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快男”为首的一系列选秀节目又重归荧屏,再度打响孩子们的暑期追星大宴。可家长们却开始犯愁。有报道称,和往年一样,许多家长担心选秀节目中惯用的“煽情、PK、催泪”元素会带给孩子负面影响,更担心孩子们因为“追星”而荒废学业。
可是,南都记者采访了一干老师和家长之后,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结论,原来深圳家长们对选秀节目的态度非常宽容前卫,除了和孩子们一起观看“选秀”节目外,还把“选秀”当成比校园课堂更为优越的“素质教育课”,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快男”堪比台湾“生命教育”
新东方少儿部主管老师雷美玲就是快男节目的“资深粉丝”,她告诉南都记者,“选秀”是给“90后”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绝佳心理课堂:“比方说,上周李行亮在6进5的比赛中被淘汰,一度想要放弃终极PK,而主持人汪涵的妙语和现场观众的喝彩却塑造了一种温馨的励志氛围,促使他最后主动走上了PK台……虽败犹荣的他,也向‘90后’粉丝们示范了应对危机和挫折的正确心态,这样的‘真人教材’肯定要比课堂说教要来得生动管用。”
雷美玲透露,“快男”节目和目前台湾教育界所流行的“生命教育”,在精神上是高度吻合的:“‘生命教育’可划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明确‘人己’关系,也就是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快男比赛就是个性展览台,可通过各种个性的碰撞和交汇,照映出自己的真实写照;第二是‘人人’关系,就是强调与人合作,‘快男’中的‘帮帮唱’环节就有助于培养团队默契感;第三是‘人地’关系,强调人和环境的和谐,不少选秀比赛都会设置与环保主题、公益主题相关的环节,用非说教方式阐释‘大道理’。”
“偶像情结”可提升学业成绩?
今年5月,“快男”开办之初,“男扮女装”的刘著曾引发全国热议的“伪娘”现象,加之以往选秀节目上所涌现出的各种“浮躁”、“媚俗”景象,致使家长们心生顾虑:“经常看‘快男’,‘90后’、‘00后’们会不会也变成‘非主流’?”
学生家长董妙凌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否认选秀节目有“非主流”倾向:“其实选秀节目近年来也在渐渐走向理性。”她还表示,绝大多数孩子不会对选秀“过度痴迷”:“有些家长把握不准‘度’,干脆用‘一刀切’的粗暴方式阻止孩子观看和报名参加。其实,有几个孩子能够顺利晋级下一轮,从而‘耗时过多荒废学业’?”
初二学生家长梁宾则认为,选秀是一台优质生动的歌舞夏令营:“我觉得,让孩子参加选秀比送去高价夏令营更有效……选秀培养胆量,那些平时上课回答问题都怯生生的孩子,一放到人人瞩目的舞台上,反而可以刺激出某些潜能,在应激状态下表演出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效果,而且选秀还培养团队意识,这对孩子都可以起到正面的影响。”
此外,一直不怎么被传统教育观所待见的“追星现象”,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和包容,高三学生家长雷泽欧告诉南都记者,“草根偶像”对孩子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远远胜过某些“高大全”的所谓“榜样”。雷泽欧还发现一个“奇特”现象:“想刺激孩子考名牌大学,不少家长总是会反复叨念‘考不上重点大学,日后就找不到工作’之类的恐吓词句,其实不如换个说法,告诉他‘尚雯婕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她能考上你也能’,或者‘李行亮就是华中科大毕业的,你想不想和他做校友啊’。”雷泽欧认为,适度刺激孩子的“追星情结”,有意识地用偶像的优点来规正、引导孩子的行为,比任何恫吓性的说教都管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