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湖南卫视《快乐男声》落幕,说其惨淡收场也不客观,但想起当年选秀节目的风光无限,如今的选秀节目影响力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从2004年的第一届超级女声算起来,今年选秀节目也刚好走过了7年,“七年之痒”——看似选秀也回避不了这个宿命般的怪圈。
视频:快男冠军李炜专访:希望起跑点高一些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现象·影响力下降
收视惨淡奄奄一息
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公认的选秀节目最辉煌的一年,李宇春、张靓颖至今已经疑似歌坛“天后”了,但把她们从一个普通姑娘培养成巨星的选秀节目却奄奄一息了。2005年《超级女声》曾有过11.65的收视率,而据统计今年《快乐男声》的收视数据大多在1.0左右。
纯粹的收视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前后7年巨大的反差,其实在2004年,《超级女声》首次上星播出,就已经在没有任何刻意宣传、炒作的情况下积累了不少忠实观众。而2005年,前一年暗火的“超女”效应终于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迅速蔓延,达到了全民震惊的程度。于是“玉米”、“凉粉”纷纷诞生,“超女”成为了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轰轰烈烈的运动。
电视选秀无疑是有魅力的,接下来几年,这股热潮持续升温,各地电视台也都迫不及待地上演起选秀大战。而近两年,无论是准备充足抑或仓促上马的电视选秀节目几乎全部停步。今年,除了《快乐男声》、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外,只有东方卫视推出了家庭选秀《全家都来赛》,大量曾经熟悉的选秀节目迅速消失了。
现象·质量没进步
不断重复俗不可耐
2005年的《超级女声》不但取得了选秀节目收视率的高峰,也留下了此类节目最优秀的范本。海选、复选、淘汰、PK、大众投票、评委麻辣点评……所有有价值的比赛手段几乎都出现在那一年。
选手在台上哭着告别,观众在选手一路走来的艰辛中流泪,实力选手愤怒抗议“你们这是在选美,不是选唱歌”,大量另类选手在海选中耍宝吸引眼球等,这些数不清的故事在2005年被第一次原样呈现在电视荧屏上。而之后,按照影视业的术语,这些都慢慢变成桥段了,不用选手或评委开口,观众几乎已经知道下面他要说什么了,这些曾经被视为偶然和意外的精彩段落,渐渐变得越来越乏味。
可惜的是,之后的选秀比赛没有诞生任何更精彩的桥段,不断地重复,让选秀节目变得看无可看,从最前沿、最先锋变成最俗不可耐。
从电视制作技巧和节目质量来看,不能说选秀节目在退步。但电视节目是速食,最需要新鲜作料的不断滋养,事实却是,一碗老汤喝了7年,再有耐心的美食家也耐不住寂寞了,因此观众群体大量流失。不进则退,选秀节目的大量繁殖也使其丧失了最根本的生命力。
现象·核心没找到
人气选手最大败笔
其实选秀节目是有机会起死回生的,但浮躁和短视让电视节目制作者一次次错失了这样的尝试,国内的选秀节目一直就没找到北。
电视选秀节目大部分是歌唱选秀,本来最核心的魅力是音乐,但电视制作单位宁愿无休止地重复“2005超女模式”,抛弃了这类选秀节目的初衷。从第一次把摇滚乐带到选秀比赛中的姚政,到今年的北京民谣歌手赵雷,这些选手的作品和他们个人的自由音乐精神,本来是可以给选秀节目注入强悍的动力的,但因为这些选手和选秀节目的固有模式格格不入,这些有才华的音乐才子被“人气选手”无情淘汰了。
而所谓“人气选手”是国内选秀节目最大的败笔,恰恰证明了电视制作方的短视。这类“人气”可以短时间内让大家欢欣鼓舞,但被“人气”所左右的选秀节目注定了它的短命。不客气地说,李宇春靠“人气”胜出只是个案,是不具备拷贝价值的。
这几年惟一从人气选手中脱颖而出的是曾轶可,从纯粹音乐的角度来说,曾轶可是从2004年至今,国内所有选秀节目创造出的最有价值的民间音乐人。本来7年选秀音乐圈可以得到更多曾轶可,但遗憾的是这些人至今仍埋没在民间。选秀节目给了她们一个舞台,但只给了她们一个走过场的机会,选秀节目更愿意陪着那些“人气选手”一起迅速死掉。
过度榨取导致猝死
电视选秀节目近两年逐渐被其他类型节目所替代,比如全民K歌节目、婚恋节目等,更有一些转型,比如今年刚出炉的《中国达人秀》。在寥寥可数的现存选秀节目中,目前最值得一看的是《中国达人秀》,理由很简单,它真正地展现了普通人的辉煌一刻——这个概念本来是《超级女声》首先提出来的,但在“快男”、“快女”等节目中,它却无情地变成了一句骗人的口号。
境内外也有一些选秀节目长盛不衰,如果你听过今年台湾《超级星光大道》冠军胡夏的现场演唱,就能理解这些节目保持长红的原因所在,那感人肺腑的声音是无法抗拒的,在这种声音面前,“人气选手”简直就是垃圾。《美国偶像》也是如此,虽然它的影响力不及以前,但那种相对平和的、对音乐保持起码尊重的风格,仍值得国内选秀节目学习。
反观国内这些年的选秀节目,其宗旨和核心价值其实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榨取。急功近利地榨取观众盲目的热情,超极限地榨取粉丝对选秀节目的热情,无情地榨取“人气选手”短暂的市场价值。最终反自害其身,促成了国内选秀节目的短命效应。
也许有人认为,近年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的严格管理,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其实客观地分析所有管理部门出台的限令,都不足以使一档如此辉煌的节目停步不前,就不要怨天尤人了。
信报记者 王大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