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2010年4月,北京国际音乐比赛管理委员会接到瑞士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秘书处的通知,北京国际音乐比赛通过联盟全体会员大会投票,被接受成为这一全世界最权威的音乐赛事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也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古典音乐系列赛事。
“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成立于1957年,是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音乐理事会成员,其宗旨主要是在古典音乐领域里通过国际比赛,把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青年音乐家推荐给公众,并推进获奖选手其艺术生涯与比赛演出的结合;同时积极协调会员比赛的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为会员比赛提供更为广阔的宣传平台。
“北京国际音乐比赛”目前包括长笛、单簧管、大提琴和弦乐四重奏四个单项比赛,每年举办一项,每项四年一个轮次。现已成功举办了“2006年第一届长笛比赛”和“2009年第二届单簧管比赛”,而“第三届大提琴比赛”即将于2010年10月开幕,同时“2011年第四届弦乐四重奏比赛”也已进入实质筹备阶段。
该项赛事几年来始终以恪守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为最高宗旨,以科学严谨的组织执行为根本保证。在其严格竞赛规则保障下的赛事公平公正性,以及出色的赛事组织管理,得到了参赛选手和国际评委高度评价,也为顺利加入“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历届比赛共邀请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名世界级音乐大师担任评委,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中央电视台自2006年起便对每届赛事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和实况转播,新浪网也独家专题报道赛事全程。国内50多家平面及网络媒体也以各种形式对比赛进行了宣传报道,德国歌德学院、德国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积极与“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开展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活动,而著名国际品牌(如国航、宝马等)的深度参与,更使该项赛事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此期间,作为赛事直接主管部门的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以及赛事主办机构中国音乐家协会的相关领导,在赛事的审批、宣传、政策性指导、以及协助该比赛加入“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等许多方面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鼓励。而以周广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中国音乐界前辈;世界著名单簧管演奏家,前慕尼黑音乐学院院长斯达科先生等国内外音乐人士,都为推动该项赛事给予了倾力扶持和无私帮助。
“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加入“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是国际音乐界对其比赛水准、公正性、以及组织工作的充分肯定。通过联盟的权威推介与宣传渠道,将进一步扩大该项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吸引世界上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和一流音乐大师参与比赛,进而帮助获奖选手登上更为宽广的事业发展舞台。这对于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增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关于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繁荣文化市场的相关政策,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这项立足北京,影响全国,融入世界的高规格国际音乐赛事,将在北京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增添更多来自古典音乐的浪漫气息,成为北京这一“文化之都”又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同时也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逐步发展成北京一个集古典音乐竞赛、演出、培训、欣赏于一体的音乐文化产业项目,并最终打造出享有世界声誉的顶级国际音乐赛事。
创办背景
音乐比赛是促进音乐学习水平提高及发掘音乐家的有效途径,世界上的众多音乐家都是通过高水平的音乐大赛走向世界舞台,包括很多著名的中国音乐家,如殷承宗、刘诗昆、吕思清、王键、薛伟,李云迪等。
2006年我们通过日内瓦竞赛联盟了解到,当时122个会员比赛中,绝大部分是欧美赛事,其中亚洲仅有六个会员比赛,其中五个在日本,一个在韩国,而当时中国还没有涉足这一领域,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音乐学习人群,有着众多的音乐天才的中国,但缺少在本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高水平国际平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欧美的音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大量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通过众多的比赛竞争及与世界各国选手的交流中成长进步,而这正是中国学生难以竞争的弱势,他们在参加欧美比赛方面,无论从地理上、还是机遇上都绝非易事,因此大部分学生无法开拓视野找到差距,这种见识与眼界上的局限,也成为在中国学习西方古典音乐整体发展的阻碍。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比赛的形式,进入20世纪以来迅猛发展,清楚的说明音乐比赛这种形式在提高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水平,促进音乐人才的发现培养方面,相比音乐演出等其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认为,弥补这一缺陷便是在中国举办高水平的国际音乐赛事,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本土音乐人才与国际一流选手交流学习。目前在中国所举办的国际音乐比赛并不均衡,除钢琴、小提琴、声乐外,其它乐种的国际音乐比赛却基本空白,为此我们创办了与日内瓦、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同属多乐种形式的“北京国际音乐比赛(BJIMC)”,比赛项目包含:大提琴、弦乐四重奏、长笛、单簧管,以后逐年增加其它单项比赛。这也是自2006年经文化部批准,国内唯一一项以多项器乐为特点的国际音乐比赛。
我们创办这个比赛,是为世界上所有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青年音乐家在中国呈现一个一流水平的国际比赛平台,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距离。我们一开始便将比赛放在全球最高水准上,而非我们本国的最高水准,就是为全世界范围的卓越青年音乐家打造一个公平、开放、融合的发展平台。只有把国际一流水平的比赛呈现给中国的演奏家及学生,通过交流、参与、学习对他们的帮助才更直接也更有意义,并以此帮助他们在音乐生涯中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