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举行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的礼物,谭盾在他亲自创意的水乐堂进行了一场建筑音乐演出。这既是一场行为音乐、行为艺术的演出,也是视听艺术与弦乐四重奏、琵琶、女声和六人打击水乐的一个精彩现代音乐组合。这场演出把音乐、人、建筑、水都融为一体,贯彻了谭盾“玩”有机音乐的理念。
本报记者 陈庆辉
视觉:建筑是乐器
《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音乐会的演出场地水乐堂是由谭盾历时三年、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共同设计建造。在水乐堂里,音乐是看得见的,建筑也是可以演奏的乐器。水乐堂的屋顶设计成白色穹顶,中间有个圆形的向上凸起的孔洞,使得天顶可以下雨,水帘就成为乐器。
值得一提的是,水乐堂的大梁、钢柱也可以当乐器,演奏出金属摇滚打击乐;水乐堂内设有水面、水池,打击乐手可以把它们作为水鼓来演奏。
听觉:音乐融汇东、西
《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演出共分四场。谭盾现场表示:“这次表演是建筑音乐的尝试,建筑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去和未来,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对话。特别是世博期间的世界互相交流能够在作品中体现,所以在表演中,不但可以听到对岸的禅语,还能听到巴赫的声音。所有的东西是音乐,所有的人也是音乐。”
随着静寂的禅乐,第一场《禅声与巴赫》拉开序幕。六个表演者走入水池中,有静坐着轻轻拍打水面,有的轻抚水盆里的水,配合水声、钟声、鼓声,在蓝色的灯光配合下,恬静而愉悦。
突然,一滴水从天而降,顿时房间沸腾开来,临江的玻璃门打开,河水和房间内的水融为一体,欢快的音乐响起,每个人开始跳跃呐喊,第二场《水摇滚》开始了。
第三场《弦乐四重奏与琵琶》成了全场的高潮。通向河水的闸门关闭,室内由低沉的大提琴开始,带出了琵琶独奏,然后弦乐又奏出了中国民歌《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变奏,小提琴拉奏出中国民乐胡琴的声音效果。最后,演奏员们用手弹拨提琴的方式与琵琶的弹奏交织在一起,此起彼落的紊乱的喊声、叫声,把整个表演引到了高潮。
第四场《四季禅歌》中,河水和水池再次融为一体,对岸的园津禅院在灯光下,和水乐堂遥相呼应。随着禅乐的响起,木船载着红灯笼在对岸摇曳,禅院的僧人站在船头,提着灯笼,轻声禅颂。音乐、河水、建筑、演员、观众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感觉:表演独特新奇
演出结束,观众坐着木船离开水乐堂。在船上,有观众说:“这个表演太精彩了,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拿来做乐器,以前从未想过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也能如此美妙。”有位来自国外的艺术专家在看完演出时兴奋地说:“表演太完美了。我在美国也曾听过类似的,但谭盾的这次音乐有更多的创新,它有一些传统中国的音乐,也有一些巴赫的音乐,两者合一带来了全新的感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