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认为红歌会是一次声乐大赛,甚至还有人拿“红歌会”与“青歌赛”相提并论。如果真是专业的声乐大赛,那么因为演唱水准必将引起很大的争议就很正常,在每一场红歌会突围战中都会出现了关于“唱功”的争议。因为红歌会不分唱法的竞赛本来就是不公正的,何况唯一的一位“原生态”歌手没能走到最后,何况伊恩的“唱功”真的难以说服大多数的观众!
说红歌会不是一场专业的声乐比赛,它只是一场歌会一个“秀”场,那它的评分的标准是什么?所有的评委都在一致地用声乐标准来给选手打分,这个举动明显是在扼杀“选秀”,选秀的标准是什么?参考“快男超女”的比赛模式,选秀的对象就是选择特别、个性、优秀的选手,它显示的是每个选手的综合实力和个人魅力,唱歌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手段而已。比如:“海豚音”的张靓颖是优秀的演唱实力是众口皆碑,特别是现场演唱很难挑出她明显的毛病;李宇春、周笔畅的中性魅力以及这两位的唱功就不讨论了,现场演唱前者经常不在调上,音色干涩;陈楚生的创作能力和声线很有魅力,创作才华不容否定只是普通话差了一些。再看《星光大道》走出来的阿宝与张羽,这二位的高音大家都领教过的。
我们来做个假设,如果这六个人来参加红歌会,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呢?按照现在评委的评比规律,张靓颖进10强的概率比较大,其他五位显然是走不到最后的。诚然在“超女”选秀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争议,特别是李宇春在一片争议中走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李宇春是一个特别的例子,异常特别的她拥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炒作点,就是她中性的外表与中性的嗓音。而在红歌会中即便想炒作也难以寻找出哪一个选手有此“卖点”,因为我们红歌会的选手太传统了,无论是哪一种唱法的选手都缺乏市场运作的实力。没有“艺术价值”就没有“市场价值”,但是“艺术价值”却不等于“市场价值”。中国的民族歌手与美声歌手想有一番大作为太难了,一般学习传统声乐的人,技术好的有门路的加上运气好的,能进入国家一级艺术团体那就算到头了,成名成家就像买彩票中头奖那么难。稍微差点的能到哪个专业学校去做个老师,带点学生或者继续深造考个研究生硕士什么的,回过头来可能是继续做个老师,还有个可能到地方的演艺团体做个演员,但是薪水不高。
现在国家渐渐把一些艺术团体推向市场化,以后的日子也不好混,特别是有的女演员岁数大了,舞台渐渐的就被年轻人给霸占了。还有一些音乐专业人士,他们有学历、有专业的敲门砖,其他业余选手就当玩玩吧,这一行的饭很不好讨。流行歌手相对来说日子还好过些,现在的中国是音乐娱乐化全国各地的娱乐场所很多,演艺吧、酒吧、浴场都有表演的舞台需要很多歌手和演员,他们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要你能讨到观众掌声就行,这里需要的演员就是那种能唱、能跳、能侃、还要能喝酒,没有几个人知道横膈膜是什么,也没人关心你的声线是否平稳,他们就知道你在舞台上的表现,让我开心让我舒服就行。这就是中国的现状,直接消费音乐的主要有两种人,第一种普通听众,这部分人主要听流行歌曲,他们消费音乐是为了调节情绪;第二种学习音乐的人,他们需要专业的老师,于是他们主要学习、欣赏艺术歌曲。
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红歌会的目的是什么?广义地说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这个说法明显夸大了些,因为在所有官方的报道中很少提及“精神”二字。挖掘推广专业的歌手?这个说法现在看来更是明显荒唐的,包括几位评委的态度也非常鲜明,这不是一场专业的声乐比赛。于是,目前看来“选秀”还是红歌会最贴切的目的,不过这个“秀”宣传的还不够专业、不够彻底,以致无数人以“声乐”的标准为由在吵闹。之所以叫“红歌会”而不叫“红歌赛”我想编导们也煞费苦心了,他们的本意并非搞一个专业的声乐大赛,只是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变化而已,编导组在策划中不要因“赛”与“秀”的模糊性让红歌会这个活动的主题风格走偏了。(尹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