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蕾/文 邵权达/摄)3月24日晚,1000多位乐迷在广州大剧院现场感受了这支已有400多年历史名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的超强魅力。崇敬、兴奋、感动、享受……相信这些是当晚每一个到场观众的共同感受,而在国际古典乐坛炙手可热的年轻指挥家尼古拉-齐奈德和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无疑是现场的两大明星,前者在音乐会既定曲目结束后,用中文播报了加演曲目——《费加罗婚礼》,引得全场欢呼;而后者则在上半场一首美妙感人的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后,以出神入化的技巧演绎出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主题变奏曲,让全场观众叹为观止。
名不虚传:从景仰到倾倒
在广州大剧院公布德累斯顿要来的消息后,这段时间不断听到周边业内人士说“一定要看”、“你会去吧”之类。看看这个团的威水史——1548年成立,历任指挥从许茨、韦伯、理查德-瓦格纳一直到伯纳德-海丁克、科林-戴维斯等,无一不是大家;众多作曲家,如理查德-施特劳斯等曾专门为其创作;1823年贝多芬曾在笔记中写道“她是欧洲最出色的乐团”……带着崇敬的心,坐进广州大剧院,一开场韦伯的歌剧《魔弹射手》序曲就让人感受到这支古老而纯粹的德国团无与伦比的“统一”,弦乐部几乎像是一个人拉出来的,而单簧管的美妙音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冲着这个团来的古典乐迷而言,占据整个下半场的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才是真正的重头戏。要知道,这是乐团此次巡演中专为广州准备的,而如此重量级的作品平时几乎难得一闻。一连4个乐章,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在指挥家尼古拉-齐奈德的带领下演绎得无懈可击。整个乐团的音色仿佛是从100多年前的欧洲宫廷中传出,美得让人沉醉。长约40分钟的乐曲结束,全场“爆发”了,人们竭尽全力表达着自己的兴奋,为乐队欢呼叫好。在观众欲罢不能的情况下,尼古拉·齐奈德再次站上了指挥台,他面对观众播报加演的曲目“费加罗——婚礼”,可爱的中文让乐迷大为受用,而耳熟能详的曲目也让大家“幸福”不已。
后生可畏:黄蒙拉很给力
每年都要到广州演上两三场的黄蒙拉,在本土早已有一大票粉丝。前晚,他一出场就显示了非凡人气,无处不是掌声、欢呼声。去年,莎拉-张曾在星海音乐厅的亚洲音乐节上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过布鲁赫的这首名曲,在优美浪漫之余,拉出了更多的帅气和洒脱。而黄蒙拉的演绎显然更忠实于原著,从第一句独奏开始,就拉出了感动人心的力量。整首作品中,黄蒙拉不仅将自己一贯的细腻精准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感情极其丰沛,带领乐迷一起投入到乐曲的浪漫意境中。说实话,虽然黄蒙拉是帕格尼尼小提琴金奖获得者,如今在国内外备受推崇,但和这样一支古老而有实力的顶级名团合作,依然是他的荣耀。再加上指挥尼古拉·齐奈德本身是一位小提琴大家,哪怕有丝毫瑕疵或松懈也不可能逃过他的眼睛和耳朵,黄蒙拉的压力可想而知。在下午的彩排中,他就显得十分认真给力。
一曲奏毕,满场的喝彩声,而3次无比热烈的返场后,黄蒙拉又独奏了一首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主题变奏曲,在这支超级炫技的作品中,他轻松玩转滑音、跳弓、和弦等,变魔术般地同时进行着左手按弦与拨弦,不仅演示出滑稽的“对话”,而且还制造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效。
专家评价
前晚,不少本土文艺名人都出现在广州大剧院,广州交响乐团的乐手们也零星可见。演出结束,除了普通观众交口称赞,业内人士也纷纷以“顶级”、“名不虚传”等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陈擎(广交副团长、双簧管首席):绝对顶级的乐团,个人感觉比之前祖克曼指挥的英国皇家爱乐还要好。音乐会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其传统、典型的德国乐团声音,很厚实的音色、很融合的秩序,每个乐手都包在了大乐队里面,没有特别突出自我,但每个人又都发挥得非常好。他们这次带来的都是自己最拿手的曲目,特别是上半场,乐团几乎是“自动化”的,这是一个高级乐团具有的素质,不论什么指挥来,就是合作的意识,而这也是中国乐团目前比较欠缺的。至于黄蒙拉,第一次和这个团合作,对他而言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加上他现在又住在德国,所以,竭力表现是自然的。
罗慧山(作曲家):在广州很少能听到德国本土顶级乐团的音乐会,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的声音确实干净利落,其最大特色就是严谨。整场音乐会,感觉《费加罗婚礼》是最流畅的,乐团合作的默契程度简直没得比。至于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也是一首严谨到不行的作品。喜欢这样作品的乐迷,会觉得德累斯顿是将之演绎到了极致。黄蒙拉的表现不错,而指挥的技术也很实在,很注重细节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