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迎来了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他们来自广阔的大草原,唱着古老的童谣,清透的嗓音带着一种原始的力量,穿透城市的水泥森林,直抵每个人的心灵。大气悠长的长调、精神百倍的小摔跤手、高耸入云的苏罗锭旗……鲜明的艺术符号张扬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独特气质!即便那些歌词没有一个人能听懂,即便整场演出没有一个字幕,即便歌里的故事来自遥远的塞外,可台下,观众们还是不时轻拭眼角。
这台感人至深的民族文化盛宴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家园——五彩传说的童谣。参加演出的孩子们来自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这场演出出自一位80后女孩之手,她就是小喆导演。
从欧洲到中国,从电影到音乐。
小喆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今年27岁。在她身上有着很多悖论。
她在英国读中学,在法国读大学,8年海外生活却没有改变她对故土的眷恋。相反,她对生活在祖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有着深刻的了解,说起那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如数家珍。饭桌上,她会像当地人一样,给大伙儿讲解蒙语词汇的含义,比如,琪琪格是花儿的意思。她会告诉我们为什么鄂伦春族的服装上会有那么多皮毛的装饰,达斡尔的裙子上为什么有这么多花朵图案。走在海拉尔的街头,她甚至可以给当地人指路。来自大城市的姑娘与这个边陲小城融合在一起,丝毫没有距离。谈起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小喆说,这是从家族的血脉里传承而来。
小喆的爷爷毕业于东北大学边疆政治系,因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从延安来到内蒙古,直到1997年去世,他在内蒙古整整工作了55年。在动荡的年月,爷爷保护了很多艺术家,爷爷在海拉尔建起的剧场至今还在使用。小喆的父亲王纪言,凤凰卫视的创始人之一,从小也是生长在这片草原上,6岁之前,他是喝着马奶酒,嚼着牛羊肉成长的。骨子里,那份草原情结,融进了他和家族的血液里。而第三代的小喆,这个从小有着艺术天赋的孩子,被这血脉里的情结所牵引,自然而然走上了一条与草原紧密相连的艺术之路。
小喆大学学的是电影,电影导演是理所当然的发展方向。但是回国之后,她却与这个初衷越走越远了。“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音乐,我对音乐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小喆这样形容她与音乐的关系。早在她少年时代就对音乐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在国外的8年里,她从中学直到大学预科一直在修读音乐课程,直到不得不面临唯一的专业选择时,大家都说电影比音乐更大众,更有发展,小喆这才放弃了音乐梦想。
回国后,父亲与女儿有了更多交流。小喆深深被父亲那深沉的草原情怀所打动,她在父亲那里听到了许许多多草原世代传唱的歌曲。与生俱来的音乐禀赋让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绝妙的灵感。积8年所学,小喆打定主意,把未来寄托在草原上!
寻找草原最动听的声音
让草原的孩子唱草原上最原始的歌谣,保留原汁原味的草原文化。这是小喆最初的心愿,然而如何去实现,却真的是个问题。
选什么歌,选什么样的孩子,这是艺术团起步时的两件大事。
小喆自信自己对音乐的把握,却痛恨自己不精通少数民族的语言。为解决这种文化之间的隔阂,她找到了吉祥三宝中的两位艺术家: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他们与小喆一起深入到民间挖掘那些口耳相传的歌曲。蒙古草原的歌手们世代靠口传心授学习,没有乐谱记录旋律,有时还会自由发挥,整理起来非常不容易。两位艺术家把自己会的,以及听来的民歌一首又一首唱给小喆听,整整2个月的时间,小喆完全投入到民歌的海洋里。从没一下子听到这么多草原的歌谣,每一首都是经历了岁月的淘洗,在牧民的家庭中世代传唱,仿佛带着马奶酒的味道,歌声传达着质朴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小喆的心灵,这些就是她想要的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大约整理出了30-40首歌曲,小喆的心里终于有了底儿。不久之后,这些歌在全国各地演出,还被编入了当地的教材。
有了这些来自草原的歌,艺术团也就有了血肉。剩下的工作就是挑选适合演唱的孩子了。
第一次招生,小喆也不知道该设置一个怎样的标准。当地艺术团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想象招来的孩子,一个个长得很是端正,红润白皙,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这绝对不能代表原汁原味的草原形象。而真正的牧区孩子,家里人也并不愿意让他们出来。“他们不认为自己的文化是登得了大雅之堂的,他们的年轻人唱的都是外面的流行歌曲。”外界的诱惑对草原文化的吞噬是普遍的。小喆只能深入牧区、森林、农庄,挨家挨户寻找合适的孩子,听他们唱歌,一一说服他们的父母……
37个孩子,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的五个蒙古族部落,最大的13岁,最小的5岁。他们脸庞黑里透着红,眼眸清澈透明,带着孩子般的聪明狡黠,随意凌乱的发梢还带着草原的清香。导演让他们用母语歌唱。他们没见过舞台、没见过钢琴、没见过五线谱,也没见过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
为了保护孩子的天性,小喆在训练中不做硬性规定,不给他们任何束缚。面对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的观众,孩子们在台上交头接耳,拽衣角,小动作,打哈欠,完全放松。而歌声响起,那份超越世俗般的从容淡定,发自心底的沉静气质,阔远而安宁的气韵,是专业演唱无法比拟的……
帮助孩子 奉献草原
呼伦小学是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唯一的蒙语小学。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己任的五彩合唱团选择这里做为基地。
“祖宗三代的关系都用遍了”谈起艺术团建立的过程,小喆不无感慨。
37个孩子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牧场的各个角落,家长们把他们送到了艺术团,小喆就要肩负起父母的责任,给予给予孩子们更好的照顾和教育。给孩子们办转学手续,安排他们在海拉尔区的助养家庭住宿,为了这些实际问题,小喆不厌其烦地多次跟当地的政府沟通,在他们的帮助下,一件一件落实了下来。可时间长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
艺术团需要排练场地,孩子们分散在助养家庭也不利于统一管理和训练。建一个基地势在必行。一方面,排练在紧张进行着,另一方面,小喆又投入到拉关系找门路,寻找经费的过程中。“我从没干过这些事情,让我找个歌还行,让我去找钱,对我而言真的是太难了。”学艺术的小喆第一次面对人际关系问题,十分触头。她找遍了家里所有的亲戚朋友,频繁穿梭于各种公益组织之间,苦口婆心地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37个草原孩子的故事。漫长的冬季过去了,小喆的努力终于有了一点起色,有几家公益基金愿意提供帮助,政府也在呼伦小学校园里给艺术团划拨了一块建筑用地。五彩呼伦贝尔儿童艺术团在建立许久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场所。
“演出还没做,成形的节目一个还没有呢,我却用了好几年在做这些准备的事情,那时候都快崩溃了。”漫长的筹备期,让小喆差点儿支撑不下去。可孩子们带给她的感动,却一次又一次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有一个女孩子,她竟然能一个人模仿演唱100多个鸟的叫声。”小喆说,她第一次听到时,简直可以用“震惊”来形容那时的心情。
那是一次意外,一位外蒙古老师带来一首模仿100多只鸟叫的歌曲,需要7个声部才能演唱出来。老师教了两遍就匆匆赶回国了,留下来的五线谱又遗失了,孩子们无法排练。这时,一个叫阿木日其其格的小姑娘站了出来,她说自己记下了所有声部的唱法。
没人相信她的话,她只有12岁,来自草原深处的一个蒙古族巴尔虎部落,从小在蒙古包里长大,不懂乐理,也不识谱子。在学歌的过程中,她也只被分配到一个声部而已。
可当歌声响起,她一个人果真就是一百只鸟。所有人都惊呆了。后来谱子找到了,老师们一对照,竟然没有一处出错。
“草原上这样有才华的孩子太多了,他们需要的是机会,否则就会被埋没了。”五彩呼伦贝尔儿童艺术团里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五彩事业给了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他们从牧区走进了城市,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属于他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在孩子们身上延续下去,这是小喆也是所有热爱草原的人由衷感到欣慰的。
绽放世博的五彩之花
2007年7月3号,呼伦贝尔市政府礼堂,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初试啼声。
“当时很多孩子的家长还有他们的亲戚都来了,很多是赶着马车来的,没有坐票了,大家席地而坐,走廊里都坐满了人,舞台前面的空地上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这么多观众出乎小喆的意料。
对于海拉尔的人们而言,这样一场盛大的演出已经许久没有过了。他们对这个演出团体和形式都格外好奇。抱着同样态度的还有给予艺术团各种支持的呼伦贝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们。
此时此刻,小喆格外紧张。这不仅是一年多以来工作的一个汇报,更是自己在事业发展上的第一次展示。它像是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自己竭尽全力,只等待演出结束后,让观众来肯定或者否定此前的一切努力。
随着大幕拉开,十余首精心排练的童谣一一上演,台下的观众们随着孩子们的旋律时而点头,时而摇晃着身体。观众们渐渐融入了演出的气氛中。
当最后一支歌曲结束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直在调音台监控演出质量的小喆,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带着这台节目,小喆和五彩的孩子们开始了辗转各地的演出。北京、上海、香港、台湾……
一年之后,他们出了四张唱片,一部90分钟的纪录片《童年唱的那支歌》,一部电影《37》……小喆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传承那片草原文化的梦想。
一天晚上,在北京的一场演出中,一位特殊的客人坐在了来宾席上。后来小喆才知道,他是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官员,专门负责挑选世博的演出节目。几个月之后,一封邀请五彩儿童合唱团到世博演出的公函通过呼伦贝尔市政府转到了小喆的手上。
“完全没想到,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从天而降,当时真的很欣慰,也觉得很艰巨。”这不是一次轻松的任务,第一批的团员很多已经到了上初中的年龄,要承担世博的演出任务必须重新招团员。服装上也要重新做一批。更重要的是歌曲,换了演员,第一批的歌曲很多已经不适应了,必须重新寻找适合的歌曲。小喆又投入到了紧张充实的筹备过程之中。
“学习,整个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小喆说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完全沉浸到各种关于蒙古族部落文化的书籍里面,家里的书柜上全部摆满了书,有的是介绍民族历史的,有的是各种图案画册。除了恶补民族知识,她还要在短时间内把自己从一个技术外行转变成一个技术内行。“不懂技术是完全不行的。”从没接触过那些录音设备的小喆,从头开始学习,每天跟着录音师不厌其烦地问各种技术细节,从一看台子上那些按钮推杆就发懵,到现在小喆已经可以给录音师以明确具体的指示。事实证明,短时间内的恶补还是很必要的。在整个演出筹备过程中,从节目到服装,从音乐、灯光、舞美到视频背景,从设备装卸到节目单的设计,从外联到制片后勤……小喆几乎要处理所有环节的问题。“我每天一睁眼就要忙,有这么多事情要处理,手里的电话都没停过,一会儿这边出了问题,一会儿那边出了问题。”小喆几乎没有时间充分休息,连吃饭都是奢侈的,全身心投入到了筹备世博演出之中。
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排练,2010年5月24日,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以最完美的状态站在了上海浦西世博广场的舞台上!
连续5天的演出都在晚上,小喆每天很早就来到场地与录音师一起调试音响设备,处理演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晚上演出结束后,又跟演职人员一起总结经验教训,一直到深夜。原本清瘦的她看上去更单薄了。
周立波、余秋雨、毕福剑……各种文化名人慕名而来给孩子们捧场。演出一场比一场精彩,世博局甚至要求在白天加演。考虑到孩子们年纪还小,身体瘦弱,不能承受这么多演出,小喆婉拒了邀请。
8月2日的莫日格勒河畔,世博归来的小喆和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又与中国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余隆,来到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家乡巴尔虎草原,与孩子们完美演绎了一场原生态民族交响乐。“我被孩子们淳朴的歌声深深打动”作为中国交响乐界的巨头,余隆的祖辈据说也有蒙古族血统,他对草原和孩子们的喜爱发自心底。他表示将与孩子们一直合作下去。9月2日至5日,带着世博归来的欣喜,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将登上北京世纪剧院的舞台。届时,这场淳朴天然的儿童与交响乐盛会必将在京城引起更多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