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快乐天堂滚石30”台北上演 80位歌手齐聚一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10:53  上海青年报
text1 杜德伟
text2 周华健

  30年,弹指一挥间。回顾一个人的30年人生,“酸甜苦辣”无法涵盖,更何况是一家拥有过上百位知名歌手的唱片公司——滚石唱片。30年间,滚石从台湾地区第一家本土唱片公司变为唯一一家本土唱片公司,这其中的点点滴滴,很难用一点笔墨加以回顾。也许,只有用歌声表达才能完美传情。前昨两晚,“快乐天堂滚石30”演唱会在台北小巨蛋上演,滚石的80位新老歌手齐聚一堂,以“滚石同学会”的形式、用金曲共同回味了属于他们的30年辉煌!

  本版撰文 记者 闵慧

  杜德伟

  家庭式精神激励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唱片市场已变得越来越残酷,歌手的“优胜劣汰”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实,谁的唱片卖座,唱片公司就“包装”谁,这和当年滚石的“家庭式”氛围相差甚远。

  杜德伟在回忆和滚石的情缘时告诉记者,滚石不会用“捧”的眼光去看每个艺人,他们让每个艺人都很有归属感,“从1990年华星把我交到滚石手上的那一刻,我已经完全感受到滚石员工把我包围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可以说,滚石成功造就了‘家庭式’的精神。”在滚石的每一个员工,他们都会被一句口号所触动,那就是“我在滚石,我很重要”。

  杜德伟回忆说,记得刚进滚石那会儿,滚石还是一家小公司,只有一个办公室,但当时的氛围就很好,那时公司墙壁上贴着一句话激励大家,“让他们成为巨星,让我们成为巨人”,看着就很振奋人心。周华健也说,滚石大家庭的氛围是很强的,“强到让你感动”。

  潘越云

  缔造多个第一纪录

  来来往往,歌手无数,但“潘越云”的名字在滚石的历史上无疑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滚石唱片签下的第一位正式歌手,并为滚石缔造过好几个第一:台湾地区史上第一张镭射CD唱片是1985年潘越云和齐豫合作的《回声》;台湾地区赴美录制的第一张唱片,是1986年潘越云发行的精选作品《新欢旧爱》;1988年发行的《男欢女爱》是台湾地区唱片史上第一张男女对唱专辑……在滚石的12年,也是潘越云事业的巅峰时期。

  尽管已离开滚石多年,但在潘越云的心中,滚石就像自己的再生父母,永远无法被取代,“即便我到世界各地,即便我和不同的唱片公司合作,滚石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黄耀明

  深受创意策划启发

  很多香港地区的歌手当年要想在台湾发展,都要仰仗滚石为自己的唱片“出谋划策”,而“创意”正是上世纪80年代滚石最有别于其他公司的杀手锏。黄耀明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普通话唱片,正是出自滚石之手。“我与滚石策划过唱片《明明不是天使》。在企划和宣传方面,他们真的很有自己的一套,对此我也很有启发。”

  当年黄耀明住在台北,滚石团队讨论他的音乐该为了台湾地区市场做怎样的调整,造型该怎样设计等。在黄耀明看来,其实这是一张很奇怪的专辑,但最后却做了出来,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从达明一派到现在差不多25年来,黄耀明坦言自己一直在尝试着企划,“很有计划地去做。另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创意更重要。”实践也证明,滚石这一“企划”的观念,慢慢在圈内盛行,甚至遍及到了香港地区。

  周华健

  一辈子在滚石该多好

  “我没有在别的公司待过,离开学校以后进了滚石,就在滚石里面当员工。我深深体会到‘我在滚石,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意思。你看,上上下下很多主管你也认识,各个部门的人你也认识,定期有很多聚会。”除了李宗盛这位滚石的元老之外,周华健绝对能跻身滚石“最长情歌手”之列了。而现在还在滚石体系是华健引以为荣的一件事。“一个人如果能一辈子只待在一个唱片公司有多好。能不能一辈子都只待在一个我认同、佩服、相信的唱片公司?”

  周华健坦言,自己已经不太在乎别的唱片公司能否给他一些更多的前景,“能够这样大家共同面对现在外面的形势,我们一块儿去解决它,那也是蛮痛快的事情。”

  创业回首

  83%的错误换来17%的成功

  采访对象 段钟沂(滚石唱片创始人之一)

  1980年,段钟沂、段钟潭兄弟办《滚石》杂志,一度亏得一塌糊涂,之后从广告业赚了钱,决定创办滚石唱片。本意是想向英国RolingStone乐队致敬,却在歌坛创造了另一段音乐神话

  据段钟沂回忆,在滚石的鼎盛时期,那一年所出的唱片中间,真正卖到不赔钱的只有17%,剩下83%去哪里了,可能听众现在听都没听过。正式因为犯了那83%的错误,才得来了17%的成功。滚石最高峰的时期有一百多个艺人。

  如今,唱片市场已今非昔比,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段钟沂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努力认真做该做的事。“现在能做什么就继续做,做到有一天你不想做了,没有能力做了,那你就安安静静、快快乐乐地离开,包括我自己在内。”段钟沂如是说。

  段钟沂还表示,滚石就是一个内容提供者,“艺人把歌唱好,词曲作者写出很动人、很感人、很有趣的歌,整个产业链上的人(包括录音室、MV导演等)都努力去做。”

  作为滚石的元老,周华健有着和段钟沂同样的理念:“有一句话:我们有钱、有收入的时候做音乐,没有这个收入的时候,反正我也饿不死,我们也还是会做音乐。这句话是最近我跟很多滚石的好友、高层在聊天的时候聊出来的,这是我们给自己的鼓励。”

  音乐时光

  当年滚石唱片一车一车送货

  采访对象 陈沫(唱片店老板)

  走进永康路46号的店面时,陈沫正在陪友人聊天,不大的唱片店飘满了茶香。作为1990年代就入行的唱片店老板,陈沫见证了华语唱片十几年来从逐渐繁盛、辉煌、再到没落的全过程,感触颇深。如今,陈老板是每场重要演唱会必到现场售碟、也是唯一一位能进剧场售碟的“唱片人”。“说到华语唱片,最近滚石的唱片整理出来卖掉了一些,30周年嘛,但是也不太多,不比十几年前了。现在卖得最多的反倒是古典音乐。”

  谈到华语流行音乐,谈到唱片,陈沫的话匣子逐渐打开:“我是属于比较早关注流行音乐的人,1987年的时候《音像世界》刚在上海创刊,我就是歌迷会的第一期会员。那时候流行音乐刚进来,电台里播什么就想买什么,而华语里面滚石无疑是老大,杂志、电台经常会做滚石的专栏,比如当时103.7的《滚石音乐杂志》,专门介绍滚石的歌曲。我们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八九点准时打开收音机听各种专栏,一直听到中午。觉得好听的就心痒想买卡带或者唱片回来。”

  由于当时接触的东西太少,大家会很用心地去听歌、去攒钱买自己喜欢的带子,“那时候买卡带都去延安路茂名路中图上海公司门口找‘拷兄’,在手推车里最多的就是滚石的,小虫的、周华健的、陈淑桦的都放在显眼的位置。”陈沫说。

  1990年代初,CD开始大量出现,火爆的唱片市场,让陈沫看到了商机:“记得和朋友去唱片展销会做工作人员,一天就销掉4000张,太惊人了。那时候国语唱片里毫无疑问滚石占大多数,稳占第一位,市场比例至少45%,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6、1997年。”适时入行的陈沫也尝到了甜头,“那时候太平洋百货四楼的唱片店面,春节期间一天的销售额就有四五万元,我做唱片也好做。像是周华健较早的专辑《花心》、《让我欢喜让我忧》,陈淑桦的《梦醒时分》,卖得最好。当时是上海音像出版社负责给我送货,都是用依维柯汽车一车一车地送,一星期一车,周华健的就占三分之一,非常好卖”。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