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语流行乐坛十年关键词:粉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1日15:55  新浪娱乐
华语流行乐坛十年关键词:粉丝

不管台上是谁,台下的粉丝一年比一年狂热

  1994年,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首次集体发出了与港台不同的声音,那英、陈琳、孙悦、陈红、郑钧、魔岩三杰??他们如同八十年代末期中国文学界的井喷一样,不经意间的一首作品就可以被全国听众传唱多时、妇孺皆知。他们也最先摆脱了几十年来“文工团”对文艺事业的誊养,成为主动走向市场“找饭辙”的先行者。

  《阿莲》的演唱者戴军,凭借这首歌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金曲榜》的播出火遍大江南北。自1995年起,这代歌手一同投入了滚滚的“走穴大军”之中。戴军说:“就我们几个人,陈琳、朱桦、毛宁、高林生、陈明,平时在北京见不到,却经常在外地的走穴演出上见到。”90年代中期的内地流行音乐并没有以唱片为单位为歌手制作专辑的正规唱片公司,在二、三、四线城市、县城,通过被称为“穴头”的商业演出经纪人组织,现场演出,赚取外快,是那一代歌手主要的经济来源。他们的出场费视名气大小,从3万元到20万元不等。“那时的‘走穴’比现在的商演市场混乱和恐怖得多,收不到演出费的情况经常发生。”戴军说。

  90年代的中国流行乐坛还没有粉丝的概念,歌迷在电视前,在马路上,在三线城市的走穴舞台前。当歌手来到眼前的时候如痴如醉,歌手离开之后立即遗忘,回归平常生活。1997年文化部颁布《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演出主体单位实行经营许可证业务,演出经济机构取代了穴头,“走穴”渐渐被“商演”取代。进入新千年,伴随商品社会成长起来的80后进入青春期,他们愿意为偶像消费,运作渐渐正规的唱片公司自然会满足这一需求。

  湖南卫视的《音乐不断》栏目是一档在前网络时代影响巨大的音乐栏目,它拥有一个叫“音乐不断歌友会”的子栏目,每周都会有歌星来到电视台演播厅,进行规模100人左右的小型演唱会,目的则是为了宣传艺人们推出的新专辑。参加歌友会的多为中学生,他们比前辈有了更多的机会面对偶像,练习尖叫,习惯于被抽中,上台与偶像拥抱,做游戏,赠送礼物。他们就是数年后“粉丝”的雏形。

  自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栏目起,歌迷的狂热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相伴的是专业化。据媒体调查,伴随选秀类节目的热火朝天,收取组织报酬的“职业粉丝”出现。“低级别的职业粉丝表演喉咙嘶哑和泪流满面,高级别的职业粉丝则成为唱片公司宣传部门的一个延伸,负责指挥粉丝群体的集体活动,制作宣传品,组织拉票会等等。”一位受访者这样介绍。

  唱片公司也把主要的宣传渠道从传统媒体直接伸入网络社区的“粉丝”之中。通过苦心经营的“百度贴吧”、歌手的博客及微博(http://t.sina.com.cn),扁平的网络世界令粉丝与偶像有了至少是看起来更直接的接触,粉丝们通过领袖,在唱片公司的动作之前闻风而行,主动参与互动活动。“走穴”时代的“歌星找歌迷”,到了“贴吧”时代,变成了“歌迷找歌星”。

  选秀明星在比赛结束后会被公司集体带走到各地商演,这是“走穴”的延续。在比赛刚刚结束,热度仍然很高的时候趁热打铁,能为公司赚取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过了这个时机,就要为歌手准备专辑及其制作人了,这对于“赚粉丝钱”的以选秀为主业的娱乐公司来讲,是一件有点头疼的事。毕竟唱片行业在萎缩,一张传统意义上的“好专辑”越来越难以诞生。

  “快男”陈楚生、“超女”张靓颖、周笔畅、何洁、尚雯婕都曾与专事经营“超女”的天娱公司发生沸沸扬扬的解约事件,起因均因为公司无法满足歌手本身的音乐事业要求。其中转换门庭后成功的是少数艺人,多数仍然与在天娱时一样“半红”。与“94一代”以一首或几首成名作而红的陈琳、陈明、戴军们相比,缺失作品的“超女”们虽然有短信投票,但那无法帮助她们在流行乐市场中取得真正意义的成功。从“走穴”到“贴吧”,各个时代粉丝们的狂热,都无力弥补大众流行乐界创造力下滑带来的种种负面趋势。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