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12月24日北京展览馆剧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V21”演唱会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办。此前崔健分别于2005年、2008年在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馆举办了万人大型演唱会。“户外大型专场”是媒体及歌迷们对崔健下一步的期待,但崔健居然“急流勇退”到2700人的北展剧场,这让很多媒体感到意外。“还开什么发布会嘛,场地太小了,根本不用宣传票就都卖光了。”发布会现场,不少媒体这样交流着。
老崔老了
“这次北展演唱会主要是一个纪念。1990年崔健发起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巡演,起始站就是在北展。20年之后,我们又回到北展,预示这一个阶段的完成和一个新的开始。”崔健的经纪人尤尤解释说。据介绍,北展场地方面在24日前后都有空档,场地方很希望崔健能多演几场。而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V21”全国巡演的海报上,也标明了24日、25日两天。但崔健方面目前只跟场地确定了24日的演出,有无加演要看情况再决定。
一位熟悉崔健的媒体表示,崔健这次全国巡演其实密度很大,烟台、常州、惠州、深圳、东莞、武汉、郑州,算上赶路、彩排,几乎每隔一天就要开唱一次。而且崔健对现场要求极高,每次都全情投入,换做一般48岁的人都顶不下来这样的强度。虽然20年前,28岁的小崔在北展连演了三场,但现在48岁的老崔再这么连演,确实不利体力安排。
当主持人李静问崔健对年轻观众的期待时,崔健也随之表示:“现在站在台上会觉得自己老了。但看到观众们的状态还是会觉得自己年轻。其实摇滚乐就是针对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有反叛精神的年轻人的。中年人想的事情多了,反叛的情绪一定会打折扣。但是理性的平衡点变成爆破点之后,能量还是会很大的。”后边这半句颇难懂的话,很明显,崔健是留给自己的。
老崔没老
岁月、身体是一方面,在精神力上,老崔与20年前相比似乎更加强大。当天,艾敬作为嘉宾带来了一张她和崔健15年前在日本演出时的合影。照片上的“小崔”还没有开始戴帽子,低歪着脑袋,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甚为可爱。程琳也来到现场,送了崔健一顶同样镶有五角星的灰色帽子。“我看他老戴这顶,都破了,换个颜色戴戴。”崔健颇带自豪地解释说,帽子上的缝补及五角星都是他跟助手人工完成的,“就是因为破和旧我才越来越喜欢。”身为“摇滚教父”,崔健的穿衣风格也是他坚持自我精神的外在表现。比如现场他身穿的大衣上,领子、袖子上的“补丁”及民族风套袖都是自己后补上去的。在要求解读“时尚”时,崔健说:“时尚不应该是消费,而应该是一种创造。”
时尚如果只是小方面,那么在艺术领域的探索上,崔健更是从未停止,且一直充当先锋。在北展演唱会上,“视频展示”将成为崔健最着力打造的新玩意。“这其实是我们刚刚开始关注的内容。以往中国音乐人都认为音响是第一位的,但后来我们看了很多国外的表演之后,发现人们对演唱的第一印象都是通过视觉完成的。于是我才意识到长期以来我们对视觉的忽视。”崔健特意找来了几个非常年轻的视觉设计师与自己合作,并且在此前的全国巡演中已经开始磨合。“做视频简直是其乐无穷!可以为演唱会制造很多奇妙的效果。比如在郑州演唱《盒子》的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个郑州二七铁塔从盒子里跃出的效果。现场观众可能接受我们的音乐还需要一个过程,但给他们这个视频,一下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说到视频尝试的时候,崔健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甚至也感染了在座的采访者们。这可能就是不断尝试新艺术给人带来的超越物质享受的愉悦,这也是老崔很难让人感到他精神衰老的原因。
据悉,崔健目前也正在与古典乐团谈合作可能,明年将有望举办一场“古典+摇滚”的跨界演出。
老崔唱真
作为一个“摇滚教父”,对文化、社会现象的监督和批评是崔健一直没有停止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比如早在相关政策下达之前好几年,崔健就发起了“真唱运动”,呼吁观众反对假唱。在“真唱”被放入明文规定之后,崔健的观察和呼吁并未停止。
在聊到年轻观众时,崔健说他发现虽然表面上“80后”、“90后”的年轻人崇尚个性,但其实“反个性”也正在年轻人中蔓延。“现在所谓崇尚个性只是外在或者消费层面的一种表现或宣传手段。其实从审美上、道德上,很多人还是不接受一个人真正有个性的。我就亲眼目睹了当一个女孩真正表现个性时,所有人都离开她。周围那些受过教育的人都告诉她‘要不就改,要不就滚’。大家可能还会说,10个人有9个人说你不好,所以你不好。在我看来,所有算人头的东西,包括点击率之类,都是儒家那种一个标准的范畴。‘一个标准’就是扼杀个性。这些历历在目,特别可怕。”
在更广的演出环境方面,崔健也发现了让很多演出商、媒体及观众困惑的问题。“我们有很多演出不能办,但实际上基本类似的演出在另外的地方就可以办。这让很多人困惑。实际上我们对于文艺演出的核查是没有标准的,既无关经济利益、也无关文化利益、更无关国家利益。最后我们发现,只是某个官员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而随意做的决定。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种事例,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只是因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不喜欢,就完了。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报记者刘颖J188 刘航摄J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