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梅塔救急为副首席翻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8日12:49  新闻晚报

  

梅塔救急为副首席翻谱
祖宾·梅塔率维也纳爱乐乐团献演 孙燕君 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 李佳杰 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乐迷,却错失了昨晚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上海音乐会,很抱歉,也许你永远无法弥补这个遗憾。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乐团为了新中国60周年华诞而献上的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中国人快马加鞭》,更不仅仅是因为祖宾·梅塔慷慨地两次返场额外加演曲目……单是乐团用精湛的技艺带给乐迷们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就足以让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激情演绎渐臻佳境

  昨晚,当主持人宣布音乐会正式开始后,乐团却迟迟不见上台。直到观众席里自发地爆发出掌声之后,乐池两边的大门才终于打开,乐师们鱼贯而入。大家还未缓过神来,站上指挥台的祖宾·梅塔却已挥动手中的银棒,一串欢快的旋律跳跃而出,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虽是部难见功力的小作品,但干净细腻的音色已然彰显出乐团的与众不同。

  上半场,乐团选择了海顿的 《第104交响曲“伦敦”》。今年是海顿逝世200周年,“伦敦”则是大师生前最后一部交响曲。虽然海顿的作品对大多数观众而言略显沉闷乏味,但在梅塔的诠释下,这首作品在音响层次上做足了文章,考验了乐团的基本功。

  真正的高潮则出现在下半场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无论是小提琴和木管的对话,还是中提琴和大提琴的陪衬,都严丝合缝,精准到位。每一乐章的起拍和收拍,似乎用人耳根本分辨不出时值差,干净利落,却留下无限回味。

  而在专业人士眼中,维也纳爱乐的精妙之处是对音乐感情色彩和音响效果的处理。著名作曲家奚其明在听完整部作品之后,大赞完美到无可挑剔。“当我们国内的乐团还在努力达到音准和节奏统一的时候,人家已经在感情色彩上实现了一致,这才是音乐的根本。 ”奚其明评价说,维也纳爱乐每个声部都有清晰的层次,音响的强弱协调近乎完美,而这就是交响乐的最高境界。

  梅塔急智化解虚惊

  乐师们精湛的技艺令人折服,而他们对待音乐的严谨和专注更令人敬佩。坐在前排的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每一个乐师的两鬓都流着汗水,而他们的眼睛却始终盯在乐谱和指挥身上。记者在第一排甚至还能听到首席小提琴的鼻息声,每拉完一个乐句都会深吸一口气。而作为乐团中唯一的女性,阿波娜·丹奈洛娃昨晚最终坐在了副首席的座位上,但她的表现却最引人注目。在演奏“勃四”第一乐章时,丹奈洛娃一直紧锁眉头、满脸愁思,似乎就快要掉下眼泪。

  昨晚最大的意外也发生在丹奈洛娃的身上,与其共用一个谱架的首席小提琴在翻谱时,由于动作过快,未能将页面完全翻过去,而此时音乐已进入了下一个乐句,已无法再腾出手翻谱。眼明手快的梅塔立刻往左借了一步,迅速把首席小提琴面前的乐谱翻了一页过去,而他的右手却仍然在空中划着节拍。丹奈洛娃对着梅塔会心一笑,一场虚惊由此化解。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