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69岁的鲍勃·迪伦曾唱响《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等时代强音,被誉为20世纪在文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美国《时代》周刊称他为“伟大的诗人、尖刻的社会批评家、勇士、反主流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随着鲍勃·迪伦全球巡演中国台湾站的确定,关于他有望来沪开演唱会的消息也越传越烈。不过,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沪上并未有演出公司正式接手,沪上的歌迷是否有幸在家门口一睹这位传奇民谣歌手的风采目前仍未知。
据悉,目前鲍勃·迪伦的全球巡演中国台湾站也仅仅只是确定了时间,而在其官网上,关于亚洲行的最新日程仅止于3月29日的日本站,并未有任何中国城市的确定演出消息。据了解,近年来关于鲍勃·迪伦来华巡演的消息不断,特别在去年,随着他计划进行亚洲巡演,一时间有多家演出公司都曾表现出有兴趣接盘。记者了解到,其中北京一家演出公司还曾计划接下他在中国的所有演出,“鲍勃·迪伦这样的大师,一定是值得的。”上海方面,也有超过两家公司在去年年中曾着手筹划他的演唱会,但最终这些计划都一一被搁置。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来因为鲍勃·迪伦年事已高,身体不适,所以去年计划的巡演被推迟了,二来不少演出商对他在华的市场持有怀疑态度。
事实上,根据此次台湾媒体披露的唱酬,鲍勃·迪伦“并不贵”。有台湾媒体报道,今年他的5场表演总计仅200万美元,即每场40万美元,远低于王菲、刘德华、张学友以及周杰伦等华语歌手的开价,但对于演出商而言,华语歌手的市场号召力有前例可以参考,也有很多可查的市场数据,但就海外歌手而言,若非正当红或者曾大红大紫,毕竟都是有风险的。以“平克·弗洛伊德”的前成员罗杰·沃特斯2007年的上海大舞台演唱会为例,上座率并不理想。有业界人士认为,“鲍勃·迪伦毕竟是一个外国的歌手,虽然他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周围也有许多乐迷很雀跃,但就市场而言,仍然是一个有风险的演出。毕竟这是做生意,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不仅仅只是为了梦想,更不是为了追星。”
目前,根据台湾站主办方“布洛克兄弟”的消息,已经确定的除了4月2日的台湾站外还将有香港站,至于上海方面,“布洛克兄弟”表示虽然有计划,但仍然没有找到合作方,“如果最后没有找到,也不排除取消。”尴尬的是,台湾站由于台北小巨蛋没有档期,而台北市体育场不愿意租场给演出主办方,所以这场演唱会最终将在台湾何地举办仍是未知数。
随着台湾站基本确定的消息披露,内地有大量乐迷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在某著名网站,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有鲍勃·迪伦演出的消息被不断转帖,不少乐迷都期待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能够到北京、上海,甚至广州举行演唱会,并怀着“朝圣”的心情期待他来内地演出的确切消息。除了有热情的乐迷表示要组团去台湾观看演唱会外,也有乐迷在听说北京、上海演出未定的失望消息后表示,“实在不行,干脆自己投资做一场。这样的大师,在这个年纪,实在是来一次少一次。”
◎ 相关链接
作为文化符号的鲍勃·迪伦
应该如何定义鲍勃·迪伦?民谣、布鲁斯、乡村、福音音乐、摇滚、爵士、电子……他在过去50年的流行音乐史上印满了自己的足迹。几乎当下所有的一流音乐人、词曲作者都在追忆音乐启蒙之路时提起过他的名字。2008年,他被授予了普利策奖,之前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学术界,人们为他立传、出书,他的歌词和吟唱方式催生了所谓“迪伦学”。作为一个高产的画家,他的画作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2005年,马丁·斯科塞斯用4小时的影像资料拍成了关于迪伦的音乐纪录片《家园迷途》(No Direction Home)。托德·海因斯执导的影片《我不在场》奇思妙想地用7个分身隐喻迪伦的多重身份。从罗伯特·艾伦·齐默曼(鲍勃·迪伦本名)化身鲍勃·迪伦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时间流逝,对鲍勃·迪伦似乎造成不了影响,他也并不打算把荣耀全部留在20世纪。69岁的他,仍然一身牛仔打扮,唱属于另一个时空的歌。去年,他先后出版了两张专辑,似乎在证明,他的创作生命力有多惊人。以公路和性为题材的《一起经历生活》(Together Through Life),一发行即问鼎英美各大唱片榜;圣诞歌专辑《心中的圣诞节》(Christmas in the Heart)中,他用直白得不能再直白的方式唱大家耳熟能详的《小鼓手》、《圣诞仙境》和《圣诞老人来了》。
诗人、画家、预言家、摇滚明星、流浪儿、冒牌货、叛徒、牛仔、避世者……究竟哪一个才是鲍勃·迪伦?答案就在风中。
鲍勃·迪伦谈“鲍勃·迪伦热”
“他们(那些为鲍勃·迪伦立传、出书,甚至专业从事迪伦作品研究的人)都是门外汉。‘门内汉’都知道我们是干什么、怎么成功的。当然,你可以为之写上厚厚的研究著作,我自己也能就这个课题开课,讲解如何演奏我的歌,教对此感兴趣的年轻人如何玩这种音乐。但你要知道,这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对‘门内汉’可没什么吸引力。流行音乐人不是生来就该做流行音乐的,这不是他们的使命。有关莎士比亚生平和作品研究的著作不胜枚举吧?可你愿意读的有多少?你应该宁愿去看一场莎剧,而不是去读他的批评文章吧?反正我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