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才女邵夷贝推首张专辑 六一广州办专场演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12:41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北大才女邵夷贝推首张专辑六一广州办专场演出

邵夷贝

  邵夷贝将在23日开启首个全国巡演计划,并于6月1日到广州。广州这站主题就是“儿童节”,会有一些跟儿童有关的设计。

  南都记者黄锐海 实习生曾艳梅 去年,因为写了一首《大龄文艺女青年》意外在网络蹿红的北大才女邵夷贝,如今已是文青圈子里无人不晓的大红人。但成名后,引发的争议无法避免,当时有不少乐评人跳出来,以吉他弹得超烂(只懂四个和弦)、唱歌音准偏差、创作毫无章法等把柄对她连番炮轰。

  但无论外界评价如何,起码邵夷贝至今仍在坚持做音乐,更由原来的副业转为专职。这一年来,邵夷贝也不时有作品推出,譬如给国语版《麦兜响当当》创作并演唱的主题曲,还有为“两会”记录片写的《我们》,这些作品,让大家看到她音乐里更开阔的一面。

  本月,邵夷贝的首张专辑《过家家》即将出炉,随之而来的首次全国巡演,也将于本月23日从北京启程。她在日前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详细介绍了这张新专辑以及巡演的细节。告诉我们当初那个大龄文艺女青年,在一年后又成长了。

  身份升级当年的菜鸟歌手,现在的专职音乐人

  去年,让邵夷贝在网上爆红的那首《大龄文艺女青年》,虽不是她写的第一首歌,但也确实只是她作为一个初入门者的一次创作尝试。那时,她的吉他才学了三个月,写歌的手法也过于单调,只是这首歌的意外走红,让她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就被推上了台面。

  她说,自己确实不太喜欢大家叫她什么“网络红人”,“一夜爆红”之类的,“好像这个事情都是客观因素引起的,跟我没关系,只是我比较幸运而已,其实我觉得自己还是能写歌的。”

  但邵夷贝也承认,自己挺感激这首歌,要不然,她也不可能这么快实现在音乐上的一些追求。也正因此,当初把音乐当副业做的她,也慢慢开始转换身份,成了一名专职音乐人。

  技术升级 吉他有进步,但还是用最简单方式写歌

  邵夷贝的吉他弹得烂,是外界对她批评最多的一个方面,面对这些,邵夷贝说,在音乐这方面,她还处于婴儿状态,不可能以一个婴儿的状态踩出一个大脚印。“只是我不喜欢那种‘我是标准,你不够标准就没资格做’的观点,我认为谁都有(做音乐)这个权利,你可以批评我的作品,可是要说我没资格做,我就觉得很不舒服。”

  但无论如何,邵夷贝在技术上的缺点还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在这一年里,她专门请声乐老师上过课,也有苦练吉他技术,希望自己能更接近一名专业音乐人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她对技术层面的理解也有自己的想法,她现在还是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写歌。“我也试过用特别复杂的和弦写歌,但觉得不好听,挺怪的。我认为一首歌能配合着歌词唱下来,应该是以好听为主,而不是技术,从我的角度看,好听是第一的,华丽的和弦是摆在第二位的,也不能说不重要。”

  作品升级创作的主题更广阔,涉及的社会性更深刻

  与音乐的技巧相比,邵夷贝真正的强项应该是歌词的创作,有正面的评论如此评价她:“邵夷贝尽管在旋律和编曲上显得很稚嫩,但在歌词方面,她的表达能力比很多成熟歌手都强,这也是她的歌为何会引起大家共鸣的原因。”

  但如果单从那首《大龄文艺女青年》来看,邵夷贝充其量也只是个用音乐记录个人心情的校园民谣歌手,而且因为她的嗓音略偏幼稚,也有不少人把她等同于台湾现在很流行的“小清新”、“娃娃音”,但其实她的野心并不仅仅于此。

  其实,从她早前给“两会”记录片创作的《我们》这首歌里,大家已能看出邵夷贝作品里所包含的社会性。而这次的新专辑中,更有多首作品突破了外界对邵夷贝原本的小女孩形象。譬如点题作《过家家》,乍听会以为是她写自己童年故事的小品,但其含义远比我们预想中要深远,歌里甚至提到了像“家庭暴力”这些社会现象。包括以沈颢给汶川地震纪念写的诗歌改编的《哀悼日》,这些作品,都能让外界感受到邵夷贝对现今社会的关注。她说,之所以自己的歌里会涉及很多社会层面的问题,是因为她本身就是读新闻专业出身的,所以一直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较为关注,而这些积累,也成为她音乐创作的一种资本。

  新歌解密

  ●《过家家》:这是写特殊家庭问题的歌,但其实大家和小家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要是人和人之间都会有这种“过家家”的问题。

  ●《谁偷走了你们的时代》:这首歌跟教育有关,大家拼命考大学,拿学历,但毕业后却有学历没有能力。算是对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个反思吧。

  ●《独立音乐新纪元》:这首歌的主题是音乐圈现象,也是我这一年后对音乐圈的一个认识。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