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无线音乐咪咕汇 一场草根逆袭的音乐狂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9:12  新周刊

  前言:大规模的网络直播、歌迷对现场产生直接影响的互动、比电视更好的全方位收视体验。无线音乐咪咕汇成为无线音乐的开拓者、前行军。

  杰西卡·威廉姆斯在《大事件——决定未来的50件事》一书中指出:一项由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英国电讯商沃达丰进行的研究推测,一个发展中国家每100人所拥有的手机数如果增加10部,其国民生产总值会增加0.6%。

  据估计2006年全世界产生了161乘以10的18次方字节的信息,这个数字是161后面还有18个零——这些信息能填满1610亿个苹果iPod播放器。

  2006年同样是中国的数字音乐元年,2006年6月中国移动推出了无线音乐俱乐部,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一站式音乐消费及娱乐服务,带动了整个音乐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同样在2006年上半年,《新周刊》以《新媒体核变新世界》为题梳理新媒体、网络及无线通讯给生活方式带来的重大革命——“拔掉电话线后,手机与电脑争夺着个人信息终端的平台,包括4亿多中国人在内的20亿全球手机用户成为了新媒体的受众:短信、彩信、彩铃、信息订阅和电子报、流媒体竞成‘掘金产业’”

  “十年前,没人敢预测今日的新媒体盛世,同样地,今日也无人能料,十年之后的新媒体远景。”

  到2009年底,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咪咕汇即将举办第四届,采取全程网络直播的方式,并纯粹只在网上发布,这样大规模的网播不仅是第一次,网民能够对现场产生直接有影响的互动也是第一次,并且第一次有比电视更好的全方位收视体验。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无线音乐领域,数字时代盛会已经拉开帷幕,远景宏图正在徐徐展开。

  “Pay-what-you-like”

  2007年,英国老牌乐队Radiohead将自己的新专辑《In Rainbow》放到网上用下载的方式进行售卖,这种方式被命名为“Pay-what-you-like”,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看着给”,即歌迷可以为下载歌曲想付多少就付多少,虽然大多数歌迷选择的是一分钱不付下载专辑,但《In Rainbow》在2007年12月31日以CD形式正式发行的时候,专辑的网上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他们上一张发行专辑《Hail To The Thief》的销售收入。

  Radiohead的创新性销售方式给低迷的唱片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可见数字销售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有平台,有用户,好的内容一样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这股无线音乐潮流一样对中国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9年2月,音乐人张亚东的首张作品辑《潜流》透过无线音乐俱乐部平台独家首发,3月,传言将是谢霆锋“绝作”的数字专辑《最后-谢霆锋》在无线音乐俱乐部发布;6月,S.H.E献身成都,举办数字专辑《爱的地图》无线首发新闻发布会,随后,声称不再发行实体CD的莫文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的最新翻唱专辑《回蔚》将通过无线音乐俱乐部发行。

  先锋音乐人和唱片公司纷纷启用新的渠道发行音乐,众多大牌歌手高调与中国移动合作,透过无线音乐俱乐部平台发行自己的新专辑。从最早英国的一支“疯狂青蛙”彩铃开始,这项无线增值业务为中国的音乐界带来了新的曙光。唱片公司、音乐人、歌手与中国移动紧密合作,大众能在中国移动的网站上试听、下载到很多最新歌曲的彩铃、振铃和全曲。

  有的歌手在实体唱片推出前,将自己的新专辑透过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俱乐部的平台,进行独家首发;有的则像谢霆锋、S.H.E、莫文蔚等人,专辑只通过数字发行,而不做实体发行,以上这两种新的音乐发行模式是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俱乐部从去年年底开始推出的一个新项目。在这个项目推出后,每个季度都有若干张全新的流行音乐专辑透过无线音乐平台抢先发布。

  无线音乐大事件

  众多歌手选择无线音乐平台不无道理,科技进步使得音乐从服务到统计发生了质的改变。

  音乐从最开始原始部落祭神时开始兴起,到后来的剧场,再发展到唱片、广播、电视(MV和演唱会),传播途径越来越向大众普及化发展。用户从只关注音乐,到出现追星族,关注音乐相关的内容。唱片从最早一张黑胶套个封面,到磁带只带一张封面、背面是歌词,再到现在的唱片除了封面以外,里再加一叠写真和歌词页,再附一张海报。音乐从单一服务形式,发展到多种服务形式。有专业人士指出,到了互联网时代,最早的音乐视听或下载网站,都是听完或下载完了后就走人;到后来太合麦田提出来“太乐鱼”数字销售增加歌曲的附加值,比如歌词显示、电子版封面和写真等。百度MP3试听到现在也开始提供同步的歌词了。这还不算最好的服务,现在国外又多了推荐分享音乐模式。比如潘多拉、last.FM等网站。网站系统会分析用户行为,智能化为用户推荐喜欢类型的歌曲,并有web2.0模式提供音乐分享和交友功能等等。

  再看无线音乐,绝不会走找歌—下载—走人的路线,如果只是这样,那么音乐纯粹还只是一个快速消费品,是典型的以内容为中心的初级模式,而其实真正的服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开发出产品以外的多种赢利模式,把无线音乐市场做大。

  因此,一旦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发布排行榜,那必是往日音乐模式无法做到的集公正性、权威性和唯一性于一身。第一届中国移动M.MUSIC无线音乐颁奖盛典举办时,分用户数据奖、评委数据奖和“无线音乐生力军”3大类40个奖项,都以数据作为基础。这一举动可谓开创了无线音乐先河。

  2009年12月20日, 2009年第四届无线音乐咪咕汇将于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行。无线音乐咪咕汇就是以无线音乐排行榜为基础,盘点一年来的乐坛发展,强调真实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的音乐盛会。如今已经是年底最星光熠熠的演出,届时出席嘉宾多达100来人,加上首次在网络上进行全方位直博,放弃旧电视平台,奔向新媒体怀抱,在无线音乐、无线娱乐乃至新媒体发展道路上又是一桩大事件。

  草根逆袭

  网络平台的直播不仅脱离了电视死板的单一输出,让歌迷能够从9大网络平台,从各个角度欣赏一台高水平的年度音乐盛事,还可以点击给歌手“送花”、“泡泡”……,现场能够直接反馈歌迷在网络上的表现,歌迷甚至能够点播喜欢的歌曲,让歌手在现场演唱。这一切都让从上至下的音乐灌输变成了由下而上的全民狂欢,歌迷的意见愈发受到重视,虽然有不少歌迷不能亲临现场,但与偶像的距离从未这么接近过。歌手也能确切知道歌迷的需求与喜好。

  因为盗版、发行渠道不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华语乐坛在传统唱片业上多年来停滞不前甚至举步维艰,因此谎报、滥报唱片销量的新闻层出不穷,为唱片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无线音乐首先能够成功规避盗版的困扰,日益壮大的声势也让其在“发行”层面以几何倍数向前发展,因此目前中国移动拥有的中央音乐平台,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的音乐销售网络。同时中间链条的减少直接亦能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唱片制作商的利益也实现了最大化。

  所以,各大唱片公司与电信运营商的关心越来越紧密,参与无线首发的歌曲和歌手越来越多,歌手和唱片公司通过无线音乐获取的收益也远远超过了传统唱片业。相应地,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在无线音乐数据基础上的无线音乐颁奖盛典也就是顺理成章,一气呵成的事了。

  2008年《新周刊》曾经将“第N个人大代表”封给所有网民,在今年的知道分子热议2009论坛上,青年作家蒋方舟提出,要将年度新锐人物封给所有公民。在此背景下将盛大的音乐典礼移植到网络,重视歌迷的意见,互动式提升音乐力量,实属时代的前行者。

  贴士: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咪咕汇里程碑

  2007年1月,第一届中国移动无线音乐颁奖盛典诞生,首次向全社会公布了无线音乐下载真实数据,引发业界强烈震动,引起媒体和受众热议,获得了中国音乐界“数字第一榜”的美誉。

  2008年1月,第二届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年度盛典,以国内顶级的艺人阵容,以国内唯一一个电视直播的颁奖礼,在电视收视率和网络浏览量上均缔造奇迹,充分说明受众对于无线音乐俱乐部的认知及对中国移动在音乐专业上的信赖不断增加,彰显了“数字第一榜”的实至名归。

  2008年12月,第三届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年度盛典正式更名为“第三届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咪咕汇”,首次推出年度主题——“音乐-爱”,显示出中国移动对于音乐产业发展的关注和社会责任感。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