,但它终究还是变成了一篇游记,不过,管它呢,听音乐本身不就是种旅行么?
司炉/文 王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