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10月22日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14:41  新浪娱乐
2010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10月22日开幕

由左至右:高鸣鸣(比赛副总裁),Walter GRIMMER(评委),Raimund TRENKLER(评委会主席),张勇(比赛执行主席)

2010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10月22日开幕

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比赛评委

2010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10月22日开幕

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比赛入围选手名单

  新浪娱乐讯 2010年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比赛,共吸引到来自全球22国家(不含港台)的93名选手报名参加。国外报名选手60人,中国报名选手33人(4人来自台湾),其中国内院校21人(台湾院校1人,香港院校1人),海外院校中国选手12人。

  在入围的44名选手中,其中包括8名中国选手,他们是:上海音乐学院——周润青;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现德国科隆音乐学院——毕笑一;原中央音乐学院,现科隆音乐与舞蹈大学——李若迪;中央音乐学院、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吕冰夏;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蔡幸涵;原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现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仵代岱;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徐婷;原中央音乐学院,现中国爱乐乐团——张集。

  2010年8月6至7日,本届大提琴比赛的预选在德国Kronberg Academy进行,通过两天认真而细致的工作,评委会主席Raimund TRENKLER先生及评委Walter GRIMMER先生通过选手的CD录音筛选出了44名选手进入比赛,他们将在10月22日齐聚北京,期待他们的精彩角逐。

  历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的预选工作都是由评委会主席牵头在国外进行,第一届预选在瑞士巴塞尔(Basel),第二届在德国慕尼黑(Munich),第三届在德国克龙贝格(Kronberg),第四届比赛“弦乐四重奏”将在德国柏林(Berlin)进行。预选过程中选手的名字不会出现在任何材料中,而是对所有选手的录音CD进行编号,评委拿到报名录音时,只有CD编号及带有编号的打分评判表,而在听完所有选手CD,由评委亲自选定入围选手编号并签字之后,即为不可更改的最终预选结果。

  北京国际音乐比赛的最大优势

  北京国际音乐比赛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北京建立一个让世界音乐人称颂的,具备一流水准和卓越品质的国际古典音乐系列比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严格坚守公平、公正、独立的竞赛原则。

  为此,我们认真研究了很多国际著名音乐比赛的评判规则,综合其优点,吸取其经验,在遵循国际音乐竞赛通行惯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严格而缜密的《北京国际音乐比赛评判规则》和《评委准则》,并邀请法律及音乐专家对条款进行了细致的完善,以求从制度上尽最大努力来保证选手的公平竞赛利益。

  例如,在国际评委邀请上,采用点对点的进行评委邀请,以尽可能保证与评委单线联系;选手的预选,在主办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进行;北京赛程中每轮比赛评委打分结束后,由评委会主席以现场抽签方式,决定评委所打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取舍办法,以约束评委之间串通打分的情况;严格规定在比赛期间评委与选手或其利害关系人的私下回避制度,并相应制定违规评委与选手的处罚办法,以屏蔽评委与选手之间私相请托的问题;在选手出现同分而导致入围下一轮人选难以自然产生的情况下,采取三轮票决制度以使选手尽可能获得公平裁判的机会;而决赛中的6名选手的得分,仅作为本次比赛的6名决赛选手的前后顺序,而排在第一的能否拿到第一名(一等奖)还需评委的投票,我们的原则是获奖者需要具备一流青年演奏家或国际最高比赛标准的水平,并非仅是本次比赛决赛选手的得分顺序,所以决赛的获奖者需要13位评委中至少10位评委的投票认可,来决定第一名至第六名的获奖资格等等。

  此外,一个常设性的,独立的赛事管理执行机构,将是公平公正竞赛原则得以执行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从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开始,便邀请了来自音乐教育、新闻媒体、大型活动策划和法律等行业的专业人士,组成常设而独立的管理机构——北京国际音

  乐比赛管理委员会,由它专门负责每届赛事的组织规划、宣传推广、执行管理、协调跟进以及法律保障等项工作,统一管理、独立运作,以避免赛事运行不畅,工作缺乏规划与衔接,易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北京国际音乐比赛最大的优势在于,管理团队始终力图保证通过比赛让每一位选手得到最公正的评判,让最优秀的选手脱颖而出。获奖者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赛选手、评委、观众对赛事公平竞赛原则和组织管理水平所给予的肯定和赞赏,这才是我们创办北京国际音乐比赛最关注、最在意的核心价值。

  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2010年4月经瑞士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全体会员大会投票通过,北京国际音乐比赛正式获得该联盟成员资格,成为这一全世界最权威的,被誉为“音乐界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音乐赛事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也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古典音乐系列赛事。这是国际音乐界对我们几年来,为坚守公平公正竞赛原则,精心打造一流赛事品质,所付出艰苦努力和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我们坚信随着 “北京国际音乐比赛”的入盟,通过联盟的权威推介与宣传渠道,将进一步扩大该项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吸引世界上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和一流音乐大师参与比赛,进而帮助获奖选手登上更为宽广的事业发展舞台,这也是它所具备的另一大优势。

  我们将以开放的胸怀和对公平竞赛原则执着的追求,面向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所有学生及青年演奏家,为他们倾力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赛平台,帮助他们在自己的音乐生涯中飞得更远更高。

  创办背景

  音乐比赛是促进音乐学习水平提高及发掘音乐家的有效途径,世界上的众多音乐家都是通过高水平的音乐大赛走向世界舞台的。

  2006年我们通过日内瓦竞赛联盟了解到,当时122个会员比赛中,绝大部分是欧美赛事,其中亚洲仅有六个会员比赛,其中五个在日本,一个在韩国,而当时中国还没有涉足这一领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音乐学习人群,有着众多的音乐天才,但缺少在本土给他们提供更多高水平国际舞台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欧美的音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却有着大量的这种机会,而这正是中国学生难以竞争的弱势。国内本土学生在参加欧美比赛方面,无论从地域上、还是机遇上都绝非易事,因此大部分学生无法开拓视野找到差距,这种见识与眼界上的局限,也成为在中国学习西方古典音乐整体发展的阻碍。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音乐比赛进入20世纪之后的迅猛发展,更是清楚的说明音乐比赛这种形式在提高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水平,促进音乐人才的发现培养方面,相比音乐演出等其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弥补这一缺陷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在中国举办高水平的国际音乐赛事,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本土音乐人才与国际一流选手进行交流学习。中国是音乐大国,但国际知名的音乐项目却不多,同时在中国所举办的国际音乐比赛也并不均衡,除钢琴、小提琴、声乐外,其它乐种的国际音乐比赛基本上处于空白。

  因此2006年经文化部批准,我们创办了与日内瓦、慕尼黑等国际音乐比赛同属多乐种形式的“北京国际音乐比赛(BJIMC)”,并在比赛创办之初便规划了它将包含长笛、单簧管、大提琴、弦乐四重奏四个国内从未有过的国际性比赛,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而随着赛事发展,我们还将在今后逐步增设其它单项比赛,以促进中国除钢琴、小提琴、声乐以外

  其它乐种的平衡发展。这也是自2006年经文化部批准以来,国内唯一一项以多项器乐比赛为特点的国际音乐赛事。

  我们创办这个比赛,是希望能为世界上所有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青年音乐家在中国打造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比赛平台,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卓越青年音乐家创建一个公平、开放、融合的发展空间。只有把国际一流水平的比赛呈现给中国的演奏家及学生,通过这种国际化的参与、交流与学习,才能为他们提供更为直接,也更有意义的帮助。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