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舞台侧门开启的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90岁的老指挥家韩中杰,在青年指挥家李心草的搀扶下,缓缓走上舞台。掌声愈加热烈。
前晚,陈佐湟、卞祖善、陈燮阳、胡咏言、叶聪、谭利华、俞峰、李心草、王琳琳9位指挥家,轮流执棒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奏响“情系交响——贺韩中杰90华诞暨从艺73周年音乐会”。
在9位指挥家每人执一曲过后,韩中杰站上了他熟悉的指挥台。洁白的衬衫、笔挺的礼服、红色的领结,这位满头银发的矍铄老人是那样神采奕奕。手扶着指挥台上的栏杆,韩中杰激动地说:“非常感谢大家来观看这场音乐会,也非常感谢几位指挥家和国交的队员们!”
伴着如潮的掌声,韩中杰小心翼翼地坐上了指挥台上的高脚椅。几秒钟静默之后,他以一个有力的挥手姿态,号令乐队鸣响了《春节序曲》。虽年事已高,但他的手势依旧那样节奏分明、干脆利落,他的表情依旧那样沉着冷静、略带一丝陶醉。
李焕之创作的这首《春节序曲》,是韩中杰亲自选定的曲目,因为这首作品对他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1955年他带领中央乐团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时,演奏的便是这首曲子。那一次是中央乐团历史上第一次出国访问。
喜庆愉悦的乐曲让观众们沉醉。当最后一个音符戛然而止,韩中杰的双手也随之停顿在空中。随即,掌声响起。他转身面向观众,深深地鞠躬,再鞠躬……乐队首席刘云志主动上前,握住了老人的手。国交全体演奏员齐刷刷站起,摇曳着手中的玫瑰花,向这位一生在国交指挥过700多场音乐会的老指挥家表达敬意。
9位指挥家也再次登台,每人手捧一束鲜花,向老寿星贺寿。而当与韩中杰携手走过66年风雨历程的夫人坐着轮椅被请上台时,在场所有观众更是为之动容,温情霎时溢满全场。“感谢乐团,感谢观众,我代表我们全家表示感谢!”韩中杰扶着老伴儿说。
舞台侧门再度开启,韩中杰退场之前再度举起手里的花束,向身后的乐队致意,向四周围的观众致意。那一刻,他的内心该是怎样的幸福与留恋!
本报记者 李红艳 温欲耕 摄
链接
韩中杰,1920年生于上海,1942年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我国建立最早的上海市工部局交响乐团,任长笛演奏员,后任上海市交响乐团首席长笛、乐团副主任。1951年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长笛比赛中获奖,1952年出任中央歌舞团乐队(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前身)队长、独奏演员及指挥。1961年以研究生资格,从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回国后继任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常任指挥、中央歌剧舞剧院指挥兼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专访
方寸指坛 精彩人生
面色红润、体态儒雅、言辞平和,时不时露出浅浅的笑容,很难想象面前娓娓而谈的韩中杰已步入90岁黄发人生。
“他一分钟都不放过学生”
前些日子碰到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问其是否参加这场为韩老祝寿的音乐会,陈佐湟神采飞扬地说:“那当然!我可是他的大弟子!”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韩中杰的名字,与新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很多个“第一次”紧密相连:第一批国际比赛获奖者、第一批国际录制唱片者、第一代交响乐队指挥家、第一代园丁音乐教育家、北京历史上第一次交响音乐会、中国乐队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第一位指挥美国一流乐团的中国指挥家……回忆73载音乐春秋,他说:“有音乐,我是幸福的!”
韩老教过的学生很多很多,比如陈佐湟、邵恩、叶聪、胡咏言、谭利华……如今他们都已是中国指挥界领军人物。80岁时,韩老还收过3个学生,包括在这场音乐会上登台的王琳琳。
听闻现在有些老师带学生其实只是挂个名,一年上不了几堂课,一丝惊讶滑过韩老的脸庞。“是嘛?”他小声嘟囔了一句。坐在一旁的韩老的女儿快言快语:“我爸可不是这样,教学生可认真了,缺了几分钟的课都得补上,即使有时是学生自己有事也不行,下次来一定得补上!他还给他们布置作业,下次来要检查作业的。有一次王琳琳对我开玩笑说,你家老爷子(韩老)真严格,一分钟都不放过我们!”
听着女儿讲述,韩老一直在一旁微笑。“我经常跟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将来不超过我的话,是你们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
“我做评委没收过一份礼”
“我家老爷子绝对公正。人家当个评委,门槛都被踏破了,我家连个电话都不响,都知道找我家老爷子走后门根本没用!”女儿笑说。
由于在指挥界的地位,韩老经常作为评委参加各种比赛、评奖活动。“我做评委,没收过人家一份礼。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就算给我送礼,不好的话我也会打低分。有时候,有人打招呼要我照顾一下谁谁,我听过就过了,不会影响我最后的打分。”韩老不紧不慢、字字铿锵。
韩老至今记得一件事。当年,匈牙利有一项指挥大赛在北京进行选拔赛。一名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和韩老的学生邵恩,分别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双双入围,被推荐出国参赛。不过,最终大赛组委会将惟一的名额给了邵恩。
“当时邵恩已经有过一些社会活动,而那个学生还从未走出校园,对方可能是因为这一点而更看好邵恩。那一次,上音方面可是大为光火,认为我在北京走关系,但其实我真没这样,比赛时我给那个学生打的分,可比邵恩还要高的。”虽已时过境迁,不过听得出韩老仍为此事感到些许遗憾。
“我想让小泽看看我现在的生活”
韩老的家在北影小区一栋居民楼的顶层,两套房子打通连在一起,足有200平方米。
那会儿,韩老一家6口,住在位于和平里的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宿舍,屋子两间半,大小约有四五十平方米。就是这样一间陋室,在1978年初夏接待了一位留着怪异长发的客人——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
为了小泽征尔的到来,韩老赶走了儿子,腾出一间房。他跟小泽征尔住一间,老伴跟女儿住在另一间。那时为这事儿可是全团总动员,谁家沙发好,搬来;谁家茶几好,也搬来。韩老还从一位画家朋友那拿借来一幅画,从乐团借来一台在当时看来很高级的录音机。由于小泽征尔提出想骑自行车,韩老又借来一辆崭新的飞鸽自行车,说这就是自己平时上班骑的……
那时买东西还是凭票供应,有很多食物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于是,在文化部有关领导的协调下,北京饭店成为韩老的“后盾”,特批专门供给食品原料,以便接待小泽征尔。“我记得有虾、瘦肉和蔬菜,还有6瓶汽水,也就是一顿饭所需,一点儿都没多要,要是在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会说我‘戆大’(上海话,傻的意思)!”韩老笑呵呵地说。
2007年12月底,借小泽征尔再次来京的机会,韩老特地邀请他来到现如今的这套新房子做客。“我就是想让他看看我现在的生活条件,看看我们中国音乐家现在的生活!”
本报记者 李红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