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报道了成都籍旅美青年作曲家胡小鸥创作的《 金沙·找魂》多媒体弦乐四重奏,将展开全球巡演的消息,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小鸥对《金沙·找魂》进一步解密。他透露,目前的作品仅是《金沙·找魂》的第一部,是以“回忆”为主题。明年他还将创作推出《金沙·找魂》的第二部,他将用音乐与影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为观众讲述金沙的未来。
创作 声音素材是《金沙·找魂》最大法宝
“70后”的胡小鸥有着“80后”的长相。谈及新作,他掩饰不住自己对《金沙·找魂》的满意和青睐:“我母亲在歌舞团工作,父亲曾是《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也许是受父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音乐和科幻充满了兴趣。 《金沙·找魂》可以说是我兴趣的最大结合点。”他透露,虽然《金沙·找魂》是一部纯粹的情感之作,没有故事主线,是珍珠项链式的音乐作品,但是每个乐章都会出现太阳神鸟的“音乐化身”。比如第一乐章中,弦乐就会模仿出12种鸟叫的声音。
如果说天马行空的曲调让人们对《金沙·找魂》耳目一新的话,作品中融合的多元化音乐元素也让听众大饱耳福。从川剧的锣鼓到彝族的酒歌,从弦乐模仿出的鸟叫到石磬发出的千年天籁之音……胡晓鸥坦言,声音素材是《金沙·找魂》最大法宝之一。他说,《金沙·找魂 》并不仅仅是金沙文化,它以太阳神鸟为主线,串起整个古蜀文明。“古蜀文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的影响不仅辐射到了西南地区。我希望用跳跃的音符将这些文化串联起来。”他透露说,在创作《金沙·找魂》 之前,他的脑海中就一直浮现着一幅“音乐地图”。他按图索骥与同事不断往来于云南、贵州等地区,收集各种各样的声音、音乐素材,不管是叫不上名字的当地特色乐器声音,还是少数民族的即兴演唱曲调……只要是他们认为能够打动心灵的声音,都一一收录下来。“单是音频资料我们就收集了差不多20个G的容量。”胡小鸥有些自豪地说,之后,他们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从800多个素材中,整理出了10多个素材,加入到音乐作品中。“前日在金沙上演的‘片花’中,彝族的酒歌等音乐元素便是作品中的声音素材亮点。”
合作 跳出五线谱 新加坡乐队即兴演出
与新加坡的“唐·弦乐四重奏”乐队合作古蜀文化音乐作品是否会有沟通和理解的困难?“肯定不会。”对此,胡小鸥连连摆手说,美好的文化走到全世界都是相通的,“唐 ·弦乐四重奏”对于该作品不仅没有文化上的隔膜,他们还能将自己对金沙文化的理解加入到创作中。他透露说,在创作之初,他就锁定了与之前曾合作过的“唐·弦乐四重奏”乐队合作。之所以选择弦乐这种形式,是因为弦乐是最接近人声的一种乐器,通过弦乐的四重奏最能表达他心中的金沙文化。
“唐·弦乐四重奏”的成员坦言,刚拿到作品初稿的五线谱时,他们演奏起来确实有些找不到感觉,无法融入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景中。后来,胡小鸥不断将金沙的故事和金沙各种出土文物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他们, 让他们对金沙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当第一次站在金沙遗址真实的土地上,我们感到音乐真的可以与历史对话了。那是一种让人满心敬畏的力量,我们很荣幸能够演奏这部作品。”成员们坦诚地说道。
“他们经常不听我的,跳出五线谱,自己即兴创作。” 胡小鸥开玩笑地“抱怨”说,乐团成员常常为了尽兴, 在演奏时即兴地加入很多大吼、合声等创作元素。“《金沙·找魂》其实是我、多媒体艺术家李琨和‘唐·弦乐四重奏’4位成员共同创作的作品。”胡小鸥说。
市场 《金沙·找魂》成为国际音乐节大赢家
胡小鸥说:“我觉得金沙是一个充满未来元素的文化, 《金沙·找魂》第一部以回忆为主题,下一部将以未来为主题。表现形式将继续以多媒体为手段,通过影像和音乐等载体来展现金沙文化,具体内容还暂时保密 。”虽然对《金沙·找魂》第二部的具体内容保密,但对于该作品的市场之路,胡小鸥侃侃而谈。他说,受到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的邀请,《金沙·找魂》第一部将于5月底参加该艺术节,而该作品的第二部将于明年参加该艺术节。同一作家的系列作品两次受邀参与该艺术节,这是很罕见的。之后,该作品还将展开全球巡演,其中包括参加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澳大利亚南澳国际艺术节等闻名遐迩的艺术节。
“其实一个全新的作品能够收到如此众多国际重量级艺术节的橄榄枝,并不是没有秘诀可言的。”胡小鸥坦言,《金沙·找魂》本身的艺术内涵是决定因素;他自己本身频繁获得国际音乐大奖和参与国际艺术节,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与国际著名艺术节的总监和艺术家成为朋友,赢得人情分;而另一重要原因是,他选择的合作伙伴“唐·弦乐四重奏”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知名度,通过该乐团经纪人的运作,《金沙·找魂》参与国际各大重要艺术节并不奇怪。而《金沙·找魂》的艺术后产品开发也走在了前面,新加坡国际艺术节首演结束后,该作品的纪录片 、现场DVD、音乐CD专辑都将在全球同步发行,这一运作模式也是国际先进的。本报记者 王嘉